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先生和學生們在堂上飲宴,聽到聲響後見有人影去了廚房

乾隆年間,在湖州有個叫孫葉飛的先生,後來他到了雲南某地大書院教書,平常就喜歡飲酒。

這一年的中秋晚間,孫先生就召集了不少學生和弟子在樂志堂擺酒宴。

當時一輪明月高掛,月光皎白如晝,眾人正舉杯對飲時,忽然就聽到几案上發出聲音,接著像是大石頭崩落壓到東西的響動!(這裡是個懸念,指的是隱形,跳進了院中。)

故事:先生和學生們在堂上飲宴,聽到聲響後見有人影去了廚房

眾人沒看到東西,正在驚訝間,向發出聲音的地方看過去時,視線中就見門外出現了個東西。它頭上戴著一頂紅色的緯帽(清朝時的一種涼帽,沒有帽簷),長得又黑又瘦跟個猴子一般,脖子下還長著茸茸的綠色的毛髮;走路卻只用一隻腳跳著就進到了堂上。

它見到堂上許多的客人正在飲酒,就大笑著離去了,笑的聲音就像是撕裂竹子一般難聽。

座中就有認識的人說:“這是山魈。

大多數的學生們都沒見過啊,就都不敢靠近它。

眾人就盯著山魈看,看它準備去哪?

只見山魈一蹦一跳的就闖入了右邊的廚房中。

這晚廚子也喝醉了,正躺在自己床上睡覺,山魈揭開帷帳就進去了,接著又笑個不停!

故事:先生和學生們在堂上飲宴,聽到聲響後見有人影去了廚房

眾人於是就在外邊大聲呼喊廚子的名字。過了片刻,廚子這才從夢中驚醒,見了眼前的山魈一副奇異模樣,抓起床邊的一根木棍就去打它。

山魈後退一步,抓住棍子就撅折了,又伸出手臂擺出要跟他搏鬥的架勢。

這個廚子素來也勇猛,於是撲上去就抱住了山魈的腰,隨即兩者滾到地上扭打起來!

這時,在屋外的眾人拿著刀和棍子跑進來助陣,趁機打在山魈身上,卻發現這東西刀槍不入!

又打了很長時間,山魈這時的身形慢慢縮小,面目也開始變得模糊起來,不久就縮成了一個大肉糰子!

眾人也不知道如何處置,就暫時將它綁在了院子的柱子上,打算等到天亮後扔到江裡去。

故事:先生和學生們在堂上飲宴,聽到聲響後見有人影去了廚房

​到了雞鳴時分,又聽見院中傳來幾聲非常大的響動,有學生就趕緊出來看,發現綁著山魈的繩子完好,那東西卻已經不見了!又在不遠處的地上發現了一頂緯帽,等到書院的眾秀才都醒了,一問才知道是姓朱的秀才屋中丟的。

從這以後,書院才知道住在這裡的秀才總是丟失帽子,原來都是被這山魈偷去的。

但是為什麼山魈喜歡帶緯帽,也沒有人知道是什麼原因。

改編自《子不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