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購令失效?環京地區有房產商稱花6000塊錢就能規避限購

河北大廠一處偌大的售樓處裡,樓盤銷售和購房人圍坐一起,黑壓壓一片。即便不是週末,樣板間裡的看房人也沒斷過。

寒冬之時,環京樓市有了點兒活泛氣兒。自去年“最嚴限購令”讓環京樓市迅速沉寂後,眼前的場景實屬反常:雖然沒有購房資質,卻不斷有來自北京的購房人奔向環京區域的售樓處。

北京日報記者連續數日調查發現,反常現象背後埋藏著驚人的“押房賭局”——價格不斷下探時,尚無資質的購房人投下幾百萬元,冒巨大風險規避限購,短期內甚至連正式合同都拿不到,更別提產權證了。

限購令失效?花6000塊錢就能規避限購

樓市的寒冬裡,潮白河孔雀城的樓盤銷售員吳楓客戶不斷。她壓低嗓音說:“大部分人都是從北京來的,沒資質。”

她口中的“資質”認定源於去年環京樓市的“最嚴限購令”。按規定,只有具備當地戶籍,或在當地連續繳納3年的社保、納稅,才有資格購買住宅。潮白河孔雀城所在的大廠位列其中。限購落地後,大部分客戶不具備資質,環京樓市迅速降溫。

而今,吳楓的客戶又怎能破解“最嚴限購令”?

吳楓說,限購令裡戶籍、社保、納稅要求,只要滿足一個就行;戶籍和社保當下都無法辦理,但納稅的門檻容易越過,“隨便找家代繳稅的公司連續繳納3年個稅,加起來也就6000多塊錢。”

10公里外的路勁陽光城樓盤也採用同樣的“套路”。銷售人員陳德甚至承諾,開發商可以幫著找代繳稅的公司,壓根兒不用客戶操心。還有銷售人員誇下海口稱,限購政策一般施行3年就取消,如今快滿3年,等限購一結束,連稅都不用繳了。

納稅可以解決,卻解決不了時間的問題。當地政策要求,只有連續納稅3年才能具備購房資格。也就是說,購房人真正具備購房資質的時間點是在3年後。

“您交房款時會跟開發商簽訂協議。開發商會把您看上的房源‘鎖’上,不再賣給其他人。”吳楓說。到了路勁陽光城,“協議”的說法變成了“草簽合同”。

但記者調查瞭解到,無論是協議還是草簽合同,都不是正常購房交易時的網籤正式合同。換句話說,由於暫時還不具備購房資格,這些房子根本無法實現真正交易,短期內也拿不到產權證。

新房價腰斬,開發商頂不住壓力回籠資金

沒有“網籤”,不僅意味著沒有正式購房合同,也無法辦理正常購房貸款。北京日報(ID:Beijing_Daily)記者走訪大廠、香河等地多個樓盤發現,每套房子的價格大多在100萬元至200萬元左右。對於一些經濟壓力較大的購房人來說,很難全款買房。為此,開發商“開發”出新的招數。

“可以全款,也可以分期付。”在香河,大運河孔雀城項目也採用了潮白河孔雀城的翻版套路。銷售員徐陽介紹,“分期付”並非是銀行貸款,而是全款的另一種支付方式,所有購房款在一年內分5次付清。路勁陽光城的分期時間週期更長,可以在兩年半內分6次付清。

這種分期付款的招數,在不同樓盤有不同的形式,但背後原因卻是相同的。“去年限購之後,開發商手裡有錢還能扛著,但今年不一樣了,開發商壓力很大,都在等著回籠資金。”路勁陽光城的銷售人員說。

大廠縣與三河市、香河縣並稱“北三縣”。藉著緊挨通州的優勢,這裡曾是環京樓市裡最火爆的地方。兩年多前,京牌車一輛接一輛駛向這裡,不斷上演“搶房大戰”。

限購令帶來的影響首先體現在價格上。據介紹,限購之前,路勁陽光城最高曾賣到約2.5萬元/平方米,而今實際成交均價只有約1.2萬元/平方米;潮白河孔雀城當年更是突破了3萬元/平方米,而今每平方米則只有1.6萬元左右。

在從業多年的吳楓看來,這種變化堪稱“冰火兩重天”。“當時買房,除了購房款外,有的購房人還得交一筆五六十萬元的‘排卡費’;但今天則直接變成了降價、打折促銷。”她說。

以潮白河孔雀城一套104平方米的三居室為例,定價是1.69萬元/平方米,正常成交是175.76萬元;全款可以同時享受“團購5萬抵7萬”“每平方米減2000元”“一次性打8.5折”等多項優惠,總價則降到了131.8萬元,均價相當於1.27萬元/平方米。

打折促銷已經成為環京樓市的普遍現象。在售樓處,每套房子看似有一個“表單價”,但實際上還有一個成交價,二者往往相差幾十萬元。陳德解釋,“表單價”是開發商在政府部門的備案價,但這個價格太高、賣不出去,只能通過各種促銷方式把價格壓下來。

網籤變草簽,交易背後暗藏重重風險

“通地鐵、通高鐵,價格又降了一半,怎麼可能不心動!”調查過程中,多位看房人道出了規避限購、選擇環京樓市的原因。但這種購房模式靠譜嗎?

北京日報記者走訪的幾個售樓處中,銷售人員都對鑽漏洞的方式打包票。但在介紹具體交易流程時,吳楓的一段話卻露了馬腳。“交了房款之後,開發商會提供小票、收據,但是所籤的協議不會給購房人。”她解釋,這份協議畢竟是違規的,不能流出去。

在大運河孔雀城,幾位銷售人員都對規避限購的操作模式忌諱莫深,最終叫來銷售主管才詳細說出。說的時候,甚至在關鍵的細節上還會壓低聲音,故作神秘。

“拋開開發商的種種誘惑,這種操作模式就相當於一場‘賭局’”。一家知名房企負責人向記者解釋,購房人看似在價格上享受了優惠,但把幾百萬元交給開發商後,短期內不能正式簽約、不能獲得產權證。“押”著自己的房子,卻在限購令下“賭一把”。整個過程中,開發商只收益、沒損失,但購房人卻置自己於重重風險之中。

“我都沒聽說過您說的這種方式,但應該是政策不允許的。”香河縣房管局一位負責新房業務的工作人員說。大廠縣房管局的工作人員也表示,雖然限購政策並沒有說明是否可以使用這種操作模式,但依然是有風險的。這位工作人員提醒,目前政策是要連續3年納稅,但如果這3年間政策發生調整、改成了連續5年納稅,那這筆交易又該怎麼算?

在業內人士看來,除了政策的不可抗力因素外,草簽的合同能否與正式合同一樣具有法律效益,也存有疑慮。易居房產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草簽合同本身與購房政策是違背的。這種迴避限購的做法只是一種營銷做法,相當於開發商讓購房者以一定條件鎖定房源。但是,房地產市場變動大,當購房人發現和當初簽約不一樣時,銷售人員往往都已經辭職或轉崗,退款艱難,尋求賠償也更加被動。(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