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岞歷史人物——後厝李成枝(清)


小岞歷史人物——後厝李成枝(清)

同治歲貢

李成枝,泉州府惠安縣黃坑鋪小岞后里後厝人(今螺山後厝),南宋高宗時期籤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副宰相)李文會後裔。生於清宣宗道光五年(1825),卒不詳。清穆宗同治十二年(1873)癸酉科“歲貢生”。

小岞歷史人物——後厝李成枝(清)

齒德流芳

小岞歷史人物——後厝李成枝(清)

【小知識】

明清科舉時代,挑選府、州、縣生員(秀才)中成績或資格優異者,升入京師的國子監讀書,稱為貢生。意謂以人才貢獻給皇帝。明代有歲貢、選貢、恩貢和細貢;清代有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優貢和例貢。清代貢生,別稱“明經”。會試考中的考生被稱做“貢士”,第一名為“會元”。

【明清時期的學位】

1、生員:俗稱秀才或庠生,在一年一度的童試中錄取。

2、舉人:俗稱考廉,前五名世稱五經魁。鄉試中獲第一名才為解元。獲舉人的可任知縣、教職(府、州學官)。

3、貢士:通過會試獲得此功名,貢士分為撥貢(會試在分配名額中,考試合格者)。恩貢、歲貢(恩賜名額,經考試合格者或每年度增補的名額)。

4、進士:殿試考試合格的前三名,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為狀元,俗稱臚傳;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為榜眼;第三甲賜進士出身,為探花。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其餘進士再考、擇優送翰林院學習三年。再擇優授翰林院編修、檢討。餘者授主事、中書、知縣。狀元有文狀元、武狀元,進士殿試也分文、武類;在特殊情況下、皇帝特許的“恩進士”。

後厝李氏祖祠

小岞歷史人物——後厝李成枝(清)

後厝李氏祖祠位於惠安縣小岞鎮螺山村後厝(古稱:后里後厝),東西兩側為後厝後裔祖宅民居,南側為李文會故居,北側為後厝境主康蕭王府宮。

祖祠始建於宋元時期,歷代均有重修。公元二〇〇九年全面重建,坐北向南,由門廳、前埕、天井、祀廳組成,為兩進三開間磚石混合建築,硬山式屋頂,燕尾脊。

祀廳面闊三間,設有神龕,奉祀李氏歷代先人神位牌,上方懸有後厝後裔李成枝“同治歲貢”牌匾。祀廳楹聯為“尊萬古聖賢禮樂 序千秋世代祭祀” “秀外慧中秉大業 上行下效傳祖德”。大廳兩邊匾額高懸,有李文會大宗祠,塗寨前坑李氏,前內(三李)李氏、後內(小宗、東邊、下井)李氏、螺山(西頭、西湖八家)李氏,還有大厝陳、東井陳氏、飛錢下庫、葉氏、王氏、潘氏等祖祠慶賀(後厝祖祠祔祧晉祿)牌匾。

祖祠大門為凹壽式,門頂上鑲有“沙堤傳芳”石匾額,楹聯為“

祠換新顏容光華髮 前展英姿元氣昭蘇”,廳中大柱楹聯為“先賢有德家居奉祖厝 後昆無愧古貌換新顏”,門廳楹聯為“興孝興悌興仁義 善心善愛善行舉”,門口兩側楹聯為“勤儉治家家族盛 道德教子子孫賢” “共香共燭財興宗 同心同德又同堂”。後厝李氏先輩歷來崇尚良好的家風家訓,祖祠東西兩偏廳規劃設計“後厝李氏家風家訓館”“後厝古今人物榜”“後厝族裔世系圖”等。

小岞歷史人物——後厝李成枝(清)

《小岞後厝李氏家譜》載:後厝李氏源自泉州府惠安縣卅一都黃坑鋪小岞李氏沙堤開基始祖。宋元時期,沙堤李氏後裔在李氏宗祠堂後側開基(故稱“後厝”)繁衍生息,如今已繁衍數十代。清初,時清政府統一中國,頒佈“遷海令”,全族搬遷至內地,至康熙二十二年,撤銷遷海令,族人遷回小岞,時本族人口散失大半後裔回鄉陸續居住於後內後厝(今屬螺山)。開基祖(後厝公)系小岞沙堤李氏第幾代傳入,已無證可查。後裔遷出遷入不詳,現宗族派下為四個分支系【四房十支】,代代相傳。

小岞歷史人物——後厝李成枝(清)

後厝李氏族人歷來重視宗教文化,祖祠祖墓保護完整。九十年代初,由於歷經風雨,【後厝祖祠】多處破損,在鎮金、冬水、繼承、生法、亞尾等宗親的商議下整修過。而後,年久失修破損不堪,後裔子孫踴躍捐資,於公元2009年全面重建,並在2011年農曆十月二十日晉主(後厝祖祠祔祧晉祿)。

小岞歷史人物——後厝李成枝(清)

自2012年開始,《小岞後厝李氏家譜》續譜編修工作陸續進行收集與整理,得到了後厝宗親的一致認同和支持,於2017年完滿付梓, 2018年春節舉行了《小岞後厝李氏家譜》頒譜典禮。

小岞歷史人物——後厝李成枝(清)


小岞歷史人物——後厝李成枝(清)


小岞歷史人物——後厝李成枝(清)

附:

【後厝祖墓】:坐落於小岞螺山石仔山和西墓山

【後厝康蕭王爺宮】:坐落於後厝祖祠西北側,主奉神明:康王爺、蕭太傅。

【後厝李氏堂號】:“隴西衍派”“沙堤傳芳”

【後厝碟譜】:小岞後厝李氏家譜(2012重修)

小岞後厝李氏祖祠管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