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錯過一站,同車人如何不跟著錯過一生?

如果有人錯過一站,同車人如何不跟著錯過一生?

公交車

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事件,網絡上是智者見智,仁都見仁。與關注無厘頭的娛樂新聞不同,一名女乘客因坐過站與司機爭執,造成同車的15人命喪江底,這種悲劇值得“圍觀”,吃瓜群眾的任何言論都值得重視。而最具意義的問題,就是“如果有人錯過一站,同車人如何不跟著錯過一生?”

理想化的假設,是現實中不出現那樣的“女乘客”。全社會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水準,都在不斷躍上新的臺階,“女乘客”不可能比比皆是。但是,一萬年後,這樣的“女乘客”仍然會有。公交車上的13名乘客,沒有人可能等上一萬年。

如果公交車司機以德報怨,容忍這種無端的漫罵呢?結局肯定是皆大歡喜,並且也完全可以做好。幾千年前,人類即出現“捨身飼虎”。但要知道,幾千年過去了,真出現見到老虎不跑的人,會不會成為人們飯後的談資。

蠻橫無理的“乘客”與“司機”,都是一種客觀存在,除非你沒有坐過城市公交。那麼,車上另外的13名乘客,精神層面為何也低至“乘客”與“司機”?道理很簡單:沒有一個馬路上的大媽,你有那種扶得起的實力!

如果有人錯過一站,同車人如何不跟著錯過一生?

市民

與道德或精神層面的問題,一般都經不起道德或精神層面的評判。但人的生命絕對至高無上,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事件給人啟迪,就是沒有人預知未來。如果“乘客”與“司機”爭鬥的後果,可以被人準確預知,那麼車上必定會出現奇蹟:“女乘客”會變成淑女,“男司機”會變成紳士,另外13個人必定是一個“見義勇為”的集體。

我們不妨先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事件的出現,是因為沒有人能預知未來,以致一個人錯過一站,一車人錯過了一生。

歷史上有這種預知未來的神人,夠把握自己或他人的命運麼?,天下之在,何奇不有。宋代的謝石,即是這這種能預測未來的神人。

成都人謝石,是歷史上著名的測字先生。與純粹的民間傳說不同,謝石的神奇見諸文人筆記,相關史料中亦能覓出一二。帝王將相,販夫走卒,其未來的命運,在謝石的眼裡無不洞若觀火。

如果有人錯過一站,同車人如何不跟著錯過一生?

街頭測字

謝石曾在京城汴梁開館測字,頗具聲名。有個京官寫了個“也”字,讓謝石測測官運。謝石說:“也”,填水為“池”,填馬為“馳”。“池”無“水”,“馳”無“馬”,你的官職不可能動。有個書生寫了個“乃”字,求測功名。謝石說:“‘乃’字,有一‘捺’才是‘及’字,你不會‘及第’。”

宋徽宗聽說後,寫了個“朝”字,讓太監拿去讓謝石測。謝石說:“此字非你所寫。”太監問為什麼?說:“‘朝’字,拆開就是‘十月十日’。你非此月此日所生,怎麼會是你呢?”

宋徽宗對謝石這樣的街頭神人,也是深信不疑,並召其進宮,為自己與太子測字,謝石預測得也是一字不差。靖康之恥後,謝石同樣得到宋高宗的賞識。

十分遺憾,與謝石相關的傳說,真相都很悲慘:宋徽宗命喪北國,謝石則命喪嶺南。

如果有人錯過一站,同車人如何不跟著錯過一生?

街頭測字

宋高宗曾經寫了個“春”字,讓謝石測字。謝石說,“春”的“秦”字頭太重,壓得下面的“日”頭無光。宋高宗意識到,這是丞相秦檜太重。秦檜聽說後,沒有理由不憤怒,謝石就這麼被髮配到嶺南。

發配途中,謝石遇上了一個同行。謝石寫了一個“石”字,讓同行預測一下自己的命運。那位測字先生說:你旁邊跟著一個“獄卒”,“石”“卒”相連,只能是“碎”。你此去嶺南,凶多吉少。

後來,謝石果然死在了嶺南。

如果有人錯過一站,同車人如何不跟著錯過一生?

作為一輩子研究未來的神人,謝石豈甘於這種命運?謝石說:“你寫一個字,我來測測看!”那位先生說:“不必多此一舉。我在此,已是一字。”

謝石看看此人,看看他的旁邊,那是一座山。謝石問:“人”立“山”旁,難道你是神“仙”?

那人笑而不答,瞬間無影無蹤。

——謝石已是“神人”,同樣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真正能把握自己命運的,只有“神仙”!

可以肯定,萬州墜江公交車上的15個人,不會有一個是“神人”, “神仙”就更不必再提了。平凡之人,誰都沒有理由對他們要求許多。

如果有人錯過一站,同車人如何不跟著錯過一生?

空姐

那麼,一個人錯過一站,一車人隨之錯過一生,是不是完全就聽天由命呢?也不一定。現代交通工具很多,出租車,飛機,等等。乘客與飛行員爭吵、打鬥,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飛機上絕不會有類似的事情發生。與出租車司機爭吵、打鬥,也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很多城市的出租車,早有完善的防護設施,即便有心懷不軌的乘客,也很難危及司機的安全。

如果有人錯過一站,同車人如何不跟著錯過一生?

女司機

城市中的公交車,為什麼沒有這種考慮呢?公交部門,歷來是地方上的“鐵老大”,很少見到有幾個城市的公交部門,真正是為平民的出行真心服務。我行我素,太多了。並且,乘客都是明顯的弱勢。

所幸的是,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事件後,一些公交部門已在採取針對性的措施,以避免類似事故的發生。制度與措施,最終可能實現公眾的安全。

如果有人錯過一站,同車人如何不跟著錯過一生?

藝術表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