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大股東把股票都質押了,套現了幾十億,任其股票下跌,是不是不看好自家公司的變相減持?股民該怎麼辦?

蓑笠翁31473457


實話實說,股票質押是我國股市2018年面臨的最大挑戰,沒有之一,這是最大的內部問題,而外部問題多半來源於中美貿易摩擦。

但是這個內部問題不像題目描述的那麼不堪,就是大股東任由下跌,整個質押過程其實來源於一個重要的事件就是國內去槓桿,降信貸,這導致很多銀行信貸額度縮水,而很多企業得不到貸款,那麼質押股票則成了唯一選擇。

質押為什麼?因為企業沒有了流動性,沒有了錢支撐企業運轉(以往靠貸款就可以)。那麼質押就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不排除少量的傢伙的為了套現而質押的,但大部分的企業主還是願意看著自己的企業成長而不是肢解了它)但是事與願違,股市由於外部原因導致急速下跌,那麼質押的股票就面臨平倉,可以企業本身已經沒有流動性,那麼大股東就算想回購也不可能了啊,因為自己沒有錢了,經營都是依靠質押來了(部分質押用於併購其他機構等等)。

所以,大股東大部分人臉還是鐵青鐵青的。

那麼股民怎麼辦?其實就目前情況,承受能力差的股民可以直接出場了,別合計就是長壽秘方,但是願意拼搏的呢?抄底估值低的股票,漸進式的抄底,而主要過度質押的機構,這個一般都在股票軟件中能看到,那麼這樣的情況,儘量減少增持,避免出現平倉而導致的踩踏。

其實我們目前的市場內需不足,外需被限制,確實有點茶壺煮餃子的風格,但是我相信我們不但偉大還巨大的祖國能夠堅持過去,度過難關。


張小帥說理財


別看上市公司大股東賬面資產幾十上百億的,這都是按股票價格x持股數算出來的,並不是實實在在的現金。馬雲371億美元身價,他能一次性拿出100億人民幣麼?肯定不可能,10億不周轉一下都可能有難度。



但企業上市了,不管什麼原因成為大股東的,身價總是有了,不管是自己生活還是其他投資用途,對資金的需求也就更多,一面是賬面上有錢,一面是需要錢,把賬面上的錢變成實實在在的錢就顯得非常有必要。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賣掉一部分股份換成錢,但對於上市公司高管減持這件事情,證監會管理的非常嚴,有專門的高管減持規定,對高管什麼時候可以減持,一次最多減持多少等做了明確規定。2017年5月27日發佈的《高管減持新規》 更是做了細緻規定。

比如大股東在連續90日內減持股份總數不得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比如公司上市一年內高管不得減持公司股份等等。這一系列的目的是為了穩定股市,因為大股東減持往往都會被市場充分解讀。比如馬化騰減持1%騰訊股份,市場上會怎麼認為?

哎呀,馬化騰都減持了,說明現在的股價是高點了,說明他對騰訊未來發展沒有信心了,要不然為什麼會減持呢?1%尚且這樣,更何況持續減持更多股份呢?



所以一般情況下,公司大股東大筆減持都會被市場認為是對企業未來缺乏信心的表現。

但大股東又需要錢,怎麼辦呢?

股權質押給大股東提供了非常好的股份變現機會。既不用經過證監會,也不會引起市場恐慌,所以股權質押成為很多企業大股東股權變現的方法。

原因也是有兩種,一是拿出現金再投資,二是對自家公司未來經營沒信心。就目前的情況看,更大概率是對公司未來沒信心,所以遇到這樣的公司,坤鵬論建議你也不要買了,大股東都沒信心,你憑啥能力挽狂瀾?


坤鵬論


這個問題確實存在,而且對於國家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這裡邊有很深層次的原因。別管什麼商業項目,最終的目的就是獲取豐厚的收益,這是最根本的顛撲不破的真理。

那麼公司上市也是一樣,很多公司為了上市花費了巨大的成本,其實看重的就是上市公司的溢價效應,很多公司在沒上市之前,默默無聞,沒有人關注。實現了上市融資之後,那就是烏鴉變鳳凰,公司的市值翻著倍的往上漲。如果看一下最近上市的公司,有的股票出現13或者14個漲停,讓很多大股東在一夜之間成為了市場的佼佼者,資產翻了多少倍。



付出就要有回報。在股價處於高位的時候,大股東減持一部分股份或者把股份質押換取資金,也是一種商業行為,至於說對於未來公司前景發展看不看好,那是另一種態度,這裡就不便評說。

雖然管理層對於大股東抵押和減持有比較嚴格的規定,在合法的範圍內,確實有這樣的通道,對於背後的目的或者想法,那就因人而異,因事而異了。但對於普通股民來說,A股市場是一個投機行為比較濃厚的證券市場,普通股民基本做的都是價差收益,也就是所謂的炒股,只要你能夠在股票中獲得了價差,至於這支股票未來發展有沒有前景,大股東有沒有信心?這些都不是你所要考慮的問題,你只要能夠做到最簡單的低買高賣就可以了,至於說百年企業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小散李大鵬


評論員門寧:

大股東質押,並不代表大股東不看好上市公司的發展,質押本質上還是一種借貸行為,只不過是用了自家的股票做抵押物而已。

總體而言這種行為是中性偏空的,質押的潛在用意就是換取流動性,類似民間抵押貸款,一定程度上表示大股東或企業現金流不充裕,需要通過質押股票來緩解。質押率越高,說明大股東資金鍊越緊張,越容易出風險,今年就有不少大股東質押爆倉。

當然也有另外一種說法:當機構勾結上市公司高管大股東一起坐莊時,就會把股份抵押!目的就是一個可以讓機構放心做莊。股票都抵押啦,誰來砸盤?說白了就是大股東對機構的一種變相的承諾!

多數大股東是擔心質押爆倉的,因為這些股票是他們的主要財產,決定了對公司的控制權。當質押爆倉時,他們失去的不僅僅是財富,還可能是公司的控制權。

股民們該怎麼辦呢?可以研究一下大股東質押的資金用途,如果是用來支持上市公司發展,反而可以看作利好。


首席投資官


對於這種高比例質押的大股東,我覺得有一個算一個,股民能做的事情就是趕緊跑,一分鐘都不要多停留。

原因很簡單,一個公司的大股東把股票都質押了,套現了幾十億,有且只有兩種可能性:第一,大股東上市就是為了套現的,上市完成就打算把股票賣掉自己逍遙快活去,但是限售股又不能立刻賣掉,只好把股票質押了,搞變相減持;第二,大股東是想認真經營公司的,怎奈何公司確實不景氣,現金流出了很嚴重的問題,逼得大股東只能把股票都質押了,設法融資來救場,可惜公司還是扶不起的阿斗,所以股價才會一直下跌,大股東也回天乏術。

上面這兩種情況,第一種不用多說了,這種公司應該早點從A股退出,大股東也應該被問責,因為他上市融資的目的不純,如果涉嫌欺詐上市的話,還應該讓大股東賠償受損失的股民;第二種的話,大股東倒是想把公司救活,問題是就算大股東真把公司救活了,也一定會花費很長的時間,股民沒必要一直把資金浪費在這種渺茫的希望上,還是用腳投票,配置龍頭公司熱點股票為佳。


速讀財經


眾所周知,今年股市大跌元兇之一,就是大股東股票質押率太高,普遍都是90%以上,有些甚至達到99%。

比如今年10月份,東方園林就因為質押率太高,引發流動性風險,引起廣泛關注。

這段時間,許多國資接盤上市公司,也未必沒有救市的意圖。證監會也開始鼓勵私募基金購買上市公司股票,避免股市崩盤。


當然,股東進行股票質押,美其名曰:融資。這是可以理解。畢竟,資本市場本就是提供融資通道的。


但是,真的是通過質押來低成本融資,助力企業發展;還是真的不看好自己的企業,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無論如何,這確實,相對普通股民而言,實乃無妄之災。我們除了低買高賣之外,唯有多渠道瞭解企業實際情況,但信息不對稱貌似又是硬傷。


胡兄財觀


A股市場,上市公司質押自己股票的情況是路人盡知的事情。我查看了一下上交所在今年6月份的一篇公告。

按照上交所的說法,上市公司質押股票情況,並不普遍,數量也不大,只是總市值的3%,總體可控狀態。

而同一個月份來自另一份調查指出的情況卻大相徑庭。

據這篇文章的說法:根據第一財經統計,A股沒有進行股權質押的上市公司佔比2.8%今年上半年滬深指數持續下探,數據顯示有404家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股票質押觸及平倉線。

我的問題是你信哪個?我們要求一個公開公平的市場,公開是信息公開,而這種公開不是造謠。我不想追究這裡誰錯了。但是這文章掛在這裡,我相信會成為日後算賬的依據。


上市公司控股股東高比例質押,平倉風險引起市場的警惕。接近監管層的人士指出,控股股東高比例質押爆發平倉風險,極易波及上市公司,直接影響公司生產經營和控制權的穩定性,公司股價也往往大幅下行,嚴重損害中小投資者利益。

總體套現的數字不是查不出,只是查不準。因為在每家上市公司的數據裡,都能查到股權質押的情況。可以自己去一家家查,去統計。我想,這也應該是一個股民的基本工作之一吧。你在這個信息不公開,不公正,不對稱的市場裡,要想賺錢,需要有更紮實的功底。

說起來上市公司在IPO的時候,1塊錢的資產,賣出了20塊錢的價格,資產被放大了20倍,它再喊缺錢,這是不太可以理解的。而缺錢的數量幾乎之大又是不可以簡單理解得了的,A股質押的總市值達到近6萬億。就上市公司需要發展而缺錢和上市公司發起人和持股人,他們看中的是20倍或者以上的增值部分之間,我寧願相信後者。

最近又一個消息證實了我的猜想。


有386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離職了。你秒懂了吧。人家跑了。不能賣的資產,人家可以抵押,抵押完了,不贖回,最終寧可不要這個位置,他們要的是什麼,錢。簡單明瞭。

至於股民怎麼辦,我想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堅決的答案。我這裡不用給你提示了吧。


大舟財經觀


這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


為什麼A股市場牛短熊長,就是因為A股的抽血效應,大股東減持就是其中一臺。源源不斷從股市抽血出來,股市怎麼能漲的起來呢?


理論上說,大股東是最瞭解公司的,對公司的經營是有話語權的,那麼就應該好好經營公司,再按比例給股民分紅,這只是理論上;現實中,很多企業上市後,無節操的減持,無節操的清倉式減持,無節操的變相減持,都已經套現了,還有做好企業做強企業的慾望嗎?倒黴的還是中小散戶,散戶也是認識到這一點,那麼就不再長期持有,而是炒作,所以A股變成這樣,是誰的錯,大股東難辭其咎!


所以遇到這種問題,一旦有大股東減持的,搞清楚原因,散戶只能是暫時迴避!



螞蟻搬家周進文


大股東股票質押要與企業負債一起分析才有意義,一邊資不抵債,一邊股權質押,本質就是欺騙,應該讓股東們和投機客、騙子們在圈定的籠子去玩,隔絕其與債權的如何聯繫。舉例說明如下:

1、股東投資100,全部買了資產,上市之前資產抵押打5折,從銀行借錢50元,現金增加50元。參見廣大小微企業的故事。

2、後來生意做大了,店大欺客,應付貨款50元,現金增加50元。參見金立的故事。

3、有了現金好做事,繼續第一步、第二步,美其名曰快速擴張期,如果利潤率還可以,那就上市去吧。參見李寧的故事。

4、企業紅紅火火,銀行也興奮,以後資產抵押按100%給你錢,而且再還給你一個信用額度,爽吧。參見證券公司輔導上市的故事。

5、20倍估值上市,但是有限售期,那就打個折,四折總有人願意接受吧,100*20*0.4,哇塞800元,有沒有那個上市公司,關我毛線事。參見樂視的故事。

大家看明白了嗎?本來是股權對應資產,但是在這裡卻被徹底打斷了,產生了虛擬經濟的概念。小貸公司的通行做法是,企業質押股票,同時抵押等額的資產,雙管齊下,怎麼輪到上市公司這裡,遊戲規則就變了呢?其實是某些管家大人們唯利是圖,失去了經營底線,掛貸款或理財的羊頭,合夥行欺騙的勾當,如果按銀行經營範圍及風險管控要求,本質已經是違規操作,可我們的監管部門視而不見,不鬧點動靜出來,打死都不理你。

所以說,離開了資產的股權(計價符號),勢必會演變成吞金的魔獸,強行進行社會財富二次分配,比特幣的故事有得一拼,另一種變體是我們熟悉的土地財政,拼命附體到土地價格中,以通貨膨脹的方式,悄無聲息的幹活。


弋焱之日


大股東質押所有的股票,這不屬於變相減持,這是屬於金融槓桿,質押股票出來的錢如果是用於公司經營發展,那麼還有情有可原,因為這些大股東的目的是為公司。

但是某些上市大股東質押後獲取的資金則是為了自己的揮霍,這就不能理解了,而且這在成熟的資本市場也是少見的。其實這是A股一直以來的弊端,只要是上市公司,不但可以輕鬆獲得銀行貸款,還可以通過股票質押向券商等金融機構獲取更多資金,這種行為是A股遺留下來的頑疾。

在這以前的股票數量僅為2000只,質押股票的上市公司還是少數,但是到今年,股票總數3600家,其中大股東質押了的公司近2000家,這是一個及其嚇人的數字,2000家啊,一旦發生連鎖的平倉效應,對於A股將是不可承受之重,無異於第4次股災。

如果股市是走上升趨勢,那麼這些質押盤就不會出現危機,但是狗血的2018年,一直處於下跌之中,很多大股東都是在高位質押的,所以在10月份逐漸爆發了質押平倉的危機,後面是管理層牽頭來解決質押問題,而且目前也正在進行解決中。

大股東質押問題短期內是得不到徹底解決的,對於我們普通的股民來講,儘量避免在那些大股東質押的股票上去投機、投資,國資控股的上市公司都是沒有質押盤的,其他的可以到滬深交所查詢得知。

珍惜血汗錢,遠離大股東質押盤的上市公司!


請大家點個贊支持下,也歡迎大家留言共同探討,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