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年輕人瘋了?但他們卻說是自己的Super Fan!

當 Daniel 決定去北京的時候,所有人都覺得他瘋了。

畢竟在其他人眼裡,他已足夠成功:畢業於復旦大學計算機學院,在 Morgan Stanley 的 Enterprise Infrastructure 部門任職,以及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生贏家”卻突然決定,拋棄一切去北京投奔一家剛剛進入中國的創業型公司 Strikingly 。

除了“瘋了”,似乎也找不到其他理由了。

但是對於彼時的 Daniel 來說,這個機會他已經等了整整兩年。如今機會來了,豈有放手的道理?所以幾周前當 Strikingly 創始人之一郭達峰讓 Daniel 推薦靠譜工程師的時候,他直接毛遂自薦,經過一系列的面試與溝通並安撫好長輩後,Daniel 以最快的速度拖家帶口去了北京,成了 Strikingly 回國後錄取的第一名工程師。隨後團隊輾轉又回到上海,他二話不說追隨團隊,終於在大學路安頓了下來。

後來,別人問起他為什麼當初那麼義無反顧地去北京,Daniel 是這麼回答的:“有些事情嘗試過就再也回不去了,比如 Retina 屏幕,比如 Startup 。”

這群年輕人瘋了?但他們卻說是自己的Super Fan!

在 Strikingly 像 Daniel 一樣瘋狂的年輕人比比皆是:因為仰慕郭達峰離開家人,孤身從加拿大飛往上海的工程師、一句中文都不會說卻依然選擇離鄉背井的 90 後德國前端小哥、離開暴雪加入這個大家庭的工程師小姐姐、放棄奧美 Offer 毫不猶豫選擇跟著上線了sxl.cn 搞事情的營銷牛人……

遠離家鄉、離開親人與愛人、放棄高薪、甚至辭去穩定的工作……在普通人眼裡,這群年輕人簡直是“瘋”了,但是他們好像又活得比誰都明白。他們深知:沒有激情的工作就像溫水煮青蛙,除了把你的鬥志漸漸消磨殆盡,並不能帶來什麼。他們想做的是更有意義、更有挑戰以及更有成就感的事情。

而加入 Strikingly ,是第一步。

這群年輕人瘋了?但他們卻說是自己的Super Fan!

Strikingly ,在海外擁有 300 萬用戶的建站工具,歷史上第一支入選硅谷著名創業孵化器 Y Combinator 的全華人團隊產品。其創始人 David 陳海沙、郭達峰和鮑騰三個年輕人的創業故事,縱使到現在看來都充滿著的傳奇色彩:經歷了一次痛苦的創業失敗後,創始團隊由一開始的 5 人縮減至 3 人;隨後三人分隔三地依靠 Skype 溝通繼續著 Strikingly 的開發與維護工作,2012 年 3 月三人首次申請 YC ,結果卻被拒了。在達成孤注一擲拼一把的共識後,三人從世界各地飛往舊金山,租了一間不到十平米的公寓,開始全職創業。

這群年輕人瘋了?但他們卻說是自己的Super Fan!

鮑騰(前)、David 陳海沙(後)熬夜工作中

創業的日子總是漫長又難熬,因為經費有限,三人只能吃最便宜的穿最便宜的,連 9.99 美刀一餐的印度自助也是一週僅可享用一次的珍饈美味。

伴隨著舊金山獨有的潮溼空氣與印度咖喱味,2012 年 8 月 16 日,Strikingly 上線一週年,半個月後的 8 月 30 日迎來第一個付費用戶,僅僅 2 個月後就達到了收支平衡。同年 11 月,三人再次申請 YC 並終於成功入選冬季訓練營,次年獲得 150 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

這群年輕人瘋了?但他們卻說是自己的Super Fan!

鮑騰、郭達峰、陳海沙三人在 YC 訓練營的合影

一時間,Strikingly 與三人的名字成了媒體們爭相報道的香餑餑,硅谷街頭巷尾都傳唱著他們的創業故事,甚至那家印度自助餐廳也成了不少人的朝聖地。但是這三個大男孩並沒有因此變得膨脹,他們還是愛穿T恤、牛仔褲和拖鞋,連紐約時報上刊登的照片的拍攝地點也選在那間十平米公寓樓前,對 Strikingly 來說,這裡是一切的開始。

這群年輕人瘋了?但他們卻說是自己的Super Fan!

《紐約時報》對三人的採訪

隨後,Strikingly 的事業版圖開始快速向全世界拓展,成為擁有 300 萬用戶的明星企業。但是他們並不滿足於此,他們想要的是更大的市場:中國。2013 年 11 月, Strikingly 回國組建團隊,並在上海成立了全球總部。花費了整整 3 年的時間對中國市場的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完成自我調整,於 2016 年 4 月正式推出更符合國內市場需求的 Strikingly 中國版 上線了sxl.cn 。

這群年輕人瘋了?但他們卻說是自己的Super Fan!

2017 年初,當科技圈內人人都還在盯著新零售等風頭的時候,上線了sxl.cn 在年初微信推出小程序之時就組建了小程序開發團隊,經過數月的連軸轉開發工作後,於 2017 年 6 月推出行業內第一款小程序一鍵生成平臺 。

這群年輕人瘋了?但他們卻說是自己的Super Fan!

而那時候的輿論導向,對於小程序還處於群嘲階段,而認準了小程序將成為互聯網新趨勢的上線了sxl.cn 則繼續緊鑼密鼓的開發工作,在 2017 年 8 月 16 日的融資新品發佈會上宣佈獲得由中科院國科嘉和領投,創新工場、YC、IVP 和 TEEC跟投的 6,000,000 美元的 A 輪融資。

CTO 郭達峰現場發佈了打磨數月的新品——涵蓋十大行業的小程序編輯器,並首次發佈上線了sxl.cn 自媒體扶持計劃。

這群年輕人瘋了?但他們卻說是自己的Super Fan!

CTO 郭達峰在 816 發佈會現場發佈新品

如今的上線了sxl.cn 不僅憑藉著優秀可靠的建站服務與包括阿里雲、騰訊雲、谷歌在內的知名企業達成了深度合作,更是坐穩了行業內小程序發佈量第一的交椅。優異的成績贏得了業內外各界關注,CCTV 、福布斯、TechCrunch 等近百家國內外媒體對上線了sxl.cn 進行了深度報道。

這群年輕人瘋了?但他們卻說是自己的Super Fan!

CCTV 的新聞報道

這群年輕人瘋了?但他們卻說是自己的Super Fan!

福布斯中文網對 816 上線了發佈會的報道

這群年輕人瘋了?但他們卻說是自己的Super Fan!

日本最大的科技媒體 TechCrunch 的報道

這群年輕人瘋了?但他們卻說是自己的Super Fan!

The HARBINGER 採訪 CEO 陳海沙

上線了sxl.cn CEO David 與 CTO 郭達峰受到阿里巴巴官方邀請,前往今年 10 月的雲棲大會發表專題演講,CTO 郭達峰更以首位非阿里系的阿里雲 MVP 的身份接受阿里雲官方的特別專訪。

這群年輕人瘋了?但他們卻說是自己的Super Fan!

David 在雲棲大會 阿里雲國際分會場發表演講

這群年輕人瘋了?但他們卻說是自己的Super Fan!

郭達峰接受阿里雲官方採訪

對 David 、達峰以及鮑騰三人來說,在 YC 學到的最有意義的事就是如何客戶交流。對他們來說,用戶才是決定公司發展方向的關鍵,創業初期,技術小白 David 成了最理想的“用戶標本”,他每天的工作除了回覆上千封來自用戶郵件,還有就是不斷地使用產品,而負責產品設計的鮑騰與開發工作的郭達峰則根據他的使用意見去完善與修改。但正是這樣與用戶面對面的經歷,讓上線了sxl.cn 擁有近乎 100 % 用戶滿意度。

這群年輕人瘋了?但他們卻說是自己的Super Fan!

這項傳統一直延續至今,上線了sxl.cn 的工程師要做的不僅僅只是寫代碼而已,他們被賦予了極大的自由度,可以完整地經歷產品開發的全過程,同時工程師也被要求輪流與客戶直接溝通,第一時間獲得用戶最直接的反饋。當自己的工作得到用戶的正面反饋和評價後,這種“沉浸式”的開發體驗所帶來的成就感是無與倫比的。

正如上線了sxl.cn 上海辦公室門口擺放著的這幅字上說的那樣:“Make somthing people want.”只有當你真正與用戶面對面,並靜下心來聆聽來自用戶的真實聲音,才能做出真正被用戶喜歡的產品。

這群年輕人瘋了?但他們卻說是自己的Super Fan!

在 YC 訓練營期間,他們給每一個用戶發郵件,打電話給所有的付費用戶,並面見了將近 2000 個用戶,這在很多人眼裡顯得有點笨的辦法卻為 Strikingly 獲得了第一批忠實的種子用戶,也幫助 Strikingly 漸漸更新迭代成用戶滿意度最好的建站工具。他們始終堅信著一句話:“Create Super Fans, Not Customers. ”只有當你將自己放在用戶的角度上看問題,方能真正理解用戶的需求。

這群年輕人瘋了?但他們卻說是自己的Super Fan!

上線了sxl.cn 在做的事情不僅是為用戶創造價值,還是 On A Mission To Civilize ,尤其是在中國市場,這也是上線了sxl.cn 由上至下每一位員工引以為傲的使命。

自 2013 年回到中國市場以來,有一件事一直是上線了sxl.cn 最為重視的:招聘。能成為上線了sxl.cn 一員,你需要的不僅僅是過硬的專業素質與強大的抗壓能力,最重要的是與公司高度一致的價值觀。

幾乎所有的求職者,都需要經過一個漫長且嚴格的應聘流程,每 100 人中僅錄取 1 人的入職率保證了每一個進入上線了sxl.cn 的成員都是萬里挑一的精英人才。這樣嚴苛的招聘標準帶來的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都能成為他人的老師,每個人身上都有著不同的閃光點,這是非常難得的。

你見過能攝影剪輯編劇做全案撩 BD 談 PR 做品牌聯動的新媒體運營嗎?你見過打造 1000 萬人使用的產品狼人殺等級 MAX 籃球打得超棒還燒得一手好飯會說六國語言的工程師嗎?你見過出過專輯頻頻在音樂節上演出還能不影響工作順便帶出一個優秀 team 的工程師嗎?在上線了sxl.cn ,你都能見到。

這群年輕人瘋了?但他們卻說是自己的Super Fan!

上線了sxl.cn 8.16 發佈會集體照

然而,拿到 Offer 的那一刻,更高要求的工作標準和超快的工作節奏才是重頭戲。如果說上線了sxl.cn 的招聘流程是勇敢者的遊戲,那麼挺過充滿挑戰的試用期的才是真正的勇士。

所以,即便入職過程艱辛又漫長,即便入職後還將繼續面臨更嚴格的工作挑戰,這群年輕人仍然不管不顧地來了,所謂“不瘋魔不成活”說的就是這群人了吧。

上線了sxl.cn 對招聘渠道也有所選擇,你可以在上線了sxl.cn 官方招聘網站、 V2EX、領英、Ruby China 以及員工朋友圈內推找到招聘信息。

曾經有一個剛加入團隊兩個月的同事跟上線君說他最喜歡上線了sxl.cn 的一點就是團隊精神:任何成員在任何項目中碰到困難,其他成員都會加入一起解決困難,且我們允許甚至鼓勵犯錯,但是不要去害怕失敗,因為創業公司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上線了sxl.cn 希望每一個成員都能體會到與公司共同成長的感受,就算多年以後回想起來,也不覺遺憾。

這群年輕人瘋了?但他們卻說是自己的Super Fan!

CTO 郭達峰與工程師團隊討論工作

上線了sxl.cn 實行扁平化管理, CEO 直接與大家打成一片,所有人都叫他 David,要是聽到有人稱呼他為“陳總”反而大家都會笑出聲——這也太不“上線了”了。除此之外,團隊所有人都沒有 title,職位名稱全憑自己隨意發揮,人力資源部叫“團隊建築師”,後勤部叫“幸福官員 Happiness Officer ” 。

這群年輕人瘋了?但他們卻說是自己的Super Fan!

上線了sxl.cn 最新吉祥物

有趣的靈魂總會相遇,在上線了sxl.cn 這個充滿朝氣的團隊裡,多的是愛玩會玩的年輕人,一起狼人殺到半夜,一起在青島參加帆船比賽,一起去真人 CS 享受對戰的樂趣……這群有趣的年輕人還會聚在一起慶祝感恩節、聖誕節,一起跨年。該玩的時候放開了玩兒,該工作的時候拼命工作,用一位小夥伴的話來說,“來了上線了sxl.cn ,感覺每天去上班就跟上學似的。”

這群年輕人瘋了?但他們卻說是自己的Super Fan!

五週年特別活動:真人CS 對戰

這群年輕人瘋了?但他們卻說是自己的Super Fan!

感恩節聚會

這群年輕人瘋了?但他們卻說是自己的Super Fan!

聖誕節聚餐

即便玩耍的時候大家可以恣意放飛自我,但是一旦用戶遇到任何問題與困難,HO 團隊、工程師團隊二話不說加班加點也會爭取第一時間解決問題。這個優良的傳統從只有 David 、達峰和鮑騰三個人的時期就已經開始了,至今也被一直很好地保持與傳承了下來。

記得創立之初的某個深夜,三人因為時差而沒有及時響應一位來自印度的客戶的求助,覺得自己的需求沒有被認真對待的用戶惱羞成怒地在 Twitter 上發文吐槽,結果當三人發現後去想解決的時候,問題已經被其他用戶主動幫忙解決了,後來這個印度用戶一直持續在續費使用。

看,將用戶視作自己的朋友的上線了sxl.cn ,終於將用戶轉變成了自己的 Super Fan。

如今,上線了sxl.cn 已經是一家擁有超過 300 人的公司,在互聯網圈日新月異的今天,它仍舊以令人驚豔的速度不斷茁壯成長。而這群年輕人憑藉著對上線了sxl.cn 、對產品的認可與信任,與上線了sxl.cn 一起不斷突破自我、不算自我升級。

多年以後,上線君仍然會記得,曾經遇見過這樣一群年輕人,永遠無所畏懼、永遠積極向上,永遠是自己的 Super Fa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