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喜歡拼刺刀?其實戰場上主動選擇近戰的是他們,理由讓人心酸

日軍喜歡拼刺刀?其實戰場上主動選擇近戰的是他們,理由讓人心酸

盡享電影魅力,尊重電影本身,哈嘍,大家好,今天為大家介紹一部陸川執導,劉燁、高圓圓、秦嵐等主演的歷史題材電影,影片主要講述南京大屠殺時一名普通中國士兵和一名普通日本士兵的經歷,以此揭示戰爭對人性的摧殘。

對於這部電影,評價兩極分化嚴重,喜歡的人非常喜歡,討厭的人非常討厭,甚至說電影別叫《南京!南京!》了,乾脆叫角川角川,用所謂的21世紀新視角去講述這段大悲劇,深度不在刻意太過,拍出來的只有日本人的善良,中國人的窩囊,看得讓人意難平。

日軍喜歡拼刺刀?其實戰場上主動選擇近戰的是他們,理由讓人心酸

好了,不說劇情了,接下來和大家說說武器,影片中劉燁飾演的陸劍雄死守南京時用的槍是中正式步槍,因為是民國二十年製造的,所以又被稱為二四式步槍,對這款槍有所瞭解的應該知道它是德國毛瑟步槍的中國版,為了符合中國士兵的身材仿製的時候特地縮短了槍身,為了對拼刺刀不輸同時把刺刀增長了,但是這裡有個誤會,小說、電視劇裡和鬼子拼刺刀的場景經常出現,實際上日軍一點都不喜歡拼刺刀。

二戰的時候早已是熱武器時代,沒哪個國家的軍隊喜歡拼刺刀,日軍在中國戰場上擁有兵員素質和火力雙重優勢更是如此。從武器上看,中正式步槍加刺刀後長度大概是1米528,三八式步槍加刺刀後長度大概是1米675,在拼刺刀上日軍明顯佔據優勢,不過這並不代表一定要首選刺刀,熱武器時代有子彈不用,非要用刺刀玩命,這圖什麼?

日軍喜歡拼刺刀?其實戰場上主動選擇近戰的是他們,理由讓人心酸

抗戰時期日軍喜歡拼刺刀的情況更多是現代人的想象,1940年,八路軍在戰鬥總結報告裡曾明確說過,日軍很少發動刺刀衝鋒。從他們的日記和戰史中能發現拼刺刀的情況是真的少,相比於拼刺刀,他們更喜歡火力射擊,希望通過良好的射擊技能和火力優勢,用最小的傷亡快速結束戰鬥。

這裡可以設想一下,敵我雙方都拿著槍,一邊打算上去跟人拼刺刀,一邊直接開火,傻子都知道選第二種,刺刀再快能快過子彈?即便單兵刺刀訓練再好,都得玩完。在八路軍抗戰傷亡統計中,在戰鬥中負刀傷的八路軍只佔4%,反而槍傷佔了53%,可以說刺刀傷是最小的。和日軍相比,真正主動選擇近戰的其實是八路軍,理由讓人心酸,因為缺少子彈、機槍和火炮,在中遠距離對射的時候又沒有優勢,八路軍喜歡發動衝鋒,希望能憑藉勇敢精神和人數優勢,在近距離戰鬥中用手榴彈和刺刀彌補和日軍之前的差距。

日軍喜歡拼刺刀?其實戰場上主動選擇近戰的是他們,理由讓人心酸

以後可別被影視作品騙了,日軍才不喜歡拼刺刀呢,看完《南京!南京!》,向逝去的英雄致敬,願逝者安息。感謝大家收看這部電影,喜歡的記得點贊收藏吼,我們下期再見。(立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