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慶如今失意,比劉強東創業還早一年,只是沒有做好這件事兒?

如果不是又一次發表“大嘴”言論,噹噹網創始人李國慶已經快被世人遺忘了。

北京時間12月23日凌晨兩點半,針對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性侵事件“不起訴”的結果,李國慶在微博上發表了自己的觀點,稱劉強東事件不是性侵是婚外性,不是婚外情只是性,不是嫖娼,傷害小影響低——最特別的是,他還分享了自己的經驗。

毫無懸念,李國慶的言論給噹噹網帶來了堪稱致命的打擊,有網友氣憤地說,再也不用噹噹。


李國慶如今失意,比劉強東創業還早一年,只是沒有做好這件事兒?

噹噹網出奇地憤怒了。

第二天,噹噹網官方微博發表官方聲明,言辭犀利,開篇便通報了一個大新聞:李國慶已離開噹噹網管理層、決策層!噹噹網強調,李國慶的言論是他個人的觀點。

直到此時,外界才突然發現,噹噹網號稱“夫妻店”,但真正的控制權,其實掌握在李國慶的妻子俞渝手中。俞渝持有當當64.2%的股權,是公司第一大股東,而李國慶的股權僅為27.51%。

從中國電商第一股,到今年賣身海航而不得,噹噹網究竟差在哪?

一、過度保守

噹噹網創辦於1999年,與阿里巴巴同年,比京東晚了一年,是中國最早的電商之一。

成立一年後,噹噹網遭遇互聯網泡沫,藉著俞渝的精打細算,噹噹勉強撐過了危機。俞渝畢業於北外,此前在華爾街頗有名氣,創辦了一家做金融諮詢業務的公司。

這一段經歷給李國慶和俞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富即安的他們自此認為,“燒錢拓展市場”這種事,不靠譜。

俞渝說過,“活下來了,而且活得還不錯,這不也是一種成功嗎?”李國慶也承認,“大家提到京東,讓我們做到這個規模,虧到八九十億,我們倆沒有這個膽。”


李國慶如今失意,比劉強東創業還早一年,只是沒有做好這件事兒?

李國慶夫婦是穩健派,在2010年之前,他們的保守很難說一定便是錯的。2010年,噹噹網成為中國最大的網上書店,年圖書銷售額突破100億元,佔國內網上圖書零售市場份額的50%。同年,噹噹網掛牌美國紐交所,上市當日股價大漲86.94%,總市值為23.3億美元。

當時沒人能想到,這會是噹噹網最後的輝煌時刻。

噹噹網上市當天,劉強東在微博上宣佈,從12月14日起,京東每一本圖書都要比競爭對手(也就是噹噹)便宜20%。李國慶對此很不滿,稱劉強東“既沒戰略,也不懂事。”

但劉強東抱住了騰訊的粗腿。2014年,因不認同“燒錢打垮競爭對手”的做法,李國慶夫婦拒絕了騰訊的入股,後者轉而入股京東,同時給京東送去了拍拍網和易迅兩份見面禮。

關於“燒錢做市場”這件事,時間最終給出了答案。2015年噹噹網私有化退市前發佈的最後一份財報顯示,彼時京東的營收已經是噹噹網的18倍。在電商這個賽道上,噹噹掉隊了。

當年的電商市場份額中,天貓雄踞50%,京東緊隨其後為20%,而噹噹僅佔可憐的1.3%,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二、沒做金融

噹噹網的另一大失誤,是沒有構建自己的金融科技業務。

李國慶1983年考入北大時,就讀的是社會學系。經緯中國創始人張穎曾對李國慶說:“你對資本一竅不通,你命好有俞渝。”

遺憾的是,本為華爾街精英的俞渝,也沒能提前為噹噹網布局金融科技業務。

一個鮮明的對比是,阿里巴巴2014年分拆出了螞蟻金服,京東2017年分拆出了京東金融。

阿里巴巴和京東試水金融科技的初衷很單純:有的用戶想消費,但苦於一時沒錢,所以可以借錢給他們,或者讓他們分期付款——目的都是為了提高自家平臺的銷量,賣更多的貨。


李國慶如今失意,比劉強東創業還早一年,只是沒有做好這件事兒?

2014年,京東率先推出“京東白條”,這是業內首款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用戶可以“先消費、後付款”,分期費率比銀行信用卡分期低,火爆一時。

緊隨其後,2015年,螞蟻金服上線了類似的產品“花唄”,而後又上線了“借唄”。當年雙十一期間,“花唄”全天共計支付6048萬筆,佔支付寶總交易筆數的8.5%。

反觀同期的當當網,在金融科技上卻沒有絲毫動作,反倒是耗費了14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公司的私有化交割,從美交所退市。

身為最早的電商平臺,噹噹網曾經遇到過無數次的大好機會,可惜它都沒能把握住。馬雲曾調侃說,“你們夫妻倆這就是傻幹”。如今由“夫妻店”變為妻子大權獨攬,噹噹網今後還能再等來翻盤的機會麼?

難說。

與消金同行交流,與文章作者對話,獲取更多資訊請關注“消金界”。

評論區歡迎互動,說出你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