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功臣遺言是今天不舒服,對不起,項目取得好成果沒有講完

“我今天身體不舒服,

對不起,

項目取得的成果沒有講完……”

2018年11月4日17點12分

在合肥做學術報告時,

他說完這句話,

扶著桌子再也沒有站起來……

他突發大面積心梗,

送醫期間不幸逝世,年僅64歲!

這個生命最後一刻

臨終遺言竟是道歉的人

叫王煥玉

也許你不知道他的名字

但你一定聽說過他的成果

他是神舟、嫦娥、天宮、悟空、慧眼

等重大航空航天工程設計專家

這是他人生最後一場報告

我們不知道他說這句話時

忍受著身體上怎樣的巨大疼痛

我們只知道

在11月4日這一天,

他倒在了學術報告臺上,

再也沒能醒來……

這意味著,中國又一顆“巨星”隕落

雖然無奈以這樣的方式知道他

但今天,讓我們記住這位倒在講臺上的

中國航天和探月事業功臣

頂級科學家——王煥玉

1954年12月,

王煥玉出生於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

1978年,王煥玉

從中國科技大學近代物理系畢業,

進入中科院高能所研究X射線。

一干就是40多年,

從一個小夥子

變成一個白髮老人。

這40年裡,在他的帶領下,

嫦娥一號、二號X射線譜儀、

嫦娥三號粒子激發X射線譜儀、

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慧眼”)、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

粒子徑跡探測器、

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

高能粒子探測器等

都陸續步入太空,

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

使我國在國際空間X射線及

高能粒子探測的舞臺上

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王煥玉的研究工作,

大多是在國外封鎖、

條件十分困難的情況下進行的。

條件十分困難的情況下進行的。

神舟二號飛船發射前與高能所同事在發射場合影(2001.1)左起:王煥玉,陳和生,何澤慧,李惕碚,馬宇蒨,張承模

神舟二號飛船發射前與高能所同事在發射場合影(2001.1)左起:王煥玉,陳和生,何澤慧,李惕碚,馬宇蒨,張承模

他曾這樣回憶研製

嫦娥三號衛星X射線譜儀的日日夜夜:

我們遇到的困難太多了,

首先要克服月塵和極端溫度困難。

月球上溫度

從零上100多度到零下100多度,

月球一晝夜是地球上的28天,

儀器要在月夜14天裡休息,

又要月晝14天時工作。

月晝高溫下要對儀器進行熱防護、

熱傳導,保證熱不死;

月夜低溫時要保證供暖,

採用某同位素加熱,

這些都是世界探月史上第一次採用的技術,

更開啟了核探測與核能技術

在我國深層空間的技術應用。

王煥玉(中)獲國家人事部等五部委聯合授予的“我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突出貢獻者稱號”(2007年)

王煥玉(中)獲國家人事部等五部委聯合授予的“我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突出貢獻者稱號”(2007年)

2012年,他又為了

“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項目啟動

鞠躬盡瘁、衝鋒在前。

作為項目總指揮,

他親赴現場實地踏勘,

冒著高原反應穿過10多公里的碎石路,

在過膝的積雪中繼續前進。

路上遇到滑坡斷路,

他就掄起斧頭伐樹清理路障。

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上,

他忍受著高寒缺氧的惡劣環境,

而類似這樣的艱難跋涉,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

他從沒有任何怨言,

更沒把自己當成領導脫離過一線,

而是僅以一個嚴謹的科研人員做人做事。

他常說,為了項目,

就要敢於做出犧牲。

為了推進科研項目,

他真是什麼都豁得出去,

探月工程嫦娥二號、三號X射線項目組(2012.12)

探月工程嫦娥二號、三號X射線項目組(2012.12)

對於他來說,傾盡了半生心血

奮鬥了40年的使命,

就是為國鑄“慧眼”!

2017年6月15日,

中國成功發射首顆硬X射線

調製望遠鏡衛星(HXMT)“慧眼”,

王煥玉擔任衛星地面應用系統總指揮。

探月功臣倒在講堂 遺言竟是:對不起 項目取得的成果沒有講完

“慧眼”的升空讓空間高能天體物理領域

終於出現了來自中國的“觀眾”,

該衛星填補了我國空間x射線

天文衛星研製的空白,

實現了我國天文觀測由地面觀測,

到天地聯合觀測的跨越。

這是天文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慧眼”衛星

“慧眼”衛星

2017年6月15日,

慧眼衛星即將搭載

王煥玉團隊自主研發的

高中低能X射線望遠鏡飛向太空。

當慧眼衛星運到發射場時,

王煥玉感慨萬千,

他說,那一刻既像是接自己的孩子,

也像是為即將出嫁的女兒做準備,

大家都圍著它,

呵護著它,

小心翼翼地從飛機上裝到車上……

王煥玉(右三)和同事在衛星裝入火箭整流罩現場合影

王煥玉(右三)和同事在衛星裝入火箭整流罩現場合影

當衛星已裝入火箭,

立在發射架上時,

竟突然下起了大暴雨。

2017年6月15日,在慧眼衛星發射現場

2017年6月15日,在慧眼衛星發射現場

狂風暴雨並沒有影響“慧眼”的上天!

在目睹“慧眼”成功上天后,

王煥玉動情地說:

“它其實承載了幾代人的期望,

大大地突破了國外對我們的限制,

使我們國家X射線空間探測的技術

有了一個跨越式的發展。”

他更是難抑內心的激動,

當場賦詞一首《浪淘沙·雨中情》:

大雨落漠邊,雨雹相間。

硬X衛星掛塔尖。

中午星箭對接完,令人心擔。

往事36年,氣球肇端。

風雨拼搏苦與甘。

成功就在風雨後,星系蒼天。

“領先世界的新目標和新任務必在中國實現

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建成30週年研討會的展板前(2018.10.22)

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建成30週年研討會的展板前(2018.10.22)

在同事和學生眼中,

王煥玉擔任高能所黨委書記的十多年裡,

黑黑的臉龐上總是一副憨厚的笑容,

非常和藹可親,一點架子都沒有,

說話坦率、真誠、有修養。

他的同事這樣回憶他:

他永遠都是面帶微笑地

與每一位同事、同學打招呼,

他好像認識所裡的所有人,

他的微笑令人感到真摯而溫暖,

充滿了親和力。

他也是我在食堂碰到次數最多的領導……

參加高能所職工運動會(2008.10.16)

參加高能所職工運動會(2008.10.16)

航天項目不比地面項目,

有高風險的特點,

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高風險就意味著作為指揮的

王煥玉要承受比別人大得多的壓力。

可不管項目有多難,

困難有多大,

他始終是身先士卒頂住壓力,

帶領著年輕人,

不知熬過多少個夜晚,

不知忍過了多少次病痛,

才換來了現在的成功。

暗物質衛星在軌測試階段與學生一起值班(2015.12.20)

暗物質衛星在軌測試階段與學生一起值班(2015.12.20)

他的學生驚聞噩耗,

悲痛地說:

每次見他拖著疲憊的身軀,

和我們一起在旅途中奔波,

都倍感心疼。

本以為他去年退休了,

可以好好休養了,

誰又能料到今天。

王煥玉曾說過:

終點就在那開始的地方!

今天,王煥玉雖然離開了,

但是他的同事和學生們,

則會繼續前行,

將中國的x射線事業向新的高度邁進:

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

增強型X射線時變與偏振空間天文臺等

領先世界的新目標和新任務

必將在中國一一實現!

探月功臣倒在講堂 遺言竟是:對不起 項目取得的成果沒有講完

每一個大國重器的橫空出世,

都讓我們驕傲和自豪,

可這份榮耀對於背後的科學家而言

可能就是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的

艱難付出。

此刻,我們更願意相信,

掠過月球,飛到星際,

王煥玉教授在遙遠的那裡,

找到了他心靈棲息的地方。

探月功臣倒在講堂 遺言竟是:對不起 項目取得的成果沒有講完

希望科學家們奮戰在科研一線的同時,一定要保重身體,有了健康才一切!

同時,我們呼籲國家及相關機構高度重視科研人員的健康!

因為,每一個“巨星”隕落都是黨和人民的重大損失!是所有中華兒女最心痛的消息!

向王煥玉以及所有偉大的科學家致敬!

對不起,文章很長,而且複製的照片都沒有顯示,轉到步行街只是想讓更多人知道這位老師。

這些年,他一直堅守在科研一線,幾十年如一日的帶著我們年輕人加班,每天十一點以後才離開實驗室,我們的科研項目被國外技術封鎖,經常碰到難點,項目進度拖延,每次開會,他總是代替我們挨訓,項目取得成功,他總是把功勞歸到我們年輕人身上,我們所2000人。任何人工作上有不懂的問題都可以在食堂吃飯時去問他,他總是耐心回答,當場講解不完的,還會發郵件補充參考資料。

這些年,他太累太累了,所以才直接倒在了講堂。我知道這很像勞模宣傳稿,但真的有這麼一個憨厚朴實的老人,默默無聞的奉獻了幾十年,為祖國留下燦爛的空間成果,和龐大的科研團隊。

所以我冒昧把文章轉載,只是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有這麼一個老人走了。

謝謝大家花時間讀這些文字!謝謝!

探月功臣遺言是今天不舒服,對不起,項目取得好成果沒有講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