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敗拋棄女兵下場不忍言,於是她們爭相成為中國俘虜

說到歷史呢,肯定離不開中國的近代史了,而一旦說到近代史,那麼自然少不了我國和日本之間的紛爭了,那算是一段戰火四燃的時代,也在那個時候誕生了無數優秀的人才。但是今天並不是說這些,而是要說一說當時出現的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當時的日本軍隊當中的女性士兵,在日本戰敗之後,紛紛主動希望能夠成為中國軍隊的俘虜。這個現象非常之廣泛,讓當時的大部分人都沒弄明白原因。

日本戰敗拋棄女兵下場不忍言,於是她們爭相成為中國俘虜

先說一下,日本軍隊當中的確是存在著女兵的,從我國不少的寫實的非寫實的影視劇作品當中也能夠知道,所謂的女少佐出現的頻率還是蠻高的。因為首先女性本身擁有著天然優勢,最適合作為間諜人選,於是就出現了不少女性士兵的入伍。當然,在當時的日軍女兵大部分都是響應號召入伍的,但是其實進入軍隊之後她們的最大作用就是“從軍慰安”。慰安這個詞跟日本軍隊一旦扯上關係,絕對不是什麼好事兒。沒錯,最早的“慰安婦”其實就是日本本土徵調的婦女。

日本戰敗拋棄女兵下場不忍言,於是她們爭相成為中國俘虜

而當時的日本女兵進入軍隊就是擔任著這樣的作用,就連稍微級別高一些的擁有著不錯聲譽的女間諜,其實工作說穿了也是以色娛人。但是要知道,整個世界範圍內,大家公認不允許用這種方式,來進行緩解士兵的精神壓力。因為這是完全地否定女性尊嚴以及地位的行為,於是日本方面也就用了女兵的名義來進行規避。所以這些女兵也就是頂著軍人的名義的慰安婦而已,所以並不存在著正常的戰鬥力。而在當時,特別是1945年之後,日軍在亞洲地區的軍事行動不斷失敗之後,隨著大量的日軍被俘虜,這些“女兵”也一樣。

日本戰敗拋棄女兵下場不忍言,於是她們爭相成為中國俘虜

而大家都知道,當時在亞洲土地上抗擊日軍的國家,要說得上有戰鬥力的,也就是真正的主戰場,也就是中國和蘇聯。於是女兵們的去向自然也就是成為中國的俘虜,亦或者是蘇聯的俘虜。但是因為當時的蘇聯對待俘虜,特別是德意日的俘虜,那待遇絕對不算是多好,畢竟法西斯及其同盟國在全球人眼裡的形象都不好。於是他們根本不願意被蘇聯俘虜,因為那下場可能比死沒多好。

日本戰敗拋棄女兵下場不忍言,於是她們爭相成為中國俘虜

而反觀中國這邊,因為對待俘虜的政策相當之公正,並且沒有什麼虐待俘虜的時間出現,於是中國幾乎成為了大部分的日本女兵的第一選擇。當時東北地區的女兵以及日軍的女眷,其實都被日軍給拋棄了。而剩下的這些人無一例外的都被中國收編了,當然,並沒有為難她們,她們多半都是落地生根,最後成為了當地的“外地媳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