“不努力”是失敗的遮羞布|謹慎誇你的孩子“真聰明”

看了今天的奇葩說,

辯題是“TA真的很努力了”是不是一句好話

開始我是堅持站在反方的,我覺得說一個人努力

就跟說一個女孩子真可愛一樣是實在誇不出來什麼話的情況下的客氣

聽到後面龐穎說無論是 成功的還是失敗的

都不願意承認自己努力了

努力了就好像顯得自己不夠聰明

我突然有一種被擊中的感覺


每個家庭的父母都希望兒女成才

我的父母也是如此

尤其是我那個當人民教師的媽

在小學階段,我哥和我還算沒有讓我媽失望

甚至還能在她的老閨蜜老姐妹面前假裝恨鐵不成鋼的說一句倆孩子成績還可以,聰明是聰明,就是不努力不用功

於是我哥和我,從小被人誇讚聰明、機靈、腦子活

慢慢被誇得多了,連自己也覺得

學習太容易了,100分太好拿了

我這麼聰明,我幹嘛要寫作業

所以小學一到六年級,

校園裡到處都是我被老師罰補作業的身影

包括廁所,是的,被罰到茅廁去補作業

我卻一點都不覺得丟人

因為我不寫作業還成績好

我有什麼好覺得丟人的?

中考,我523分,班裡有個女生525分

她真的是一個又安靜又努力又端莊的女同學

所以我安慰我自己嗨,我要是像她那麼努力,都能考滿分了

高考,第一年二本,相比較別人,我確實不夠努力

但是好死不死那一年我們整個班都考得不好

我反而是分數最高的那一個

我又安慰自己,你很聰明,你就是不夠努力

對,我從小就不是一個會努力的人

今天的我回想起來或許有兩個原因

一是少年的驕傲自負

自負的我非常享受來自周圍人的誇讚

這閨女好厲害好聰明,王XX文章寫的真好

享受我在課上打盹被老師突然叫起來回答問題我可以答對時老師訕訕的表情

享受每次考完試出成績別人說你都沒怎麼學怎麼還考這麼高時羨慕的眼神

享受別人算了很久的題我一眼就可以得出答案時自己篤定驕傲的語氣

所以,當別人在努力時,我偏不要努力,也不能努力,因為我一旦努力了

我的成績我的優秀就變成了一種理所當然,而不是我聰明,我有才華

我無法面對一個平凡無奇在默默努力的我自己

第二個原因是我害怕

害怕努力沒有相應的回報

毫不費力的考80分和盡力之後的85分

我選擇前者

我害怕我努力了用功了,卻並沒有提升太多

到了那個時候,我連最後的遮羞布都被扯了下來

考80分的時候,我還可以不屑的說,我也就是沒努力

就像胖子被說醜的時候還可以說,我也就是胖

那當我努力了卻只有85分的時候當我瘦下來依然還是醜的時候我該如何安慰自己

我該如何面對別人說王佳慧也不過如此,努力了還不是一樣可能之前考80分都是揹著我們偷偷努力吧

是的,我就是這樣一個非常在乎別人看法的人

因為我從小就生活在別人的評論裡

和多數農村婦女相比,我媽堪稱社交達人,一直帶著我各家串門

年少的我分不清人家是客氣還是讚美

一直被人誇讚著長大,於是 在心裡也洋洋得意了起來

為了維持這份誇讚,我也被培養出了自命不凡的姿態

不想隨大流,不想循規蹈矩,不想平庸世俗

一心只想著特立獨行與眾不同,以為這樣就會獲取更多的關注

工作後,我依然享受被人稱讚的感覺習慣被人家說“效率很高”“上手很快”“寫的挺好”“講的不錯”……

雖然我心裡知道,這世界上厲害的人到處都是

隨便誰都比我NB的多可我自認為我在自己的領域裡還是遊刃有餘

更可怕的是,莫名而來的優越感和小清高

覺得自己比別人厲害,跟別人不一樣

即使世界越來越大,碰到的人越來越多

都還是會發揚阿Q精神覺得自己起碼“獨特”

做公益,掙得不如同學多

安慰自己,你在做公益啊,你不一樣

公益也慢慢變成了遮羞布

直到最近我深深感到了一些無力感

我開始意識到沒有任何成功是容易的

畢業後的這五年我一直自負地認為自己挺有能力的而止步不前

浪費了太多太多時間去學習積澱

沒有養成學習的習慣

沒有時間管理的概念

嚴重的拖延症、跳不出去的舒適圈

我突然發現自己欠缺的太多太多

突然發現原來自己能力一般,甚至是差得很

我陷入了深深的焦慮

我開始懊悔當時沒有努力考一個好的高中好的大學

開始接受老闆的批評指責開始認識到自己的平庸和無能

現在才開始努力,但願不會太晚。


也在此呼籲我的人母朋友們

儘量少誇自己的孩子“聰明”

因為這並不能增加他的“聰明”

卻有可能讓他認為自己天賦異稟

無需努力就可以成功

共勉,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