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潔良事件”給我們的警示

導語:自媒體誕生以來,呈現出將人性放大的趨勢,同時身邊不斷有“精日”分子的出現,以及近期的“潔潔良事件”,再次為我們的思想文化建設敲響了警鐘。

“潔潔良事件”給我們的警示

2018年9月1日隨著廈門大學官網關於處分“潔潔良事件”當事人的一則通告,再次將民眾的焦點集中到了“精日”分子身上,更讓我們痛心的是本科畢業於遼寧大學,碩士就讀於廈門大學的一個受過優秀高等教育知識分子居然在品德方面出現了缺失,高素質人才在德行方面出現了問題,不能不說是中國人才的一種可惜,更說明中國教育在思想品德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潔潔良事件”給我們的警示

相信許多人的思想品德最早接觸是小學,有思想品德課,老師很耐心的給我們講著勤儉,節約,升國旗要行注目禮。可是這些都侷限在小學。而隨著年齡增長,學業的繁重,初中,高中唯一的輕鬆課就是體育了,除此外,其他的每一門課都是與中考高考相關聯,思想品德更是無從談起,有人說不是有歷史和政治嗎,但是請記住,那是政治,是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制度,不是思想品德,更不是修身,缺乏內心溝通的橋樑,更缺乏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多樣化形式,因此,在人生成長期更需要思想品德薰陶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精神建設。好在國家日益重視素質教育,“德”於才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