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讀一分:交朋友要分遠近,真心的朋友不需要多,要多聯繫和親近

閱讀充實生活,知識愉悅身心。

今天跟朋友們分享的一句話仍舊出自《管子•戒第》:

寡交多親,謂之知人。

意思就是說:在江湖上行走,其實不必交很多的朋友,只要有幾個能真心對待和親近的朋友,就可以說是知人了。

“知人”中的“知”是不是通假字“智”?

古語中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能夠認清楚人與人的相處之道,就算是一個有智慧的人。

多讀一分:交朋友要分遠近,真心的朋友不需要多,要多聯繫和親近

(網絡圖片)

我們繼續從思維模式分解:

注:為什麼要從思維模式分析呢?

因為本質上人和人的聰明程度或者智商都是沒有太大差距的,而且智商的衡量也不太準確,但是為什麼有的人看上去聰明許多,有的人就顯得愚笨呢?

1.思維模式不同。

少數人掌握,並且靈活應用了各種像是正向、逆向、發散、拼湊、置換...的思維模式,可以綜合性的思考解決問題,而大部分普通人比較懶得動腦筋,只看到眼前的問題,像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撥不開那片樹葉,就可能被“困難”這座山擋在面前無法跨越。

2.思維就是邏輯:

邏輯是每個人思考世界和處理問題的方式,萬人有萬種邏輯,每個人根據自己過去的記憶、知識儲備、對世界的理解,從而做出判斷,但是正確的邏輯卻是有限的,於是“思維邏輯”產生的結果就區分開了正確、聰明和錯誤愚蠢。

我們從思維模式分析,僅僅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啟發讀者朋友自己的邏輯思考。

多讀一分:交朋友要分遠近,真心的朋友不需要多,要多聯繫和親近

(網絡圖片)

思維模式分解:

1.寡交: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少交際,認識的朋友少,這裡是個動名詞,指的是少結交朋友,或者跟人打交道比較少這件事。

2.多親:意思是親近的朋友卻比較多,知心朋友多。

朋友分遠近,這是一個很明顯的道理,並不是所有稱得上朋友的人都值得親近。

這裡的親,也有親近相處的意思。

孔子說過三種比較好的朋友:“友直”、“友諒”、“友多聞”,指的是身邊的朋友為人正直、寬容大量、真誠、博學多聞。

這樣的朋友可以讓我們終生受益,就應該多來往,親近。

3.謂之知人:這樣結交朋友的人,就可以說是很懂得人生之道了。

這裡我們將“知人”上升到人生之道,有句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百里路,行百里路不如閱人無數。

“知人”比會看人就更厲害了,可以說是超越了讀書、旅行長見識的終極智慧。

這個世界就是人與人相處的世界,能夠遊刃有餘必須有“知人”之智。

多讀一分:交朋友要分遠近,真心的朋友不需要多,要多聯繫和親近

(網絡圖片)

【現實生活情境】:在現代社會的人際交往中,許多人都遵循”多交個朋友,多條路“的原則,這也許只是斷章取義。

交朋友是需要消耗時間、精力、情感、財富等等的,也並不是所有交到的朋友都能在你需要的時候幫上你,我們不能拋開這些功利的思維談論純粹的友情,每個人都要在社會上生存、生活、發展的。

再次,朋友本就是分遠近親疏的,社交朋友、酒肉朋友、好朋友等等吧,許多人際關係都冠以了朋友的稱謂,其實他們並不重要,或者大多時候不重要,比如生意夥伴,存在相互利益的的時候才會合作,如果利益鏈斷開,也許友誼暫時也就沒有了。

​大多數的普通朋友是需要維護關係的,正是這些朋友可能會消耗你大量時間、精力,而且不能達到提升自己的目的。

現實很殘酷,時間很有限,每個人的時間都很寶貴!

寡交多親,就是給我們交朋友的一個忠告:

多結交,發展人際關係沒有錯,但是要分清親疏,遠離消耗你的朋友;

人際關係匱乏的人,也不必盲目,找到幾個“益友”,多親近,努力提升自己,也可以愉悅身心,增長智慧。

人生是一場漫長的修煉,感謝閱讀,重讀古文化經典,改變思維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