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跨界無人機,究竟是“佈局”還是“騙局”?

近日,中珠醫療發佈公告稱,公司與中國遠望通信有限公司(下稱遠望通信)簽訂了《合作意向書》,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項目公司),在無人機、航天通信、軍工材料和技術等方面開展合作。公告剛出的當晚就引來監管機構火速問詢。

在中珠醫療業績不斷惡化的情況下,選擇跨界無人機似乎是公司在佈局醫藥醫療接連碰壁下的無奈選擇。宇辰網記者梳理後發現,A股涉足無人機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數,這些公司所涉足的無人機細分領域也不盡相同。然而,無人機產業鏈真的能使這些上市公司的業績狀況出現大逆轉嗎?

上市公司跨界無人機,究竟是“佈局”還是“騙局”?

跨界無人機項目可行性被質疑

中珠集團胃口雜又大,但樣樣佈局都不開花。

據媒體報道,自2009年中珠集團入主上市公司以來,公司接連開展房地產、醫藥醫療等業務。儘管大手筆佈局、雙主業發展,但2015年以來,中珠醫療的醫藥業務營收已連續兩年半下滑。2016年中珠醫療高溢價收購一體醫療,但後者未完成三年業績承諾,商譽減值直接拖累公司業績。

今年上半年,中珠醫療近六成營收依然來自於房地產業務,醫療業務佔比萎縮至三成以下。三季報顯示,中珠醫療營收淨利分別下滑16.85%、89.71%。與此同時,中珠集團似乎也已萌生退意,目前正在籌劃股權轉讓事項,公司稱控制權可能發生變更。

在此關鍵時刻,中珠醫療拋出與軍工企業的合作計劃,發佈了相關公告。

公告信息顯示,此次與中珠醫療達成合作意向的遠望通信成立於1991年,是我國航天領域最大軍工企業之一,2000年正式由部隊企業轉制到國防科工委。目前隸屬於航天科技集團,並由國資委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雙重管理,主營業務為衛星通信、航天系統服務、衛星地面與海洋監測兼備軍工材料、航天軍工技術及規劃等領域。

遠望通信近十年來參與了“神舟”航天載人項目、“嫦娥”探月工程、“東風”系列型號開發項目的通信保障工作,被認定為國家信息化工程重大項目建設企業和國家信息產業部重點支持的IT企業。

上市公司跨界無人機,究竟是“佈局”還是“騙局”?

不過,此份公告很快被上交所關注。當日晚間,上交所對中珠醫療下發問詢函。首先就要求公司說明關於上述軍工業務的發展方向、具體業務模式,對現有醫療業務的後續安排,如何實現新業務與現有業務的資源整合。

上市公司跨界無人機,究竟是“佈局”還是“騙局”?

對於此次合作,中珠醫療表示,意向書的簽訂是公司根據自身發展需要,擬調整戰略規劃,佈局包括但不限於無人機產業鏈等相關軍工業務,將現有優勢資源進行整合,在夯實醫療醫藥大健康產業的前提下,探索新項目可行性,培育公司新的盈利增長點。

但是,中珠醫療首次佈局無人機等相關軍工業務領域,尚未取得這些行業准入資質,具體合作事宜及實施進展尚存在不確定性。宇辰網記者經過在網絡上搜索後,也並未發現其研發出相關無人機產品。無人機新業務能否為中珠醫療帶來大逆轉,也需要時間來驗證。

不在跨界中爆發,就在跨界中滅亡

跨界搞無人機各懷心思,成效喜憂參半。

根據wind數據,目前無人機板塊上市公司共20家,除了有聯動性的國防軍工、機械設備、計算機等行業個股外,家用電器、有色金屬、汽車等行業個股也涉及其中,大部分公司都是通過參股、控股或成立合資子公司的方式來介入。

業內人士談到,原本非主業的上市公司進行跨界無人機,目的也是五花八門。

其中一個目的是做業績。在原本主業產能過剩、主業不振,對主業未來發展信心不足的情況下,進行跨界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從而提振業績。因為業績惡化跨界無人機的上市公司並非中珠醫療一家,宇辰網記者此前報道過的四川長虹也是其中的一員,同樣也是發力于軍工市場。

其次,跨界的一個目的是“講故事”。公司估值,估的是未來的現金流;投資者買股票,買的是對公司未來發展的預期。於是,上市公司需要不停地給投資者講故事,為投資者勾勒一幅美好的藍圖,方可保證股價不跌,估值不降。在這種目的下,公司往往急於蹭熱點,跨界併購蓬勃發展的新興產業。

該業內人士表示,其實無論哪種情況,對上市公司的經營來說都存在風險,新購進的公司與原公司是否能夠有機地融合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或主營業務發生轉變,新業務逐步佔據主導,這樣的跨界之後,新業務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有了更好發展的可能性,但前途未卜,風險依舊不小。

從目前的整體狀況來看,無人機業務對原本非主業的上市公司業績影響十分有限。根據各公司在2017年年報中披露的無人機業務相關數據,僅有7家淨利潤為正數,多數未轉化成業績,或者未披露無人機業務的盈利情況。

比如在A股中涉足無人機概念的元老級別企業—山東礦機、威海廣泰。

山東礦機2017年半年報顯示,長空雁當期實現營收287.96萬元,淨利潤虧損145.45萬元。但在2017年全年年報裡,並未提及盈利情況。

上市公司跨界無人機,究竟是“佈局”還是“騙局”?

全華時代曾因營收陷入質疑/圖 來源網絡

威海廣泰子公司全華時代雖然淨利潤為正,但因2016年、2017年業績持續不及預期,給威海廣泰分別帶來4116.25萬元、9507.90萬元的商譽減值,一定程度上拖累了上市公司業績。

上市公司跨界無人機,究竟是“佈局”還是“騙局”?

德奧通航資不抵債/圖 來源網絡

*ST德奧公告,其通航業務板塊對公司整體業績造成拖累,暫時中止對包括德奧無人機運營服務有限公司、德奧直升機有限公司等企業的資金投入。

上市公司跨界無人機,究竟是“佈局”還是“騙局”?

萊盛隆破產公告/圖 來源網絡

更嚴重的還有跨界後導致破產的企業,廣東萊盛隆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如此。該公司本是一家集手機配件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高科技企業,但在2016年卻開始從事農用植保無人機研發及銷售業務,然而在短短2年後便陷入了頻繁故障、退貨乃至停工的危機,最終導致破產。

但A股中也有跨界在無人機方面做出成績的。

上市公司跨界無人機,究竟是“佈局”還是“騙局”?

珠海隆華直升機科技有限公司股權結構/圖 來源珠海隆華

比如,2014年10月,隆鑫通用與清華大學教授王浩文等共同出資成立珠海隆華直升機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珠海隆華實現營收1044.33萬元,淨利潤為56.21萬元。

上市公司跨界無人機,究竟是“佈局”還是“騙局”?

宗申動力的無人機發動機/圖 來源宇辰網

宗申動力於2014年8月聯合天津內燃機研究所啟動了TD0無人機動力研發項目;2015年11月,又宣佈與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等公司和神舟飛行器簽訂了《增資協議》。宗申動力披露的數據顯示,神舟飛行器2016年的營收為1.91億元,淨利潤為2811.58萬元;2017年的營收為2.93億元,淨利潤為5449.74萬元。

宇辰觀點

宇辰網記者認為,正所謂“隔行如隔山”。

上市公司從一個原有的主業跨界到一個陌生的行業並非是用錢就能解決一切問題。無論哪種原因的跨界,對上市公司的經營來說都存在一定的風險性。

目前我國工業無人機仍然屬於產業化的起步階段,上市公司佈局無人機,不僅需要有相關的產業契合度,還需要有自身的核心技術,這樣才能走的更長遠。

上市公司跨界無人機,究竟是“佈局”還是“騙局”?

↓↓↓ 點擊"閱讀原文" 【查看詳細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