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吃鹽?


該如何吃鹽?


看到一些朋友轉發一片關於中國食鹽的文章,文中一位自稱中央黨校的餘教授,公開了自己食用加了亞鐵氰化鉀的食鹽之後,腎臟受損的經歷。餘教授稱,自己幾年前有段時間總是感覺到胃口不好、發悶,不想吃東西,一位中醫說我中焦不通。另一位老中醫摸著我的脈說,你怎麼胃火這麼大呢?餘教授還去醫院化驗發現,發現自己轉氨酶升高——總膽紅素升高——肌酐升高。

今天冒著被跨省的風險寫一篇關於鹽的科普文,把行話說給所有人聽,肯定會得罪某些大團體。準備寫完這篇文就捲鋪蓋溜走,到一個沒有鹽的地方苟活。

《神農本草》記載:“食鹽宜腳氣,潔齒、堅齒,治一切皮膚諸症。”

用食鹽和蘇子根煎水洗腳,可以治腳氣病。常用鹽水擦洗皮膚,可使皮膚紅潤富有彈性。天熱喝點淡鹽水,可以防治大便不通、喉嚨痛、牙痛和腹痛。每天早晨喝一杯鹽開水,可以避免嗓音發啞等等作用。

鹽是多麼美好東西,但古人認為,“喜鹹人必膚黑血病,多食則肺凝而變色”。意思大概就是說鹽吃多了會變醜,做菜時候,要注意一切作料先下,最後下鹽方好。“若下鹽太早,物不能爛。”

中國古人調味,先要用鹽和梅,故《尚書》稱:“若作和羹,爾惟鹽梅。”五味之中,鹹為首,所以鹽在調味品中也列為第一。今中國人食用之鹽,沿海多用海鹽,西北多用池鹽,西南多用井鹽。海鹽中,淮鹽為上;池鹽中,乃河東鹽居首;井鹽中,自貢鹽最好。

有一句俗語——最難吃的飯菜,一定是忘記放鹽的那種。的確,我們的日常飲食,必然離不開鹽這種最基本的調料,對於動物其實也是如此,許多野生動物對鹽可謂十分痴迷,野牛會不惜長途跋涉到富含鹽分的天然礦井裡舔舐,野猴子會定期下山冒著被鱷魚吃掉的風險去沼澤地掏稀泥巴吃,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動物對鹽的迫切需求呢?

因為生物要維繫正常的生理機能,就必須維持體內滲透壓平衡,對於海洋和水中生物來說,它們可以通過與水體的滲透壓交換來達成這個目的,但對陸地生物來說怎麼維持呢?用水和鹽來平衡。

食草動物以植物為食,日常飲食能提供的鹽分很少,那它們就需要去舔舐一些礦物鹽,或者其他生物的排洩物來補充鹽分。比如野山羊會去舔石頭,或者舔自己的尿液。

所以有些景區廁所旁邊會發現野山羊,它們得到一泡尿就會那麼開心,大家感受一下這些野生動物對鹽有多麼渴望。

朋友,問一下,你打算什麼時候上廁所呀?


該如何吃鹽?


講了天然鹽,現在我們講一下工業鹽,主要區別就是抗結劑和碘劑。

先看看餘教授說的亞鐵氰化鉀,這個生僻的化學名詞究竟是什麼鬼?

亞鐵氰化鉀,俗稱黃血鹽鉀、黃血鹽、黃鉀,為淺黃色結晶或粉末,無臭,略有鹹味。常溫下穩定,高溫下發生分解,放出氮氣,生成氰化鉀和碳化鐵,而氰化鉀,劇毒,接觸皮膚的傷口或吸入微量粉末即可中毒死亡。

為什麼要加抗結劑呢?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持食鹽的鬆散狀態,防止食鹽吸潮粘結在一起,這樣,炒菜的時候就不太容易手抖掉下一大坨。

亞鐵氰化鉀的化學性質很穩定,化學毒性和食鹽是一個級別,自然狀態不會釋放有毒氰化物。如果要分解,需要在400攝氏度下完成。而平時我們做飯,到200攝氏度的時候,菜就已經要燒焦了當然這種鹽不適合部分焦菜愛好者。

雖然亞鐵氰化鉀化學性質穩定,但是它畢竟是化學產品。我們知道一塊健康的土地長期施化肥,土塊就會結塊無法使用,因為土地裡的微生物無法消解這些化學產品,同樣人的體內為什麼有能力化解亞鐵氰化鉀嘛?時間久了會不會有一個累計效應?

我國允許在食鹽中添加的抗結劑,有亞鐵氰化鉀、亞鐵氰化鈉、檸檬酸鐵銨、二氧化硅和硅酸鈣這五種。為何企業鍾愛亞鐵氰化鉀?因為它成本低。

只有中國人才吃含亞鐵氰化鉀的鹽?在很多國家,食鹽中含有亞鐵氰化鉀。美國、歐盟、日本、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國家和地區均允許使用亞鐵氰化鉀作為食鹽抗結劑。

有些鹽本身為結塊狀的大顆粒,就不需要添加這種抗結劑,如礦鹽,有些海鹽。


該如何吃鹽?


碘鹽是好東西嗎?食鹽強制加碘鹽後碘缺乏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強制補碘同期甲狀腺疾病發生率明顯增高,因為高碘和低碘都可以導致甲狀腺疾病。

但是碘酸鉀這東西在熱、光、風、溼條件下都會分解揮發。炒菜爆鍋時放碘鹽,碘的食用率僅為10%,碘跟酸性物質結合後會被破壞。據測試,炒菜時如果同時加醋,碘的食用率即下降40%~60%

所以爆炒的時候放鹽再加點兒醋基本就沒有碘酸鉀什麼事了,碘變成氣體跑了。

工業時代,純生態的食物基本沒有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