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音速導彈:只給一次防禦機會!射得快從未如此霸氣!

一、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武器,追求速度和威力。

音速作為一個分水嶺,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是武器速度快慢的一個衡量標準。導彈因此分為超音速導彈和亞音速導彈。

高超音速導彈:只給一次防禦機會!射得快從未如此霸氣!

導彈高速化

隨著技術的進步,超音速已不再是高速的標誌。人們開始追求遠遠超過音速的導彈,這就是高超音速導彈。當前,高超音速的標準是5馬赫以上,就是音速的5倍以上。

當今正在發展的高超音速導彈分兩種。

一種是自身不帶動力,由火箭帶到大氣層外,然後進行高超音速滑翔,這種高超音速導彈的最大飛行速度可達20馬赫,最大飛行距離可達10000千米。

高超音速導彈:只給一次防禦機會!射得快從未如此霸氣!

最高可達20馬赫

另一種是自身帶動力,由自己的發動機將其加速到高超音速,飛向目標,速度可達到5-12馬赫,飛行距離視燃料多少和發動機性能而定。

那麼,這兩種超音速導彈比較起來,各有什麼優缺點,誰更有效?

二、最多一次機會,射得快從未如此驕傲過!

既然是高超音速導彈,對於防禦方來說,由於速度太快,與攔截普通的導彈相比,反應時間將明顯縮短。攔截普通導彈時,可以從容地在遠中近距離上進行多次攔截;攔截高超音速導彈時,可能只有一次攔截機會!

高超音速導彈:只給一次防禦機會!射得快從未如此霸氣!

攔截高超音速導彈有多困難?

如果雷達對導彈的發現距離為100千米(太短是嗎?考慮到隱身技術的進步,100千米不算近吧),如果從剛發現來襲導彈到發射攔截導彈的最短時間為10秒,對於5馬赫的來襲導彈,防禦方的反應時間最多不會超過48秒,假設攔截導彈的平均速度為3馬赫,若第一次攔截失敗,剩餘的反應時間不會超過18秒,花掉5秒時間反應,導彈就已到達50千米以內的範圍內,10餘秒就要命中目標了,此時發射導彈攔截,攔截導彈的性能很難充分發揮,效果很難評估。

高超音速導彈:只給一次防禦機會!射得快從未如此霸氣!

探測高超音速導彈,傳感器還行嗎?

當來襲導彈速度超過7.3馬赫時,防禦方的反應時間最多不會超過30秒,若第一次攔截失敗,剩餘的時間不會超過8秒,進行第二次攔截已經施展不開了。

當來襲導彈速度達到20馬赫,100千米距離不到15秒就能抵達,第一次攔截甚至都無法充分施展開,如果能將探測距離拉到200千米以外應該會好很多。

結論就是,面對高超音速導彈,攔截機會基本上就只有一次。只有一次攔截機會!意味著這次攔截必須成功,否則就意味著被摧毀。這要求能夠精確地跟蹤來襲導彈軌跡,高效指揮控制,導彈攔截精準、機動能力超強。

高超音速導彈:只給一次防禦機會!射得快從未如此霸氣!

雷達能在多遠距離上發現高超音速導彈?

為了提高生存能力,增加攔截機會,就必須提升探測距離,但這是不容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