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街道:打造新舊動能轉換“引領區”

抓發展依靠抓項目,區域發展依靠重點項目帶動。今年以來,古城街道以過硬的作風緊緊抓牢重點項目建設,強體強心,全力扶持,搭建起以三大重點項目為支柱的區域發展骨架,呈現“三足鼎立”格局,領航全街道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之路。古城街道綻放新舊動能轉換新氣質。

前三季度,全街道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5億元,同比增長93.9%;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46.2億元,同比增長15.9%;主營業務收入147.5億元,同比增長16.8%;利稅19.3億元,同比增長36.3%;利潤14億元,同比增長36.6%;1—10月地方財政收入6.55億,同比增長64.5%,完成計劃的127.8%。

“三足鼎立”搭起古城街道發展骨架

抓牢項目,尤其是抓重點項目,是古城街道一貫堅持的發展方式,通過對重點項目的緊盯緊靠、大力扶持、快推快進,領航全街道高質量發展之路,帶動古城街道企業加速轉型升級。其中,以金玉米生物科技產業園、聯盟清潔能源高效利用項目、巨能特鋼高品質精整生產線項目為主要支撐的高新項目園區,展現了體量大、勢頭猛、質量高、前景好的發展態勢,撐起了古城街道整體的發展骨架。

金玉米生物科技產業園,是我市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建設“產業強市”的31個重點項目之一,也是國家發改委批覆的“生物基材料產業化集群”重點項目。項目總投資25億元,投產後將形成年產120萬噸澱粉、45萬噸氨基酸、15萬噸新材料的生產能力。11月25日,記者在項目現場感受到了令人震撼的發展速度,一個項目區堪比一個大園區,項目區內道路縱橫,車輛如梭,每個作業區明確劃分,施工人員緊張有序,一座座車間樓房立起,一個個設備正在安裝,項目現場展現出了磅礴的發展氣勢。“這個項目去年10月份動工建設,明年6月建成投用。年可實現營業收入66.4億元、利稅17億元。現在項目整體施工已完成45%,其中玉米澱粉生產線車間已完工;整體設備到貨達到40%,其中玉米澱粉生產線設備已全部到貨,並安裝完成70%。”項目建設負責人介紹。

同為我市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建設“產業強市”的31個重點項目之一的聯盟清潔能源高效利用項目,同樣不甘示弱,展現了強大的發展活力。項目總投資26億元,去年6月份開工建設,明年3月份建成投產。項目達產後,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1.24億元、利稅2.21億元、利潤1.41億元,年減少綜合能耗14.5萬噸標準煤,生產成本降低15%,實現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進一步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

古城街道高新項目骨架的另一根支柱來自於巨能特鋼高品質精整生產線項目,項目投資37億元,一期計劃投資20億元,佔地300畝,主要建設小棒材精整生產線一條以及配套技術研發中心等輔助設施,引進先進的拋丸機、探傷機、矯直機等系列國外先進設備240臺(套),年加工特種鋼材60萬噸。項目今年3 月開工建設,2019年底建成,項目達產後,可實現銷售收入19.2億元、利稅2.6億元,帶動就業500餘人,具有很高的經濟及社會效益。

科研創新豎起高質量發展大旗

加速新舊動能轉換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而科技創新又是新舊動能轉換的核心動力,因此,增強企業科研創新能力,劍指行業產業發展最高端,才能奠定企業未來的核心競爭優勢。古城街道今年以來,一手抓牢項目進展的同時,另一手大力抓緊重點企業的科研創新平臺及能力建設,重表更重裡,強體更強心,通過科研創新開啟企業轉型升級之路,為高質量發展積蓄能量。

今年 7 月 12 日,壽光市人民政府、巨能金玉米開發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共建“中科金玉米生物質高值化利用研發中心”正式簽約,這是金玉米公司繼與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共建“生物製造產業化創新中心”以後,又一個專業化創新科研合作平臺。“科研院所有最核心的技術理論和高端的研發人才,我們有足夠深厚的產業基礎和前沿的市場導向,通過共建創新研發平臺,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將上游核心技術轉化到下游落地並實現產業化,在同行業中佔據主動優勢。”巨能金玉米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高世軍介紹。2016 年,金玉米公司與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合作的D-乳酸項目,只用一年時間就實現了項目落地併產業化,產品打破了多年來的國外壟斷,填補了國內的空白,在國內市場掌握了話語權,該項目也成為金玉米公司強化與科研院所戰略合作的成功實踐。

今年,聯盟化工集團與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共建“新材料產業化基地”的基礎上,決定在壽光共建“中科聯盟產業技術研究院”。產研院將充分發揮聯盟的產業、市場、資源優勢和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創新、科技、人才優勢,致力於新材料、新能源、精細化工、生物化工、節能環保等領域的關鍵技術突破、共性技術研發、技術系統集成、工程化示範應用等,助推技術快速產業化,同時以產業帶動科研,以產業反哺科研,實現產業技術研發和企業效益雙贏。

古城街道積極引導企業加快科研創新建設,多家研發平臺正在緊張籌建或運行中,目前,全街道已構建起金玉米“生物科技創新中心”、中科金玉米生物質高值化利用研發中心、聯盟“山東省新材料基地”、巨能特鋼研發中心、康佑廢氣淨化研究中心五大科研平臺,企業圍繞創新研發“借腦用腦”、提速新舊動能轉換蔚然成風。

包靠幹部吃住在現場 展現紮實過硬作風

一座板房,兩張老式聯邦椅,兩張單人床,一張舊式茶几,這樣的配置在古城街道就是一個項目指揮部。板房外面的工地是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也是古城街道包靠項目幹部實際的辦公室,板房只是包靠幹部吃飯喝水、臨時休息的地方。包靠項目就是指揮部紮在項目現場,幹部與企業在一起、幹部與施工方在一起、幹部與每一座廠房車間在一起,緊盯緊靠、全力督促,用雙手雙腳把一個個項目扶植起來。

今年以來,古城街道通過抓項目抓作風、包項目看作風,不斷完善重點項目包靠機制,重點項目派駐專門的包靠小組,項目進展一週一彙報、半月一調度、一月一觀摩,以機制和作風帶動項目建設的加速度、快節奏。通過幹部專盯專靠,第一時間瞭解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第一時間進行協調解決,確保了項目的穩步推進。“抓發展的核心是拼項目,抓項目的關鍵是拼作風,通過紮實過硬的作風推動,加快重點項目的快推快進、落地投產,搶先開啟古城街道高質量發展的道路。”街道主要負責人介紹。壽光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景坤通訊員 門傳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