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象叢生,中國馬拉松需要打“智”辦!

年底快到了,火爆了一年的中國馬拉松,在快速發展取得耀眼數據的同時,也積攢了方方面面的問題。

以最近發生的蘇州太湖馬拉松“遞國旗”,和深圳南山半馬大規模違規,我們可以看出,中國馬拉松仍處於一個發展的初級階段,還在不斷地重演著許多低級、幼稚的錯誤。

紛亂中審視中國馬拉松,打“智”辦,是需要打擊一系列“智障”行為,尤其是一些跑者、機構自以為是的小聰明,精緻利己,罔顧大眾,惹來罵聲一片。

亂象叢生,中國馬拉松需要打“智”辦!

田協召開“奔跑中國”組委會工作彙報會會議現場

監管:更需規矩化

中國田徑協會是國內馬拉松運動的官方主管機構,具體行使權力的則是國家體育總局下屬的田徑運動管理中心,即俗稱的兩塊牌子一套人馬。

田協的管理,決定著國內馬拉松運動的發展方向。尤其是面對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作為主管方,在監管和引導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管理馬拉松的是個什麼機構

田徑乃運動之母,是奧運會、亞運會這種綜合性運動會產生金牌最多的項目。馬拉松僅僅是田徑中的一個小項,如同110米欄、撐杆跳高這種。

不過馬拉松卻是田徑中最具大眾化、商業化的一個項目。不管是在全世界,還是近幾年的中國,成為大眾體育最直接的一種體現方式。

田管中心以前有個馬拉松辦公室,專門管理馬拉松。但是在改制後,改由社會活動部來主管馬拉松,該部門主任水濤就是之前馬拉松辦公室主任。

田協與各地共辦的馬拉松賽事,一般的賽事,田協會派出工作人員指導、監督,較重要的賽事,水濤就會出席。影響大的賽事,田管中心主任或副主任則會到場。

也有一些馬拉松,會邀請到更高級別的體育總局領導出席,像年初的廈門馬拉松,時任總局副局長蔡振華就出席了開幕式。

亂象叢生,中國馬拉松需要打“智”辦!

田管中心社會活動部主任水濤

2、最大的獲益者

根據剛剛在昆明舉行的全國田徑工作會議上透露的信息,截止11月2日,今年國內已舉辦800人以上路跑、300人以上越野賽共計1072場,參加人次530萬。其中中國田徑協會認證賽事310場,參賽人次320萬。協會認證賽事中,協會共辦賽事243場,協會賽事57場。

正如田管中心主任所表述的那樣:以馬拉松為龍頭的群眾體育蓬勃發展,引領了全民健身新時尚。由於國內馬拉松運動的火爆,也使田協成為最大的受益者。前田管中心主任,去年已升任總局局長助理,後又升至副局長。

這種名聲之外,國內馬拉松運動也帶給田協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今年田協共辦賽事已有243場,共辦一場,就要給田協繳納10萬元管理費用(尚不包括一系列差旅費等)。

3、釐不清的責任

國內主流馬拉松賽,田協均是主辦方之一。

就拿今年國內馬拉松最大的熱點、蘇州太湖馬拉松的“遞國旗”一事來看,田協正是主辦單位之一。而且“奔跑中國”系列賽,田協同樣是主辦方之一。

作為主管機構,田協共辦,意味著賽事的一系列規範化標準。但在實際賽事運營上,田協也沒有精力和能力去過問的。

但是作為國內最權威的業務主管單位和賽事主辦單位之一,肯定不能只管收錢,出了問題亦需積極面對,並迅速找出應對之策,以指導其他賽事,莫犯同樣的錯誤。

“奔跑中國”是從去年4月啟動的,其流程中一直有遞國旗的環節。一年多來,莫非作為主辦單位之一,田協一直不知情?

而且跟田協共辦的賽事,田協一般都會派工作人員下去,他們都沒注意到國內選手衝刺時,有人在賽道上遞國旗嗎?

11月18日的“遞國旗”事件後,田協於11月22日發佈了《關於進一步規範、加強全國馬拉松賽事競賽組織管理的通知》,要求“任何儀式活動不得影響比賽的正常進行,不得影響選手間的公平競賽”。

在11月25舉行的“奔跑中國”系列賽紹興馬拉松衝刺中,國內冠軍照樣身披國旗,據悉是從場外遞進去的。

11月29日,田協又召開了“奔跑中國”馬拉松系列賽組委會工作彙報會,傳達了上述通知精神。田管中心黨委書記、田協副主席王楠說,中國田徑協會重申,各賽事組委會要高度重視競賽組織工作,嚴肅賽風賽紀,嚴格執行馬拉松比賽的規則和競賽規程。

亂象叢生,中國馬拉松需要打“智”辦!

運營:要有專業性

馬拉松比賽的運營商,乃是一項賽事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隨著國內馬拉松的熱潮,也誕生了一批專業的賽事運營公司,有大有小,大家各自發力點也不同。

1、招標

今年國內很多馬拉松都進入了重新招標階段,在招標過程中發生的事情,也是當前社會的真實寫照。

杭馬招標,中標的不是更有經驗和能力的原運營商智美體育,而是本地化、沒有怎麼運營過馬拉松的阿里體育。

廣馬招標,設定了運營過國際田聯金標賽事的門檻,就在大家都以為廣馬前六屆運營商智美沒資格時,一夜之間,智美宣佈,自己是金標賽事東營馬拉松的運營商,神奇吧。遺憾的是,最終智美並沒有憑藉這一“優勢”中標。

深圳寶安馬拉松招標,賽格智美7月中標,10月棄標。再行招標,預算從1000萬漲到1980萬,智美體育中標。賽格智美跟智美體育的關係,盡在不言中吧。反正,該拿到的,沒失去。

招標,考驗的是運營商在專業程度之外的另一種能力。你想拿下賽事運營權,先得過招標這一關,怎麼過,箇中學問多多。

重要的是,大家都需要遵守規定,不要為了目的,么蛾子頻出。表面上看,是拿到了運營權,但失去了很多無形的東西。這些無形的東西,終究會在以後,以你不想看到的方式還回來的。

2、品牌

賽事運營商靠什麼在馬拉松市場立足?賽事品牌。

國內最牛的運營商是中奧路跑,目前手中握有北馬、廣馬和漢馬三個賽事運營權。這三個賽事,均是國內頂級水準,名額難求。中奧之前就運營北馬,這兩年才開始擴張。

由於有運營北馬的厚重積澱,加之有田協背景,中奧的思路很清晰,手中也都是優質資源。

國內最大的運營商是智美體育,在今年接連失去杭馬、廣馬和瀋陽馬的運營權後,手中依然擁有大量的二三線城市馬拉松運營權。“奔跑中國”也是由其運營的。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智美完全以市場化運營馬拉松。不能說智美運營的賽事就不好,怕就怕比較,同時一線城市,大家會拿廣馬和深馬比。都是省會城市,那就看看長沙和西安誰的馬拉松更好。

也因為賽事太多,智美被廣大跑者詬病最多。智美,是需要低頭認真做自己的“樣板”賽事,而不是旗下所有馬拉松的流程化、標準化。

上馬運營商東浩蘭生,一門心思運營好上馬系列賽。廈馬運營商廈門文廣,也有向外擴張的勢頭。相比之下,匯跑賽事、中跡體育、中體體育等運營商,也都靠著自身努力,在市場上分得一杯羹。

匯跑運營的無錫馬拉松,口碑甚佳,今年他們竟然藉著馬拉松名義,在12月9日搞一場錫馬新年音樂會,作為明年錫馬的啟動。

佈局珠三角的中體體育,近兩年進步顯著,其運營的賽事在一點點獲得跑者認可。

各家運營商的競爭,眼前是一個態勢,三五年後又是一種格局。之後的格局,就取決於眼前各自的努力。

亂象叢生,中國馬拉松需要打“智”辦!

3、方向

每個運營商,都有自己的夢想,都在憧憬這美好的未來。

從眼下國內馬拉松運營商的格局來看,不管是手握優質資源的中奧路跑,還是大量賽事的智美,或是小資情調的匯跑賽事,坐穩珠三角的中體體育……正是因為大家的共同努力,才有了今天國內馬拉松的繁榮。

在中國馬拉松野蠻生長的背後,也發生著許許多多的亂象,作為運營商,首當其衝。

“遞國旗”事件後,需要的是運營商及時站出來,解釋事件的原委,而不是堂而皇之地告訴大家:我還要遞!

“奔跑中國”是當前國內最成功的系列賽,有自己的特殊流程,沒有錯,前提是建立在符合競賽規程的基礎上。流程必須嚴謹,不能存有僥倖心理,一旦出現概率不高的偶然事件,便亂了方寸。

“遞國旗”事件,隨著田協召見組委會,可能就告一段落了。在之後的“奔跑中國”深馬和寶安馬中,還會不會有遞國旗的事情發生?或者是運營商想別的辦法去遞,或許央視直播不會再告訴我們,但並不預示著就可以亂來。

南山半馬因為大規模的違規,可謂出足“風頭”,對於想衝擊金牌賽事的他們而言,大概率是沒戲了。賽後亂拿補給品、套牌、抄近道、賽道上騎車,充分暴露了組委會管理上的滯後。

中國馬拉松的未來走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批運營商的努力程度,出問題不怕,怕的是不敢直面問題,遮掩至上 。

亂象叢生,中國馬拉松需要打“智”辦!

跑者:加強自律性

中國馬拉松的大發展,跑者是最直接的獲利者。遍地馬拉松,去體驗、去享受,在馬拉松中,你總能找到一份只屬於自己的快樂。與此同時,跑者更應盡到自己的責任。

1、有敬畏

一個馬拉松賽的口碑,最終是通過每名參賽者來體現的。

馬拉松屬於極限類運動,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的。你想跑馬拉松,首先,必須得尊重這項運動,心存敬畏感。

如同競技運動員一樣,臺下十年功,臺上一分鐘。普通跑者,為了在馬拉松賽中展現自我,需要的是平時認真、刻苦的訓練。只有你準備好了,才有資格,才能更好地站在馬拉松賽道上。

你還得無條件地遵守馬拉松的各項規程。每個馬拉松都有自己的競賽規程(可能大家都是複製粘貼的),認真閱讀這份規程,並要求自己做到,是基本要求。

我們知道的一些馬拉松的亂象,根源就在於大家對於規則的漠視。每名參賽者,都是一個不同的個體,都有各自的想法,只有尊重規則,才是對自己負責,為賽事著想。

我們暫且不爭論紹興馬拉松上,那名醫生對突然暈倒的參賽者的救治手法的專業問題,作為跑者,你是否聆聽了醫生的建議?醫生讓你等著救護車,你要自己走,這是一種什麼行為?

規則是不是讓大家隨意去打亂的,打亂規則者,看上去即時便利,卻是一種真正的“智障”行為。最終害的是自己,麻煩的是別人。

2、有底線

做人,要有自己的底線,作為一名跑者,在馬拉松這種大型活動和比賽上,也要堅守基本的底線。

以南山半馬賽後的補給發放為例,很多人抱怨,組委會為什麼不提供個袋子啊?是的,以往都是裝成一份份讓大家帶走,今年換種方式,沒有袋子提供,意味著就讓你現場食用,你不想吃,那就放棄吧。

看到志願者不是按人頭髮放,一些人就看到佔便宜的機會了,拿個不停,打包帶走。生活中,你會不會就這樣?為了一點小便宜,臉也可以不要?

有些馬拉松賽上,個別人竟然拿袋子打包帶走能量膠,你這是去跑馬,還是採購去了?

縱然組委會在物品的發放上不夠嚴謹,但是所有的規定,都是防君子不防小人,面對不設底線的個別人,真要專門制訂規矩的話,就顯得中國的馬拉松也太“病態”了。

只要心有底線,大家都能夠在規則框架下參與馬拉松,哪會有什麼亂象?亂象越多,表明跑者無論是作為人,還是作為參加馬拉松的群體,其整體素質迫切需要提升。

亂象叢生,中國馬拉松需要打“智”辦!

3、不亂來

就在南山半馬組委會快刀斬亂麻,公佈了258名違規者後,大家以為就告一段落了,熟料又曝出有女跑者在賽道上騎共享單車的照片。

這是在旅遊麼?你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別解釋自己不知道,你難道不看看,除了自己之外,還有騎車的麼?

還有抄近道,說起來倒是不影響別人,但是大規模罔顧“遊戲規則”,只能表明,你們還沒準備好參加一場馬拉松。既然如此,那就不要站在跑道上啊!

嚴格來講,運營商在賽道上讓志願者給衝刺選手遞國旗也屬於亂來。上上下下,大家都不以遵守規則為榮,都想著精緻利己。

馬拉松在國內熱起來,也就是這幾年的時間。目前,熱度仍在繼續。要想讓中國馬拉松健康、有序、穩定地向前發展,需要管理者、參與者,都能摒棄自以為“智”的一些行為,否則,智障行為不斷,受損的是整個中國馬拉松。

中國馬拉松鮮有能上外媒的,這不,最近的“遞國旗”和南山半馬就都上了,中國馬拉松傳遞給世界的,難道就只能是這些嗎?

請給馬拉松一點尊重,中國馬拉松才會有健康、光明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