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不和父母說心裡話,有N種理由,原因都在這裡了

有些孩子不和父母說心裡話,有N種理由,原因都在這裡了

我為什麼不願意和爸媽說心裡話

話題作者:浙江省蒼南縣靈溪鎮靈江小學六年(3)班學生

材料整理:楊聰老師

父母和孩子是朋友,孩子的心裡話能夠告訴爸爸媽媽,這是許許多多孩子的夢想,也是一部分父母的期望。但在現實生活中,有相當多的孩子不願意把心裡話告訴父母。大家不妨看看我班這些孩子(小學六年級)是怎麼說的。做父母的可以對號入座:

有些孩子不和父母說心裡話,有N種理由,原因都在這裡了

陳麗:

我一般不和爸媽說心裡話,原因有二:

1、他們和我有較大的年齡距離,總喜歡從大人的角度來看待我的言行,對我的心事總是不以為然,有時還會笑話我,好像只有他們的事才是重要的,小孩子的事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為什麼他們就不能想想自己小時侯是怎麼樣呢?怎麼一長大就忘了呢?

2、我怕他們。因為他們總會擺出一副“我是大人”的架子。比如,平時我只是開個玩笑,讓大家輕鬆一下,他們就會“吹鬍子瞪眼”,說小孩子不正經……

陳靜:

因為我媽媽不理解我。記得有一次,我的同學說我壞話,我知道了覺得很委屈。回到家悶悶不樂,媽媽問我怎麼了,我把原因告訴了她,她卻說,這麼小的事沒關係。說完就管自己做事去了。聽了她無關痛癢的話,看著她無所謂的樣子,我反而更難受,她為什麼就不能站在我的角度安慰我幾句呢?

所以,我很煩很委屈的時候,都不會跟媽媽說心裡話的。反正她都不重視我們小孩子的感受。

小娜:

有一次,我和媽媽說心裡話,後來卻被她斥責了一頓。從那以後,我決定不跟媽媽說心裡話了。事情是這樣的:那天晚上,我在樓上看電視,媽媽輕輕地走到我的身邊,我問媽媽有什麼事嗎?媽媽說:“我過來想和你說說話……”我聽了很高興,因為媽媽有時候跟哥哥說話總是叫我別偷聽,讓我很是好奇和羨慕,現在我也有機會和媽媽說心裡話,能不高興嗎?於是,連忙把電視給關了。當我和媽媽說著說著的時候,我提到了我生日那天爸爸不只給我十元,而是二十元,媽媽聽了,突然間眼神就變得很嚴肅,大聲地說:“那時你為什麼不跟我說真話,你拿錢去幹什麼了……”罵了半天,我連解釋的機會都沒有。

所以,我不會再跟媽媽說心裡話了,她好像在套我的話,然後“批”我!

楊籤:

每次,我想說心裡話的時候,爸媽總是先羅裡羅嗦地說一通“大道理”。有時候,我根本就沒有做錯什麼,可是他們總是說:“別以為我不知道……”就是這樣一句話讓我懶得理他們。我覺得大人應該對孩子好一些,不要有事沒事都懷疑他們,不是罵就是打。只要他們尊重相信我們,不要嚇唬我們,我們就會感受到大人對我們的好的!

吳阿偉:

我媽媽常年在外工作,我就住在姑姑家。有一次,我無意間聽到了姑姑在背後說我媽媽的“壞話”。暑假到了,我去媽媽工作的地方玩,我把姑姑說她的“壞話”全盤照搬地告訴了她。暑假過去了,我又回到姑姑家,有一天,我媽打來電話,真巧姑姑接了這個電話,沒想到媽媽和她聊著聊著就把我“告密”的事給說了出來,當時我很生氣。電話掛了,姑姑馬上說了,讓我很倒黴……

後來,我媽回來了。我就埋怨媽媽,不應該這樣做,讓我很難堪,媽媽卻說“小孩子,沒關係,這樣說了,你姑姑下次就不會說我了!”

媽媽真是的,只要自己舒服,就不考慮我的感受了。從那以後,我就不把心裡話告訴她,因為我擔心告訴她什麼,她就會向別人說什麼。

葉高高:

不說心裡話,原因是:當爸爸的總是這樣想:我是他(她)爸爸,我是一家的老大,我叫他(她)站在哪裡,他(她)就得站在哪裡,要是他(她)不站在那裡,我就罵他(她),罵了沒效果,就打,小孩子就怕打!有些媽媽還會配合爸爸,兩人聯合起來緊緊地看著孩子,好像除了打罵,他們就沒有其他的招了。而孩子就會想:你們整天說我沒出息,不是打就是罵,反正對我沒信心,沒把我當人看,那我幹嘛還要聽你們的話呢?我決定和你們對著幹!

所以,這樣的大人和孩子之間就有一種無形的牆隔著。

正如古代的一些皇帝,很霸道,總是欺壓百姓,弄得民怨沸騰,老百姓就會想到起義。孩子們的“起義”就是和爸媽對著幹。比如說,大人叫他(她)走東,他(她)偏要走西;大人要他(她)看書做作業,他(她)一定不寫……這些事非得要爸媽打了之後,小孩子才會哭著去寫,此時大人和小孩之間那堵無形的牆只會越來越厚!

這就是為什麼大部分孩子不想接近大人,不想和他們說心裡話的重要原因之一。

梅小松:

家長們,你們知道孩子的心事嗎?知道他們有什麼委屈嗎?知道他們為什麼高興為什麼傷心嗎?知道他們真正的夢想嗎?我想,要是你們這些都不知道,都不去真心地瞭解,那孩子怎麼會同你們講心裡話呢?

孩子為什麼不同家長講心裡話,我是這樣認為的,請家長們參考:

第一點、是因為家長平時都沒有關注自己的兒女,久而久之,使自己和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如果家長用心多注意他們,多同他們平等溝通,真誠交流,我想,這樣就會增加家長和兒女的感情的。

第二點、是因為家長的教育方法不對,使自己和兒女之間產生了矛盾。這一點最常見,家長們一定要注意。比如,孩子做錯了事,家長就應該安慰他,循循善誘,引導他知錯就改,而不是就會生氣,一生氣就動粗——打罵孩子。打罵孩子會讓孩子失去信心,感覺大人在討厭他,這樣會越來越差了。要是孩子考了好成績,家長應該及時鼓勵,不要覺得考好了是應該的,無所謂,讓孩子失落。當孩子的意見和自己不同時,家長應當先讓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意見不錯,家長應該高興地採納,不要擺“大人”的架子。要是孩子的看法不對了,家長也要心平氣和地告訴他錯在哪。無論怎樣,家長都要“就事論事”,不要又說孩子這個人怎麼怎麼了。

第三點、是因為家長不理解孩子。我覺得在孩子受到委屈時,家長真的應該多想想孩子的感受。不要總是用“大人”的想法來代替孩子的想法。平時應該多抽些時間陪孩子,讓他感到家的溫暖,感到大人的關心。在孩子遇到高興事時,家長更要和他一起分享。再誇張一點,就是要和自己的兒女一起“玩”,像好朋友一樣。

或許上面的三點不是孩子不和家長說心裡話的真正原因,但我認為這些對增進家長同孩子的溝通也是很重要的!要是家長們不同意,可以同我辯論哦!

繆偉:

我的媽媽經常告戒我不要與成績差的同學來往。我曾經請求過媽媽,讓我和很要好的朋友曉東一起玩,雖然她的成績不好,但她還是挺努力的,可是媽媽就是不同意,說我會被她“帶”壞了的。有時曉東來我家,媽媽就會不聲不響地放下臉來,讓我們都很害怕。現在,曉東再也不會來我家了。要是我去她家被媽媽發現了,肯定又會被媽媽罵。平時,我們總是偷偷地在一起,但總是提心吊膽的,久而久之,倆人都很壓抑……後來,我們的友誼也就漸漸地淡了。我很難受,我總感覺這是媽媽引起的。

世界上,爸媽是我們小孩子“知己”很少見。從小到現在,我的爸媽從未做過我的知己,因為他們只會叫我好好學習,將來考大學,對我的心事都沒過問,他們不知道我真正喜歡什麼,為什麼高興,為什麼煩惱,為什麼流淚……就像交朋友一樣,他們看到的只是對方的成績,也不考慮我需要的是什麼,我“討厭”媽媽,她讓我失去了好朋友,讓我的童年不快樂!

爸媽在我的心目中應該是和藹可親的,這是我的心願,但是,現在我能想起來的只有“凶神惡煞”,或是“無情”兩個詞。他們天天叫我學習學習,要是考不好了,就只會說我讀不起,不用讀算了。這樣的話讓我傷心……

我總覺得,如果你的爸爸對你好,你的媽媽對你不好,那是因為爸媽在演戲。說真的,媽媽從來沒有真心對我好,她常常對我說考試考好了就有獎品,那是想我每次都考好,看到的都是我的分數。爸爸有時對我發脾氣,讓我在一旁哭。你說爸媽這樣是否真的叫做“關心”呢?

婷婷:

我覺得大人不懂我們的心思。我們小孩子有很多自己喜歡的遊戲,比如跳繩、捉迷藏、跳橡皮筋、“揀”石子等等,但是大人大都不會玩或不想這些遊戲,還認為我們玩這些遊戲很幼稚。要麼說我們都這麼大了還玩“小孩子”玩的東西,其實我們本來就是小孩子啊!要麼說玩了這些東西會耽誤了學習了什麼的。我們覺得這些不但能給我們帶來快樂,還能鍛鍊身體呢,人必須要運動的,特別是要參加有益的活動才能使身體健康。我的爸媽整天嘮叨著讓我看書、寫字,做作業、複習,不要玩……所以,我一看見他們心裡就有些害怕,又有些討厭,心裡話更不會對他們說的。

我想,大人只有經常和孩子一起看電視,看孩子喜歡的動畫片,一起玩遊戲或者做別的孩子樂意做的事情,才可以瞭解孩子的心思,而孩子才會和你談談自己對這些事的看法。這樣相處的時間一久,大人也可以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

大人別看我們小孩子平時很開心快樂,其實我們也有很多傷心事。說實話,我們也很想找你們說說心事,讓你們安慰我們。考試考差了讓你們鼓勵我們,學習進步了,讓你們表揚我們……可是,大人好像都沒做到。我們從大人那裡總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反而是捱罵捱打的多,所以,還是離遠些好。

大人們,我想你們可以試一下我說的方法和孩子溝通,這樣,你們就會隨著孩子的喜怒哀樂做出同樣的表情,從而成為我們的知心朋友!

李璐:

家長們,你們知道自己的兒女不喜歡和你們交流溝通的原因嗎?我根據自己和爸媽的相處經驗,說說自己的一些想法,請參考:

第一、爸媽和孩子說話總是不能“心平氣和”,看孩子不乖就簡單地打罵孩子。其實這是非常不對的!因為孩子看你打罵他,就會沒了“面子”,不要以為只有大人有哦,他就會想反正被打罵,下次再犯最多也就是打罵,你不講理,不讓我解釋,我也只能“不講理”對你了。要是家長能“心平氣和”地和孩子真誠地談談,那孩子也會慢慢明白的。

第二、當孩子知道自己錯了,家長卻還是不原諒他們,總想擺“大人”的威風,處罰孩子啦要孩子道歉啦什麼什麼的。這樣就會使有些自尊心強的孩子“將錯就錯”,變得越來越差。有些家長一生氣就根本聽不進孩子的話,把孩子的話當“耳邊風”,有些就不可能給孩子說話的機會。這樣子,讓孩子多為難啊!

第三、總是盯著孩子的“成績”,這會讓大多數“成績”不是優秀的孩子失去信心,變得煩惱。這樣的家長是很難聽到孩子的心裡話的。

好了,我先說到這裡,有空再聊。

吳曉莉:

我現在的夢想,就是希望能和爸媽坐在一起聊聊今天家裡和學校的事,再說說自己的心裡話,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們好像都很忙。而我媽最多隻是向我的哥哥姐姐訴說她自己的心事,卻從不傾聽我們在生活和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就算我們主動地告訴她,她也總是說:“小孩子有什麼苦惱的,有的吃有的穿又能上學,還嫌這嫌那,我像你這麼小的時候吃不飽,穿不暖呢,更別提上學了。真是的,你們現在的孩子啊還一點也不知足……”

媽媽的這些話把我們的嘴巴“堵”得一點也不敢吭聲,我們也只能解散了。就因為媽媽對我們缺乏瞭解,我們與她的距離也慢慢地疏遠了。所以,我們的心中有許多事情都不願跟爸媽分享,就算要分享,我們也只能與他們分享快樂的或無關緊要的事,極少(幾乎不可能)跟他們訴說傷心的事。

而在我的夢想裡,我還是渴望著,媽媽是個忠實的聽眾,我也是個忠實的聽眾,我們經常在一起談心……

【文中學生皆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