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我還是一個有稜角的石頭,我有我堅持的目標與原則


王石:我還是一個有稜角的石頭,我有我堅持的目標與原則

王石給自己定位為“頑石”,頑固不化的一塊石頭。他認為,到現在,自己還是一個有稜角的石頭,有自己堅持的目標與原則。

— 核心觀點 —

1.激發不斷奮鬥的兩大動力源泉:第一,自卑是一種動力。第二,自私也是一種動力。

2.成就事業輝煌的三條標準線:第一條,底線,不行賄。第二條,中線,考慮長遠發展。第三條,高線,適當的讓位、適當的讓步。

給自己定位叫“頑石”,頑固不化的一塊石頭。人家說,一般年輕人都是有稜有角,非常堅硬的,隨著生活的磨礪,慢慢都圓滑了。我今年67歲,我覺得還不圓滑,但是我很慶幸,因為我相信當我感到圓滑的時候,我這一生也沒有什麼值得去奮鬥、去好奇、去探索了。所以到現在,我還是一個有稜角的石頭,我有我堅持的目標與原則。

1.激發不斷奮鬥的兩大動力源泉

第一,自卑是一種動力。

我自小非常喜歡體育,嘗試過各種球類和田徑項目,但是都找不到感覺,所以在體育上,我一直有自卑心態。直到小學三年級的一次郊遊,我們班分成四個小組比賽登山,結果我作為小組旗手第一個登上山,把旗插在了山頭,這才發現登山是我的長處。一不小心,珠峰上去了兩次,七大洲也登完了,再徒步穿越南北極。


王石:我還是一個有稜角的石頭,我有我堅持的目標與原則

就是這種自卑心態,讓我一直不服氣,一直在尋找比較優勢。自卑實際上是不想被看到的缺點,其實缺點和優點之間是相輔相成的,正因為是你的弱點,更要面對它,不斷提升自己,發現自己的長處。不斷克服自卑,是個人與事業不斷前進的動力。

第二,自私也是一種動力。

我就從私字開始,我就來談的時候,我與深圳40年。

1977年,我到了廣州鐵路局工程五段工作,第二年,我負責施工工程到深圳工作一年,80年調到外經委工作,83年就隻身來到了深圳。

我為什麼要到深圳?當時我在外經委是副科長,但是再往上升完全是聽天由命,我已經看到了我這一輩子。我決定要辭去令很多人羨慕的工作到深圳去,主要原因就是私字當頭,我不安於現狀,到深圳,我就是要來實現自我,這就是我的私心。

我的體會,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人性的一次解放。我終於可以按照自己的願望和想法,實現個人的野心、個人的追求,換一種活法。因為這條路是我自己選擇的,所以到深圳之後遇到不如意和困難也不會隨便放棄,所以我們不能一說到說野心、一說到自私、一說到是不服氣,好像就都是負面的,不,這些也是前進的動力。

2.成就事業輝煌的三條標準線

第一條,底線,不行賄。

我曾經提過行賄未遂的故事。因為要車皮,就買了兩條煙送給貨運主任,結果煙沒送出去,但是人家車皮也給了。這件事成為我認識的一個轉折點:根據馬斯洛的原理,貨運主任的訴求是一種比較高尚的訴求,因為我平時的表現他覺得很好奇,怎麼這個城裡人幹得這麼歡?他覺得我有想法,所以願意幫我。萬科走到今天,獲得了很多人的支持和幫助,也是出於高尚的訴求。更有意思的是我們也遇到明顯給萬科使絆的,我不敢說百分之百,百分之百九十九都鋃鐺入獄了。

企業辦大了,一線領導為了完成任務,會情不自禁的在這方面出問題。所以我在公開場合提示萬科的一線管理層,你們任何一個人行賄,就是我行賄。一個企業要做到不行賄,就要做到制度上不行賄,財務明晰。

不行賄,我覺得這是個尊嚴問題。我為了實現自我,為了有尊嚴,來到深圳創業,那我為什麼要為了掙錢而失去自我呢?


王石:我還是一個有稜角的石頭,我有我堅持的目標與原則


當然底線還包括遵紀守法、質量第一、不偷稅、善待你的員工等等,這都是底線。

第二條,中線,考慮長遠發展。

1+1=2,從自己角度考慮,但同時又將心比心對待別人。

以房地產企業為例,不是拿地價足夠低就是好事,村民賣地給政府,政府再賣給我們,如果村民賣低了,沒地方出氣,就有可能影響到項目的建設。要考慮到在土地交易當中的公平,讓農民獲得,這樣才能有一個保安。

這就是中線,首先一定從自己角度考慮,但同時又將心比心想到別人,從更多角度來考慮問題,使交易各個方面的利益能儘可能滿足,同時企業也能取得了比較好的商業利益。道理並不特別,MBA、EMBA的工商管理1+1=2的道理都講過,但是很多人都不遵守的時候你遵守了,你就成功了,因為這是一種稀有資源。

在社會中,尤其在中國大變革時代,現在不是機會太少了,而是太多了。如何進行選擇?不太講功利,反而最後獲得了很多的好處;真正為了功利,可能什麼也得不到。

凡是帶有投機性的項目都不做。


王石:我還是一個有稜角的石頭,我有我堅持的目標與原則


2012年開始,萬科超過了利潤25%的項目就不做。我為什麼提出來?12年突然出現房地產的暴利,如果你有一塊地和別人合作,條件什麼?低於40%的利潤不考慮的。我覺得這和當年萬科做攝錄像機何其相似,就讓財務對萬科八年間做攝錄像設備的整體財務狀況做了分析,八年賺了多少錢,虧了多少錢?結果嚇我一跳,是赤字,原來的高額利潤,最後不僅被銀行和市場全給掏回去了,還虧損。因為什麼?利潤降到百分之十、百分之五的時候,你根本不會做。銀行貸款的利息、庫存、物流、營銷各方面的破損卻一直存在,原來有高達40%的利潤時,根本不在乎這些損耗,但當利潤只有5%時就是虧,一直虧。只不過是因為有做其它的生意,忽略了業務在慢慢萎縮。市場是非常公平的,你原來怎麼超額利潤怎麼掙回來的,市場全給你要回去,不但要回去還懲罰你,超過25%不做就這麼來的。為什麼不26%,為什麼不是24%,這不是個精算的結果,這就是個大概齊,但我所指的不是毛利,就是資產淨回報。

第三條,高線,適當的讓位、適當的讓步。

我曾經說過,說萬科只做住宅。但你會發現現在萬科已經不是一個純做住宅的公司了,現在定位非常清楚,叫城鄉配套供應商。

之所以之前萬科確定位置做住宅,當時是模仿的柯達和Dell路線。柯達做膠片做了世界第一;戴爾就做電腦、筆記本電腦,做到世界第一。但是後來柯達破產了,戴爾也很快就被超過去,這個不得不檢討,在互聯網時代,專做某一方面、專做某種器械,已經不適應時代發展了。當時,我還是萬科的董事長,萬科一定要轉型,我把握了兩點,第一如何從製造向技術轉型,第二如何從銷售向服務商轉型。但是如何轉成了城市配套供應商,或者改成城鄉配套供應商,這是鬱亮帶領的團隊探索的路線,而我是被動認可的。

什麼叫被動認可?第一,我不是個積極參與者。第二,因為我已經不管具體工作了,但是我接受他們的改變方向。作為一個領導、作為一個甚至非常有影響力的一個創始人,往往有時候被動未必是壞事。所以我想說的雖然我是被動,但是我很欣喜的看到萬科鬱亮帶領團隊轉型做得是非常非常好。

高線就是在企業家很能幹、頭腦很清楚的時候,要適當的讓位,適當的讓步,讓年輕人去做下一代接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