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明如秦昭襄王,卻也容不下一人,只因四個字;功高震主

說起白起,可以說是即使在現在這個國學衰敗,大多數人都對歷史近乎一無所知的時代,也是人人眾所皆知,他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戰功赫赫,威震華夏。要說白起參與的最著名的戰爭,就是長平之戰。但也可以說在長平之戰,種下了白起自刎而死的苦果。本文就簡單寫下關於白起長平之戰和最後悲憤而死的經過。

一、長平之戰

白起是魏冉舉薦給秦昭襄王才起用的,白起首次出戰,就大破韓、魏兩國24萬聯軍,一戰成名,因功升任國尉。之後白起一發不可收拾,不斷為秦國攻城掠地,戰無不勝,威震天下,因而受封武安君。

長平之戰,白起採用誘敵深入、分割圍殲的戰術,一舉包圍趙國45萬大軍,趙軍在彈盡糧絕、無法突圍的狀態下,舉軍投降,白起隨後使用欺詐的手段坑殺趙國45萬降軍,天下為之震動。

英明如秦昭襄王,卻也容不下一人,只因四個字;功高震主

隨後白起欲趁長平之戰的銳氣一鼓作氣,進攻趙國都城邯鄲,派出親信衛先生回國請兵糧,準備一舉拿下邯鄲,攻滅趙國,結果出人意料,秦昭襄王和範睢以秦國長平之戰消耗甚大,師老兵疲為由拒絕了白起的建議,並且還殺了衛先生,而且這成為了白起身死的導火索。作為軍事家,他很清楚什麼時候應該進攻,什麼時候應該休整,但秦昭襄王的命令顯然是傷透了白起的心,失去了滅趙的大好時機。

英明如秦昭襄王,卻也容不下一人,只因四個字;功高震主

二、白起之死

之後等到秦國恢復生機,在長平之戰9個月後,秦昭襄王下令再次發兵攻趙,圍攻趙都邯鄲,這一次白起在家養活病,沒有去,結果秦軍在邯鄲城下大敗,而白起也因這次失敗而嘲諷秦昭襄王,引起雙方矛盾的惡化。秦昭襄王大怒,下令白起出徵,而白起卻拒不出徵,直接導致了身死,不聽從國君的命令,嘲諷國君的決策,讓身為一國之君的秦昭襄王震怒,直接導致賜死白起,國君的權力是不容置疑的。

英明如秦昭襄王,卻也容不下一人,只因四個字;功高震主

三、白起和​範睢

白起與範睢的關係,是導致白起身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白起前任相國魏冉舉薦的,而魏冉是被範睢扳倒,範睢為了加強秦昭襄王的權力,建議秦昭襄王廢除掌權的魏冉和宣太后,直接扳倒了魏冉和宣太后,這和白起產生了矛盾。

白起為將,範睢為相,將相不和,而範睢也擔心白起的功勞日漸巨大,會導致自已處於不利位置,因此對於白起也是相當打壓,以政治手段削弱白起立功的機會,這也讓白起懷恨在心。

英明如秦昭襄王,卻也容不下一人,只因四個字;功高震主

白起是一個有理想的人,本來罪不致死,白起也是一個有性格的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卻因此白白的丟掉了自已的性命,臨死前,白起曾仰天長嘆:我對上天有什麼罪過,竟落得如此下場?對於白起自已來說,顯然沒有意識到自已政治上的幼稚性。

英明如秦昭襄王,卻也容不下一人,只因四個字;功高震主

李世民對白起有過這樣的評價“白起為秦平趙,乃被昭王所殺…乃君之過也,非臣之罪焉。”可以說是對白起之死的最好註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