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的火香,傳承著一代代的香火緣


農村,現在儼然成為了老人的代名詞,年輕人外出務工,老人們留守家園。那麼他們只是“閒”在家裡嗎?不是的,他們要種地,要看孩,要掙錢,一是不想成為孩子的負擔,二是也可以少幫襯一下家用。他們任勞任怨、埋頭苦幹,無非求一個子女平安、閤家順遂。

王全和,68歲,曹秀琴,70歲,是豫北博愛縣孝敬鎮大巖村人,普普通通、地地道道的農民。他們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將家中的子女養大成人,他們有著所有父母的天性,慈祥、吃苦耐勞。除了忙活地裡的農活,就是制香掙錢。

博愛過去有首民謠:清化街,五里長,曲裡拐彎到許良;許良街,竹貨多,往北走,圪壋坡;西丹河,九道堰,水打磨,下扇轉;前莊西,磨香末;皂角樹,種菸葉;張毛光,下窯漢,王李馮封出大炭......孝敬軋火香,胭粉莊葦蓆光......王泰順,寨卜昌;杜盛興,起塢莊;積慶東,乾果行;西復興,在許良;清化鞭炮震四方,四省會館美名揚。而這個軋火香就是王全和老人現在所從事的制香。


孝敬大巖村一直有著制香的傳統,在六十年代時還採用著純手工製作,到現在有了機器製作,人們可以省了很大的人力和時間。

由於制香過程會有大量的粉塵,比較髒亂,老人就蓋了一間簡易作坊棚。

以香末、木粉、榆皮粉做原料,添加檀香、柏木、丁香、茴香、肉桂、花椒、大料、靈草等輔料,做成適合不同用途的香品。

順裁,十根為一排。經營長時間的操作後,基本可以一氣呵成。

橫裁後,整理沒有完全切割好的地方。

快過年了,對火香的需要更大了。趁著天好,老人們掙取多做點。

做好後的火香需要進行晾曬。

做火香必須是晴天,因為做好後可以立即晾曬。

整個村子裡,這樣的晾曬場景非常普遍。

曹秀琴正在將沒有晾曬好的火香重新晾曬。

將火香捆紮,八個為一捆。

火香都是人們提前預定的,不同材料的價位不一樣。有0.32元一捆,有0.47元一捆。看到老人想到自己在家的母親,祝願老人身體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