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佛學萬千經論的核心?自覺聖智你上路了嗎

浩浩三藏,千經萬論,洋洋灑灑幾千萬言。而人生短短不過百年,要想窮盡,幾乎不可能。何況每一個人,平日裡都要為生計四處奔忙。再加上少不知事,老又乏力,人這一生真正能夠靜下心來,學習經典的時間非常有限。不要說窮盡經典了,能夠讀誦,理解,精通,受持,一兩部經典,已經算是大福報大智慧之人了。然而每部經典,大多是為某一種根器的眾生所設,同時有的經典只是方便說,並不了義。一兩部經典,並不能涵蓋佛學諸經典的圓滿法義,所以學人往往容易以一蓋全,執一木而為整個森林。持這樣那樣片面的有限的見地,自以為是胡亂批評,並且在實修中容易自我滿足,稍有境界成就,就自以為自己已究竟圓滿了,從而裹足不前,白白錯過了本來能夠一生圓滿成就的機會,豈不冤枉。所以抓住佛法的核心,非常重要。

什麼才是佛學萬千經論的核心?自覺聖智你上路了嗎

那麼什麼才是千經萬論的核心呢?怎樣才能自覺聖智呢?概括起來講,所有經論,自覺聖智的核心就四個字"寂滅重生"。寂為安靜停止的意思,實則是讓第八識中的妄識種子停止燥動。滅是為熄滅除盡的意思,實則就是熄滅除盡一切心識。重是再一次的意思,生是生起的意思。重生就是讓心識再次生起活動的意思。在原始佛教小乘佛教期,注重的是"寂滅″,注重通過種種方法寂滅心識。釋迦駐世弘法,前期主要說"人無我",後期過渡到不僅"人無我″而且"法無我"。釋迦涅槃前講了"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三法印,其中諸法無我是核心。"生滅滅已,寂滅為樂″。而後期大乘佛法,不僅延續了前期小乘佛法"一切法無我"的法義,同時更注重的是如何"重生"。所以大乘佛法重在發四弘願,發菩提心,修六般若波羅蜜的教授,以確保學人在真如本源處,能夠重生而至究竟實相處,徹悟親證,自覺聖智。

什麼才是佛學萬千經論的核心?自覺聖智你上路了嗎

大乘中觀派空宗的興起,目的是糾正學人,學習般若經典後,執頑空的見地,龍樹菩薩提出了"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的八不中道思想,指出了唯持中道,涅槃才能重生的真實法義。而後瑜伽行派唯識學有宗的興起,目的是糾正中觀派後期,學人只知中道"空",不知寂滅的弊端。唯識古學"心外無境,唯識″的思想,認為所有一切心識活動,都是虛妄分別,只要有心識就必須滅除。這樣才能無感,無知,無覺的寂滅。生滅滅已,寂滅現前。

寂滅不是目的,如果寂滅了不重生,那就是"焦芽敗種″的無知無覺的阿羅漢,所以一定要能重生,重生後才能生智慧,成就無上菩提。因真如種子隨眠無記,重生必依大願力及往日所積種種功德促發,重生後才會又有了心識活動,此後一切的心識活動皆為智慧,即為佛。在大乘佛法後期諸經典中,佛告菩薩們,要勇於寂滅入涅槃,入涅槃後為避免其落於小乘,三世諸佛皆會為其灌頂授記,其於來世必定成佛。

什麼才是佛學萬千經論的核心?自覺聖智你上路了嗎

最後,所有經論所說,都是圍繞"寂滅重生"這四個字,所說都是說明解釋如何寂滅,如何重生。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先讓眾生趣向寂滅的方便法,後讓眾生趣向滅後重生的究竟法。真修學人,要想一生成就,無別路可走,無近路可超。唯有寂滅重生,徹悟親證,自覺聖智後,再來去習氣究竟成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