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最年輕副院長出任新職

新年第一天,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在北京揭牌成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為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揭牌。

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知識產權法庭庭長由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羅東川兼任。自1月1日起,該法庭履行法定職責,依法受理相關案件。

昨天上午,在周強監誓、羅東川領誓下,知識產權法庭全體法官面對國旗和憲法進行了莊嚴宣誓。

最高法最年輕副院長出任新職

羅東川生於1965年10月,重慶市人,北京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法學博士。他長期在法院系統工作,是目前最高法最年輕的副院長,他也是一名紀檢干將。

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羅東川有著豐富的知識產權案件審理經驗,他在上週舉行的國新辦發佈會上介紹,“我是在80年代後期到法院工作,接觸了中國最早的一批知識產權案件,1993年北京建立中國第一家知識產權審判庭,我也到這個庭工作。2000年,最高法院設立民三庭,即知識產權審判庭的時候,自己也加入了這個庭負責知識產權案件的審理工作”。

最高法最年輕副院長出任新職

在北京法院系統工作期間,羅東川曾主持審理了多個重要的知識產權案件,涉及微軟、迪士尼、20世紀福克斯等國際大公司,獲得一致好評,推動了司法制度的完善。他也收穫了“全國勞動模範”、“北京十大傑出青年”、“十大人民滿意的法官”等榮譽。

羅東川曾撰文回憶了一些重大版權案件的審判工作——

1994年,在國際上不斷對中國軟件盜版行為進行批評、中美就知識產權保護談判正在激烈進行的時候,我們受理了美國微軟、蓮花等軟件大公司起訴北京巨人等中關村企業侵犯軟件著作權的案件十多起,引起轟動。

當時電腦還沒有普及,法庭在缺乏計算機軟件知識的情況下,通過自學、向專業人士請教,迅速掌握相關專業知識,並首次邀請專家配合,順利進行了軟件侵權案件的證據保全。經過勘驗和庭審,查清了案件事實,在認定侵權後對部分案件進行了判決,多數案件當事人達成和解,妥善解決了這批當時影響較大的案件,有力地回擊了美方對我國軟件版權保護不力的攻擊。

在對一些重大典型案件進行總結後,羅東川主編和參與主編了《知識產權名案評析》《知識產權法律分解集成》《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案例精選》等著作,在知識產權理論界、司法界引起了較大反響,得到許多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

2000年,羅東川進入最高法工作,曾任民事審判第四庭庭長、審判委員會委員等職。2015年調任中紀委案件審理室主任(副部級),多次公開解讀中紀委的新舉措,公佈重大案件的最新進展。

2017年5月,羅東川出任新疆自治區黨委常委、紀委書記,去年7月重回最高法,成為最高法領導班子中最年輕的副院長。此番他再度兼任最高法知識產權法庭庭長,也體現了最高法對知產法庭的重視。

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設立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

去年10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專利等知識產權案件訴訟程序若干問題的決定》,同樣於今年1月1日起施行。

最高法負責人曾表示,知識產權法庭作為最高法的審判機構,在裁判中可以直接體現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理念,同時最高法本身有指導、確立司法政策,制定司法解釋的職責,未來針對知識產權類案件將有利於提升司法公信力。

羅東川在此前的國新辦發佈會上介紹,中國正在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迫切需要建立國家層面知識產權案件上訴審理機制,設立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就是

以創新的方式保護創新,優化科技創新法治環境。

同時,設立知識產權法庭有利於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加強對中外企業知識產權的依法平等保護,促進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

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設立之初,內設第一審判室、第二審判室、訴訟服務中心、綜合辦公室等四個機構,統一審理全國範圍內專利等專業技術性較強的民事和行政上訴案件。

通過實現審理專門化、管轄集中化、程序集約化和人員專業化,最高法知識產權法庭將為知識產權強國和世界科技強國建設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和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