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拾遺」石敢當與風獅爺


「史海拾遺」石敢當與風獅爺

“石敢當”本來的名字是“泰山石敢當”,它從古代就流傳至今,“石敢當”石碑是辟邪,制煞之物。最早載於西漢史游的《急就章》“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它的最簡單的造法是直接在一石碑上刻“石敢當”三個字,有的則在石敢當上加上其他的神祗或符號圖案以增強辟邪的威力,有的則將石頭雕刻成獅頭模樣,有的把獅頭雕刻在上面,下方另刻有“石敢當”三字。古人習慣在村莊“路衝”之處,房前屋後立下“石敢當”,用來辟邪鎮妖。其憨態可掬,閩南民間也有把老實敦厚之人暱稱為“石敢當”。

「史海拾遺」石敢當與風獅爺

“石敢當”的發展,在古代就廣泛地流傳在民間中,人們在立宅建村時視為重要之物。現代人們對於石敢當的遺留,大都不感興趣,有的還不懂其意思。於是,石敢當在各地已存不多,筆者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尋找中,在惠東地區,目前只發現“石敢當”石碑五塊,“風獅爺”一尊。分別在小岞鎮後內村南宋宰相李文會府宅收藏二塊,小岞鎮東山古城南端二房祖厝圍牆邊處一塊,小岞鎮前海村城仔內三落祖厝東北角處一塊(在2008年被人偷走,現不知去向),塗寨鎮壩內村宮前潭邊一塊,保存最為完好,石碑上方雕刻石獅頭型,下方刻有三字“石敢當”,鎮守在村口。當地人都把它當靈物看待,很有靈驗,據說在某一年,有一婦人坐在此“石敢當”上面,回家第二天就生病,後來經人指點,備辦一些神紙牲物祭祀,病就好了。

「史海拾遺」石敢當與風獅爺

現在獨有一尊“風獅爺”,保存在小岞鎮後內村李文會府宅東北角約30米處路口,“風獅爺”雖然造型簡單,但卻雄偉抽象,高度約50釐米,寬30釐米,獅口大張,座向朝北,威武而立,是件極具觀賞價值的古石物。雖然我們都有意識的想要把古代石敢當保留下來,可是作為惠東民間的制煞之物,已越來越少,它正在人們的記憶中慢慢地消失。

摘自《南宋宰相李文會誕辰921週年活動紀念冊》石敢當與風獅爺——◎李銀土

「史海拾遺」石敢當與風獅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