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Group創始人徐明星:區塊鏈就像當年的互聯網 5年迎來成熟期

文|李佳師

徐明星是OKGroup創始人,在創辦OKGroup之前擔任⾖丁⽹首席技術官,作為比較早探索區塊鏈技術應用85後創業者,徐明星如何看待今天的區塊鏈發展,區塊鏈是虛高還是過熱?區塊鏈技術發展面臨的主要瓶頸是什麼?未來的區塊鏈應用規模是否將超過今天的互聯網?缺乏國際標準的區塊鏈未來將如何實現鏈間互聯互通?區塊鏈與實體經濟融合的主要挑戰在哪裡?徐明星日前給出了他的判斷。

OKGroup創始人徐明星:區塊鏈就像當年的互聯網 5年迎來成熟期

區塊鏈是2000年的互聯網?

最近OKCoin獲得了菲律賓政府的牌照,而此前,OKCoin已經在美國、日本、韓國、香港等地開展了各類數字資產金融業務。OKCoin是OKGroup旗下的業務之一,除OKCoin外目前OKGroup旗下還擁有OK區塊鏈⼯程院、OK資本、OK區塊鏈商學院等,目前全球共有1100名員⼯,分別在美國、韓國、日本、北京、香港、上海、深圳、杭州、海南等地設有辦公室。據徐明星介紹,目前OKGroup在國內的主要業務是區塊鏈、大數據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客戶包括了物流、菸草金融機構等,主要營收是服務費,在海外主要以數字資產基礎設施服務為主。

目前全球的比特幣大幅下跌,比特幣是區塊鏈最主要的應用,比特幣的下跌是否意味著區塊鏈的輝煌時代已經過去?徐明星認為,任何投資品種都會有周期性的波動,有時也會伴隨泡沫的產生,但是數字資產的投資只是區塊鏈產業早期的表現形式。其實區塊鏈的應用有很多,包括企業級應用、政府級應用,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民用級、消費級區塊鏈應用出現。區塊鏈和互聯網早期一樣,互聯網在2000年時大家也全在炒股票,最後很多都泡沫破裂。

互聯網的發展是在帶寬、網速等基礎設施上升到足夠大之後,應用才會越來越來越多。其實區塊鏈也一樣,目前區塊鏈的基礎設施還不夠成熟,所以現在聽到的比較多的應用是炒幣。但事實上已經有很多區塊鏈應用正在出來,而且隨著底層技術越來越成熟,會有各種各樣的消費級應用出來。徐明星表示。

最大的障礙是基礎設施未成熟?

徐明星認為,目前區塊鏈產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基礎設施的不成熟,區塊鏈是一種點對點網絡,網絡的性能、網絡的可靠性,需要很多年的實踐才能把它做得很好。

商業模式與應用場景反而不是區塊鏈發展的主要瓶頸。因為商業模式是可以變化的,其實沒有一家公司的商業模式是一成不變的,但是基礎設施的障礙卻無法逾越。就像互聯網的發展只有帶寬很大之後,才能夠有優酷、才有各種各樣的直播應用,當手機上的GPS普及以後,才能夠有uber叫車應用一樣。所以只有當區塊鏈的點對點網絡變得健壯強大以後,基於區塊鏈之上的應用才會湧現出來。可能現在區塊鏈的主要應用大家聽到的還是數字貨幣、穩定幣等等,但是未來會有很多以資產通證化為基礎應用,比如產權、版權、註冊權等,這些都依賴於底層技術的發展和成熟,所以商業模式、盈利模式可以很快調整,而底層技術的障礙逾越需要靠時間積累、一步一步發展。徐明星表示。

區塊鏈實現易用需5年?

談及區塊鏈與傳統互聯網的最大差別,徐明星表示 ,互聯網是一個有無數箇中介節點和中央控制器的網絡。從專業角度上說它是通訊科技,它是七層通訊網絡,從大眾角度來看,可以把它分為互聯網硬件層、互聯網應用層。互聯網的硬件層成熟經歷了20年。應用層也有大量的中介節點,比如說支付寶,當我們支付時是基於阿里支付寶的數據庫,騰訊的QQ幣是基於騰訊的中介數據存儲來保證它正確運行。

區塊鏈完全是一種新型的模式,是一個點對點的對等網絡,沒有人來控制裡面的數據,數據是分散在網絡裡的各個節點上,通過一些數學算法來保證數據的一致性,這樣的設計對通訊科學來說是全新的。首先這樣的網絡它能出現,是基於一個前提是互聯網通訊技術非常成熟、帶寬非常強大。否則點對點的網絡裡會有大量的數據冗餘,大量的廣播通報通訊的浪費,如果帶寬像我們當年的電話線撥號帶寬,一定承載不了區塊鏈網絡。因為互聯網的通訊技術足夠強大了,所以我們才有可能在上面建立點對點的對等網絡。

當然對等網絡的設計思想變化太大,所以它的性能要想做到很大、能處理海量數據,實現每秒鐘處理幾百萬、幾千萬的請求,還需要工業界、工程界的不斷髮展。當然這個技術的發展可以用“道路曲折,前途光明”來形容,因為這個技術的數學原理是清晰的,它可以狀態分片,區塊鏈學界稱狀態分片重組分片,其實是可以把這個點對點的網絡性能做得很好,只不過它需要工程實踐來一步一步的積累,從數學上的可行性變成實踐上穩定、可用、易用,那中間還有很長時間的。“我認為這個時間可能是五年左右,我的邏輯是技術的演進會很快,會是加速式的。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從2000年到現在經歷了20年,移動互聯網從2010年到現在經歷了10年,而區塊鏈需要5年時間變得成熟易用。”徐明星說。

OKGroup創始人徐明星:區塊鏈就像當年的互聯網 5年迎來成熟期

併發處理和存儲量是兩大難點?

從數學上的可行性變成實踐上的穩定、可用、易用,中間的主要障礙是什麼?需要突破哪些技術瓶頸?

徐明星認為,第一個需要解決的數據存儲問題。區塊鏈網絡要想記載下全部的數據,靠單個節點強大來存儲計算,網絡通訊能力是做不到的。因為數據越來越大,所以只能把它分片,把這些數據分散在全球幾百萬、幾千萬個節點上,同時還沒有一箇中央控制器,能夠有一套算法來協調他們,來保證數據的安全、數據的一致性等,這是一個難度。這是要處理海量的數據存儲量的問題。第二個需要擁有巨量的併發處理能力。當大量的交易同時發生時,點對點網絡需要能夠把交易分配到不同的節點上進行處理,讓多個分片並行處理這些交易,這些我們把它稱為交易分片。目前這是制約區塊鏈發展的兩個核心技術問題。

據徐明星介紹,目前解決區塊鏈的底層核心技術挑戰的力量主要集中在開源技術社區,最終這種技術的成熟一定是全人類開源社區推動技術實現成熟。就好Android安卓是開源軟件的,這些基於興趣的技術愛好者開發了這樣的系統,最後系統普及造福全人類。而這樣的系統,它不是由某一家企業控制的,所以它能夠成為事實上的工業標準。而OK區塊鏈⼯程院目前主要研究的技術主要集中在應用層,作為一家商業公司,研究應用層技術除了解決技術問題本身還要面臨很多業務問題。

區塊鏈會比互聯網應用大?

目前區塊鏈缺乏統一的國際標準,如果沒有標準,未來各個鏈之間如何實現互聯互通就是一大難題,對於這樣的現狀,徐明星的看法是:“技術發展到一定成熟程度,標準一定會出來。”他認為,標準是各個技術利益集團達成平衡的與共識的結果,目前技術尚未發展到定製標準的階段。“技術尚未有型,所談標準還早。我們看目前的人工智能、大數據、模式識別等等的標準出臺,大部分都是首先做到技術可行再有標準,要不標準就沒用了。”徐明星說。

未來的區塊鏈應用會比今天的互聯網有更大的應用市場嗎?未來誰的影響力會更大?徐明星認為,這兩者不是一個排斥的關係,今天的很多互聯網應用形態會轉移到區塊鏈上。比如微博,有人發一條微博,很多人能夠看到,而且它還是存儲在新浪的中央數據庫上的。“而如果區塊鏈上做類似微博的應用,我發微博、我有一個私鑰,別人訂閱我這個私鑰,他就能收到我這條廣播消息,就能看到我的微博,其他人看不了。”徐明星說,目前這些應用有模型,但還沒有做得很成熟、規模也做不大。

OKGroup創始人徐明星:區塊鏈就像當年的互聯網 5年迎來成熟期

看好哪些區塊鏈應用?

目前看比特幣是區塊鏈技術的典型應用,那麼除了比特幣,未來還有哪些區塊鏈被看好?

徐明星認為,從長遠來看,區塊鏈這種新型網絡可以做很多東西,只要是有交易的地方就有區塊鏈。比如區塊鏈上的淘寶、區塊鏈上的Email,很多東西未來都可以構建在區塊鏈網絡之上,它能夠對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產生深入影響,應用在所有的領域裡面。因為這個網絡是一個比互聯網網絡更公開、更透明、更強大的一個網絡,當然這個網絡是構建於互聯網之上的網絡,它與互聯網不衝突。從短期看,區塊鏈技術最大的應用是比特幣,比特幣是第一個應用,現在有了穩定幣,它是另一種應用。還有很多企業利用區塊鏈技術來做信息的採集和溯源,銀行利用區塊鏈做與分行之間的清算等。應用會越來越多。

哪種商業模式會成主流?

我們看互聯網產業和IT產業的發展,一種是類似微軟、IBM、甲骨文等IT公司做IT工具、IT技術起家,現在也開始提供基於雲的互聯網服務,另一種是類似亞馬遜、BAT等的公司,他們是從做互聯網應用開始現在也開始提供IT技術、IT工具的服務,哪一種會商業模式會在區塊鏈時代成為主流?

徐明星認為,商業模式最終就將由商業競爭來決定的。傳統IT以及互聯網企業BAT等企業有它的優勢,可能人多、錢多,他們劣勢是不靈活。而創業公司最大的特點是靈活,今天做這個,下個月可以換另外的方向。各有優勢,最終還是看市場競爭,商業模式也沒孰優孰劣,巨頭也經常失敗。比如微軟做搜索就做不起來。BAT他們有很多侷限性的,他們的包袱都很重。

目前看區塊鏈底層技術還不成熟,所以在短期內不會有太多的應用出來,按照這個邏輯,目前短期內區塊鏈產業應該不會有大的進展。對於這樣的論斷,徐明星的看法是:“關於技術短期內我們經常高估它,但是長期來看,我們又低估它,這句話用在所有的技術應用上都是合適的。”從歷史的發展來看,幾乎所有的技術應用發展都經歷了這樣的情形,就好像大家都覺得人工智能、VR、區塊鏈會顛覆這個顛覆那個,短期內容易高估它,但他們對各個領域的顛覆沒有那麼快。但長期又很容易低估它。比如大家都覺得人工智不靠譜,突然之間人駕駛汽車就來了,就像當年大家覺得移動互聯網不靠譜。技術的飛躍式發展難以預測,也可能明年就會發生。


關注科技和科技公司的方法論,一起交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