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病逝後,孫權任命的繼任者並非呂蒙,而是一位默默無聞之人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嚴畯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主人公名叫嚴畯。原文如下:


魯肅病逝後,孫權任命的繼任者並非呂蒙,而是一位默默無聞之人


嚴畯字曼才,彭城人也。少耽學,善詩、書、三禮,又好說文。避亂江東,與諸葛瑾、步騭齊友善。性質直純厚,其於人物,忠告善道,志存補益。張昭進之於孫權,權以為騎都尉、從事中郎。及橫江將軍魯肅卒,權以畯代肅,督兵萬人,鎮據陸口。眾人鹹為畯喜,畯前後固辭:“樸素書生,不閒軍事,非才而據,咎悔必至。”發言慷慨,至於流涕,權乃聽焉。世嘉其能以實讓。

魯肅病逝後,孫權任命的繼任者並非呂蒙,而是一位默默無聞之人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嚴畯字曼才,徐州彭城人。少年時期就非常好學,刻苦鑽研《詩》、《書》、《三禮》,又愛好《說文》。後來來到江東避禍,和與他齊名的諸葛瑾、步騭友好往來。嚴畯性格質樸直率,純正寬厚。他對人真誠勸告,善意引導,希望能對他人有益處。張昭將他推薦給孫權,孫權任命其為騎都尉、從事中郎等職。

魯肅病逝後,孫權任命的繼任者並非呂蒙,而是一位默默無聞之人


等到橫江將軍魯肅病逝時,孫權打算任命嚴畯接替魯肅的職位,統率一萬多將士,鎮守陸口。大家都為嚴畯感到高興,但嚴畯卻一再堅決推辭。他表示:“我本來就是個書生,不懂得軍事。不是這類的人才而非要去佔據這個職位,一定會召來罪責和災禍。”語氣慷慨激昂,甚至流下了眼淚,孫權這才答應了嚴峻的請求,時人對他的舉動稱讚不已。

魯肅病逝後,孫權任命的繼任者並非呂蒙,而是一位默默無聞之人


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便是嚴畯的性格特點之一,叫做“忠告善道”,意為真誠勸告,善意引導。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論語·顏淵》中的“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魯肅病逝後,孫權任命的繼任者並非呂蒙,而是一位默默無聞之人


眾所周知,魯肅在世期間,對於江東軍界新星呂蒙非常欣賞。《三國志·呂蒙傳》載,魯肅曾有“非復吳下阿蒙”一語稱讚呂蒙。自加入東吳軍隊後,呂蒙的戰績有目共睹,孫權對呂蒙也是另眼相看,曾有“孫權勸學”之舉。按常理,魯肅病逝後由呂蒙接替才是最佳選擇。

魯肅病逝後,孫權任命的繼任者並非呂蒙,而是一位默默無聞之人


那麼,為什麼孫權沒有提拔呂蒙而選了並不熟悉軍事的嚴峻接替魯肅的職務呢?這一點在史料中並未提及。竊以為之前魯肅鎮守的陸口地區與關羽的荊州毗鄰,派一個文弱書生與關羽去做鄰居,莫非此時的孫權對於與關羽徹底翻臉還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這真是一個千古之謎。不知各位讀者對此有何看法,歡迎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