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眩暈,一會兒就好了是怎麼回事?

小小蘇的小小酥


突然眩暈,一會就好了是怎麼回事?

相信大多數人都有突然短暫的頭暈眩,幾秒鐘就恢復,這是怎麼回事呢?出現這種情況我們不能忽視。



我記得小時候去茶葉地裡採茶,一直蹲著採茶,當腿麻了站起來活動下時,在站立過程中就會出現頭暈,眼前發黑。這種情況就是常說的體位性低血壓,當我們蹲著時,下肢血液循環不暢,且心臟往頭上供血的距離短,突然站立血液大量湧向下肢,且心臟往頭部供血距離增大,而且迴心血量降低,這樣就會導致腦部供血不足,出現眼前黑蒙,頭暈症狀。

從康復角度考慮,就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一般是椎基底動脈發生短暫供血不足引起局灶性腦缺血導致突發的,短暫的,可逆行性神經功能障礙。會出現一過性眩暈,站立不穩,一過性視物成雙等。當然了,出現一過性黑蒙,甚至視力喪失可能要考慮頸動脈系統的短暫缺血發作,這個需要具體檢查才能分辨。



還有一個比較常見的就是耳石症,也叫做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是附著在耳石膜上的耳石脫離,這些脫落的耳石就會在耳內淋巴液裡漂浮游動,當人體頭部位置發生改變時,這些石頭就會在到處跑刺激半規管毛細胞,從而出現強烈眩暈,不過一般持續幾分鐘就會恢復。

這種情況則可以去手法復位,一般幾次就可以了。

一過性眩暈還有很多,頸椎病,低血糖,高血壓,顱腦腫瘤等等。

在這裡跟大家說一種就是各種檢查都沒問題,但是就是時不時的眩暈。很多患者都有這種情況,難受卻沒有辦法治療。找不到病因,最多就吃點營養神經的藥,可惜沒有多大效果。



這種情況就要從中醫考慮,屬於風邪阻絡引起的。長期吹空調,風扇,外出被風吹,開車開窗等。這些都是誘因,需要避免並提高自身免疫力。多參加戶外運動,但是注意一定要溫度適宜天氣。

短暫性眩暈,千萬不要忽視,查明原因才可以針對治療。

我是康復科李醫生,點擊右上角關注我,遠離亞健康,享受健康生活。


康復科李醫生


引起眩暈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是眩暈一會兒就好的話,可能有如下一些原因。

第一、耳石症

常常發生在體位變化時,比如睡覺起床,比如翻身時,會出現短時間的眩暈。眩暈時間很短,可以伴有噁心、嘔吐等症狀。一般可以自行恢復或者通過醫生手法復位恢復。


第二、美尼爾綜合徵

在眩暈發作時,可以出現耳部悶脹感,伴有聽力的下降,也會出現噁心、嘔吐的症狀。這種疾病隨著病程增加,聽力會下降的很明顯。


第三、眩暈型偏頭痛

也是突然發作的眩暈,同時還伴有頭痛,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偏頭痛。


第四、腦缺血

小腦供血不足可以導致眩暈發生,如果長期不重視,很有可能進一步發展為腦梗塞


第五、頸椎病

頸椎病導致椎動脈受壓迫之後可以導致小腦供血不足,產生眩暈


第六、小腦的腫瘤

小腦腫瘤也可以引起發作性的眩暈,往往還伴有頭痛、頭脹痛等症狀。、


如果經常發生突然發作的眩暈,建議到醫院進一步治療。治療眩暈的藥物主要有西比靈膠囊、倍他司丁、銀杏滴丸等,但是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明確病因後服用


人體探索者


前幾天有人問眩暈要怎麼治療,今天就給大家來講解一下有關眩暈的知識,開始之前先分享我親身經歷的兩個眩暈的案例給大家:

第一個案例是我的大學同學,女生,形體消瘦,大一的某天晚上,我們班在操場聚會,大家坐在操場上閒聊,期間因為瘋鬧,她突然站起,起身後立馬暈倒,又過了幾秒自己又恢復了意識,後去校醫院檢查並無明顯異常,血壓平時96/66mmHg左右。第二個案例是發生在我實習期間,老年病科收治了一位74歲的老年女性患者,主訴:間歇性頭暈2天,加重1天。入院時血壓170/110mmHg,血糖13mmol/L。

以上兩則案例都是眩暈,但是病因卻不一樣,第一則案例是一個正常人,突然改變體位發生的眩暈,醫學上稱之為“體位性眩暈”,這類人群大多平素血壓偏低,形體消瘦。第二則案例的眩暈則與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有關,屬於繼發性的眩暈。

除此之外,導致眩暈的原因還有腦部的疾病,如腦部佔位、腦出血、腦部供血不足;耳部疾病如耳內前庭神經的異常,都能出血眩暈。腦部佔位導致的眩暈還伴有進行性的耳鳴和聽力下降;腦出血除了眩暈,還可能出現嘔吐,甚至昏迷。

短暫性眩暈看似小問題,其實不然,臨床上可能與很多疾病有關,因此不可小視,在遇到類似情況時一定要及時就診,儘早明確病因。

本期答主:陳昌曉 醫學碩士


杏花島


發作性眩暈,或許是急診科和神經內科最為常見的一種症狀,但眩暈的原因眾多,尤其是這種眩暈一會又正常的患者,往往考驗醫生們的智慧!那麼都有哪些原因會眩暈呢?

一、耳石症

耳石症大概是眩暈的主要常見原因之一,其可以發病於各個年齡,主要是半規管內結晶所致,在體位變動時導致突然眩暈!需要我們加以鑑別!


二、腦卒中

不管是腦出血還是腦梗塞,如果影響小腦等部位,患者也會出現眩暈不適,但這些眩暈多為持續性,也有發作性的,較為少見!

三、腦動脈狹窄

無論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腦動脈狹窄,也會導致發作性眩暈的出現,而其多見原因是動脈粥樣硬化,多發於老年人,行血管檢查可以鑑別!


四、頸椎病

頸椎導致的頭暈也不少見,也可以表現為發作性眩暈,在臨床上需要加以鑑別!

五、美尼爾氏綜合徵

也是眩暈的一種和耳朵有關的疾病,該病主要的病理改變為膜迷路積水,臨床表現為反覆發作的眩暈、聽力下降、耳鳴等症狀。多發生於青少年。


當然,除外這些,還有其他疾病,也會導致眩暈發生,但都需要仔細詢問病史,查體及行相關輔助檢查才能確診!看懂了麼?關注我們,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給您!


心健康


“眩暈”是一個很專業的詞彙,是指在頭暈的同時伴有周圍物體或者自身明顯的旋轉。簡單地講,就是覺著周圍物體在轉動或者自己在轉動。

還有一種情況,稱為“假性眩暈”,指的是頭暈時感覺自己在飄,晃晃悠悠的。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眩暈。

不知道您說的“眩暈”是不是第一種情況?

眩暈可由多種原因所致。最常見的是周圍性眩暈,主要是耳朵內部出了問題,例如迷路炎、美尼爾病、耳石症等。這些病眩暈症狀很明顯,但持續時間較短,頭部變換位置時症狀會進一步加重,常伴有耳鳴甚至聽力下降,有些人會站立不穩甚至跌倒。這種病需要及時到耳鼻喉科就診。還有一種常見原因叫做“中樞性眩暈”,是因為小腦等部位病變所引起。症狀相對較輕但持續時間較長。需要到神經科去治療。

根據您所說的情況,更符合周圍性眩暈的特點,建議到耳鼻喉科診治。近年來很多眩暈的患者被診斷為耳石症,這種病經過醫生復位較容易治療。


郭藝芳心前沿


突然眩暈一會兒就好了,這可不是小毛病,可能是心腦血管病的一些前兆,一定引起高度重視。

引起眩暈的原因,可能是心臟的供血不足,或者心腦血管有瘀阻,由於天生的原因或者飲食不良,消化吸收功能減弱,造成氣血不足,突然起坐、運動時,腦的供血不足,就會出現瞬間的眩暈,尤其是體質虛弱的人,往往很容易發生眩暈,特別是在勞累或者早上起床時就有可能發生眩暈,這樣的人,要避免劇烈活動,注意休息,平時增加營養,合理膳食,適量運動,可以吃些補氣養血的中藥材,像四物湯加天麻,或者四君子湯加貢菊、天麻等,天麻是治眩暈之要藥,它能增加腦血管的血流量,減輕動脈硬化,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發生眩暈的效果。



由於心腦血管的瘀阻,也很容易發生眩暈,平時血脂稠、血壓高,或者心腦血管的變形,都會使血流不暢,尤其是年齡大的,和心腦血管有毛病的,都很容易發生眩暈,剛開始可能是很短的時間,隨著病情的發展,眩暈的次數就會增多,眩暈的時間也會加長,一般這種情況發生的眩暈,都是在勞累過度,飯後或者大小便時發生,有的可能很快恢復,有的會很長時間,像心肌梗塞前期、心臟病、腦血管病等,前期都有可能發生眩暈,一定要引起注意,提前預防,防止重大疾病的發生,平時飲食要注意,不可過食油膩肥厚食物,經常運動,治療和預防用貢菊、天麻,加活血化瘀的中藥材,如紅花、丹參、川芎等,也可以喝三七、西洋參、丹參,都打成粉,按2:1:2的比例配比,早晚兩次服用,也有很好的效果;飲食上注意少吃油膩肥厚食物,適量運動也能有效的防止眩暈。



中醫雜症


其是這裡非常有必要區分2個概念,眩暈與暈厥。不管是非醫務人員,還是醫生,絕大部分人容易將這兩個概念搞混淆。

  • 眩暈:是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圍環境物體運轉或搖動的一種主觀感覺障礙,常伴有客觀的平衡障礙,一般無意識障礙。
  • 暈厥:是指一過性廣泛腦供血不足所致短暫的意識喪失狀,一般為突然發作,迅速恢復,很少有後遺症。

鑑於大部分人分不清眩暈與暈厥,根據題幹表述的“突然眩暈,一會就好”,可能的既有眩暈,又有暈厥。

一過性“暈”的常見原因有以下幾種。

一、體位性低血壓

表現為臥位或蹲位突然站起時發生的暈厥,一般是臥床或蹲下太久、氯丙嗪等藥物及脊髓空洞症、多發性神經炎等疾病導致的。

二、梅尼埃病

是因為耳內淋巴代謝失調等導致的發這些眩暈伴耳鳴、聽力減退及眼球震顫等臨床表現,嚴重時可有嘔吐、面色創白和出汗等。

三、位置性眩暈

頭部處在一定位置是出現眩暈和眼球震顫,多數不伴耳鳴及聽力減退,一般見於迷路和中樞病變,常見的如耳石症

四、顱內佔位性病變

如聽神經留、小腦腫瘤,還會伴有進行性耳鳴和聽力下降、頭痛、複視等。

五、癲癇

某些癲癇患者也會出現眩暈性的發作,主要見於顳葉癲癇和前庭癲癇。

六、血液病

如貧血、出血,特別是經常的痔瘡出血,也會出現眩暈症狀。

七、排尿性暈厥

在排尿或結束時發作,持續1-2分鐘。

除了上面說的常見原因外,不管是眩暈還是暈厥,病因還非常非常的多。如果經常發生不明原因的眩暈,建議及時去醫院神經內科看一下,以免小病大養,追悔莫及。


下半夜的風


突然暈眩,一會兒就好了,這個暈眩分為好幾種,看在什麼情況下表示的暈旋。


  1. 頸椎偏向某一側,或者低頭時。這個時候突然發生暈眩,過一會兒就好。通常是因為頸椎疾病引起的。有頸椎病的人,當脖子偏向某一個側位的時候,由於頸椎間盤突出,或者頸椎骨刺,壓迫神經會發生短暫性的暈眩。如果是這種情況,改變一個側位方向就會好。頸椎低頭時,椎動脈頸椎病人,低頭的時候會表現暈旋,這種人儘量避免少低頭。就會減少暈眩的發生。

  2. 早上起床後突然暈眩。早上起來暈眩通常是因為頸椎病或者慢性病引起的。頸椎病的人,夜晚睡覺,枕頭過高。會引起夜晚睡覺,大腦供血不足,早上起床速度過快會引起暈眩。這種情況可改變夜晚睡覺枕頭的高度,就可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慢性病引起的暈旋。經常有慢性病的人,高血脂高,血壓,高動脈硬化的人,早上起床過快也會發生暈眩,這種情況早上起床可以緩緩的站起來,不要一下子站起來。就會避免暈眩的發生。
  3. 飯前暈眩。飯前發生暈眩,通常是因為低血糖血壓過低引起的。低血糖的人發生暈眩的時候,這時候可適量的喝一些白糖開水。或者進食就會避免暈旋。
  4. 非以上幾種情況,表現出的暈眩。非以上幾種情況下表現的暈眩。通常是因為慢性病引起的。血液過於粘稠,血流減慢,當黏稠的血液變成微小的血栓的時候,當這種血栓分子走到人體大腦的局部的血管的時候,形成堵塞,就會發生短暫性的暈旋。這種情況
    日常生活中,飲食必須嚴格的注意,嚴重了,還應當適當的藥物治療。同時,適當的活動活動是必不可少的。
  5. 腫瘤情況表現的暈眩。腫瘤發生的短暫性暈血。通常是大腦局部,固定部位發生,時間比較短,當頻繁發生,疼痛部位固定的時候,就應當引起注意。儘量到醫院去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引起短暫性暈眩,也有很多原因。這裡說的不是很全面,希望對你有幫助。

健雲運動


突然眩暈,一會就好了,我們在醫學上稱之為一過性眩暈,一過性的眩暈只是一個臨床表現,引起眩暈的疾病有很多,常見的疾病如下:

1、體位性低血壓

這個一般是體位性低血壓居多,和體位突然改變致大腦供血短暫性減少,常常患者會描述為一過性頭暈、眼黑。人體會有自我調節,很快血壓升高反射起作用,提高血壓到平時狀態,所以症狀在3-5秒鐘就會消失。一般不會出現意識障礙等情況。

2、頸性眩暈

這個在臨床上不多,頸部急速轉頭時可以直接壓迫椎動脈,造成椎動脈--基底動脈的缺血。症狀也是眩暈、眼黑、視物模糊等,這類頸性眩暈的實質是短暫的腦缺血癥狀,一般緩慢地頸部回位後會好轉。

3、低血糖也可引起暈厥

早上沒有吃早餐後進行活動可引起暈厥,經過一個晚上的消耗,人體的血糖已經處於極低的水平,而在安靜狀態下能量消耗尚可承受,而活動量加大後大腦雖然血液供應和平時一樣,但是所含可供代謝的能量卻不足,也可以引起眩暈,但是許多情況下不是一過性的,進食糖類或餅乾類食物症狀能很快緩解。

4、耳源性眩暈

一般可以是耳前庭區出現病變,往往會反覆發作,不會只有一次兩次的眩暈。另外小腦內腫瘤也可以引起眩暈,腫瘤刺激前庭核出現眩暈,伴隨頭痛、嘔吐等。

一過性的眩暈可見於多種情況,具體的鑑別還需要看在出現頭暈時有無其他伴隨的症狀,這些症狀持續的時間,以及發作時的體位誘因和意識狀態都有參考意義!


骨科木匠劉醫生


眩暈還是多見於神經科的疾病,所以如果有眩暈、頭暈等症狀,排除血壓問題還要先找神經科治療。

至於這種突發的頭暈目眩有很多種原因會引起類似的症狀。

第一、耳石症,又稱為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正常情況下耳石是附著於耳石膜上的,當一些致病因素導致耳石脫離,這些脫落的耳石就會在內耳內被稱作為內淋巴的液體裡遊動,當人體頭位變化時,這些半規管亦隨之發生位置變化,引起頭暈,時間一般較短,數秒至數分鐘,可週期性加重或緩解。



第二、 眩暈症,是耳內迷路神經水腫造成的,大多與大腦供血不足和或受涼有關。建議神經內科專科就診。

第三、神經系統其他疾病美尼爾氏病、膜迷路炎、前庭神經元炎、前庭性偏頭痛、椎基底動脈缺血發作等

第四、腦供血不足,也可以是頸部血管狹窄,可以行經顱多普勒,頭顱ct,頭顱核磁,腦血管造影等檢查。



第五、當然腦梗塞,腦出血,顱內佔位,頭部外傷等等也會頭暈。 除了神經系統需要首先排除外,因為您有可能表述不夠準確,如果是頭暈還有很多種可能。

第六、還有常見的就是頸椎病,是比較常見的引起頭暈的原因,尤其頸椎病現在越來越多,可以行頸部X片,或CT等進一步檢查。可以通過改變生活習慣,好的枕頭,按摩,理療等等方法予以改善。

第七、心臟疾病,因為心率過慢或過快都會引起頭暈,眩暈少見,只需要抓到心律失常與頭暈對應的證據,就可以確診。

第八、體位性低血壓,尤其老年人,服用a受體拮抗劑類降壓藥的人,更容易發生頭暈。往往是低血壓引起。

頭暈、頭痛其實很難診斷治療,說起來簡單,但真到臨床上真的很難診斷及治療,但是如果有症狀還是建議及時就醫。

心血管內科王醫生於2018.7.4日編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