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一心“匡扶漢室”,本是劉備志同道合之人,為何投曹操?

三國時期,謀士如雲,蜀漢有諸葛,東吳有周瑜,曹魏手底下能人志士最多,最出名的有司馬懿、荀彧、郭嘉等人,單論智謀,司馬懿當屬第一,可要說首席謀士,那還得是荀彧。荀彧字文若,很小的時候就博得了“王佐之才”的美稱。另外他才貌雙全,《典論》稱他“偉美”,《襄陽記》又稱其好薰香,久而久之便自帶香氣,到別人家中做客,其留之香可三日不散。

荀彧一心“匡扶漢室”,本是劉備志同道合之人,為何投曹操?

荀彧出生在一個聲名遠播的宦官之家,在當時荀氏是僅次於袁氏跟陳氏的漢朝大家,由於他是正統的荀家苗子,因此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官二代。公元189年,荀彧被舉孝廉,任守宮令。後辭官回鄉,帶領宗族在冀州避難,被袁紹奉為座上賓。後來荀彧又投奔曹操,兩人一見如故,曹操更是將他比作自己的子房(既張良),而這一年荀彧才29歲。後來在曹操的重用下,又當上了尚書令。那麼問題來了,一心想要匡扶漢室的荀彧,為何投了曹操卻不投志同道合的劉備呢?在筆者看來,其原因有三。

荀彧一心“匡扶漢室”,本是劉備志同道合之人,為何投曹操?

首先,就當時的天下態勢而言,想要匡扶漢室必須依靠一方諸侯的實力,而曹操是荀彧最合適的人選。劉備有的僅僅只是人格魅力,而真正實力卻不強,說不好聽一點,在當時劉備的團隊只能算作是野雞團隊,要錢沒錢,要地盤沒地盤,要人手沒人手。並且這個時候的劉備當的是平原縣縣令,連一個城池都沒有,前途充滿了太多不確定性。說更難聽一點,那個時候的劉備連投靠荀彧的資格都沒有,就更別提讓出身名門的荀彧投靠他了。反觀曹操就不同了,在當時就已是實力強勁的各路諸侯之一了。

荀彧一心“匡扶漢室”,本是劉備志同道合之人,為何投曹操?

再者,就匡扶漢室的決心而言,早期的曹操並不比劉備差。不管當時曹操的內心是否真正忠於漢室,但比起袁紹、袁術、呂布等人,曹操明顯是要比他們更忠於漢室的,而這一點,剛好與荀彧不謀而合。雖然後來證明,曹操與劉備兩人都是拿漢獻帝做幌子,但那也是在建安十七年,曹操要求晉封魏公的時候。而此後,看透了曹操野心的荀彧,最終也選擇了與其分道揚鑣。

荀彧一心“匡扶漢室”,本是劉備志同道合之人,為何投曹操?

最後,就出生而言,曹操明顯要比劉備高得多,曹操畢竟是太尉之子。而反觀劉備呢?頂多算個英雄豪傑。雖名義上自稱是“皇叔”,“中山靖王”之後,可人家中山靖王120多個兒子,你又是哪一脈的?要說血統,劉備連劉表都比不過!另外,再多說一句,其實當時劉姓分兩派,一派是漢室皇族劉姓,另一派則是匈奴劉姓(既劉淵一派),至於劉備到底屬哪一派,那誰說得清楚?

荀彧一心“匡扶漢室”,本是劉備志同道合之人,為何投曹操?

那麼對於荀彧投曹操而不投劉備一事,你是怎麼看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