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夫妻一辈子分多聚少,老年终于相聚,匆匆一生,意义何在

小小说:夫妻一辈子分多聚少,老年终于相聚,匆匆一生,意义何在

1

一个白发苍苍的妇人进门来了,肩上担着一担行李。

屋里有五个大人和好几个孩子,其中一个也是白发苍苍的男子,是这个女人的丈夫;另外还有两个中年女子和两个中年男子,是他们的女儿和儿子。

他们都站了起来,脸上挤出些微笑来迎接这位妇人。白发男子对孩子们说:“她,就是你们的奶奶、外婆。”

那些孩子们听说是奶奶或者外婆,就欢呼起来,围了过去,投去了好奇的、看新鲜的、以为有什么好吃的目光。大儿子接下了这担子。白发妇人笑呵呵的,看着这些孩子。她一个也不认识,但她知道都自己的孙子。

白发男子吩咐大女儿:“大女儿,去杀只鸡吧,妈妈回来了,为妈妈接风洗尘!”

大女儿应声去抓鸡了。

他们,就都围着妈妈说话。问妈妈这些年过得好吗,之后感叹时间过得快,一晃就是三四十年。

小小说:夫妻一辈子分多聚少,老年终于相聚,匆匆一生,意义何在

2

他们这一家,向来都是“有钱人家”,但同时又是吝啬的一家。在白发男子父亲那一代,就已经开始发家致富。

那时候,村里几乎没有人家养母猪,而他家却养了三头,而且养得很肥,母猪每生产一窝都有十几头小猪。

养母猪工夫多,辛苦,他的父母克勤克俭,不怕辛苦,硬是把猪养得又肥又大;他的父母不但养猪,还收购肉桂叶来蒸肉桂油。

以前,在这个地方,肉桂油是最昂贵的一种“农副产品”。

虽然这么努力、辛苦地工作赚钱,但他们的生活却很吝啬,好吃的不舍得吃,好用的也不舍得置。

他们的钱,都存进了银行里,

父母的勤俭影响了白发男子的一生,因此,他平时的生活也是非常勤俭和节约的。当年,他娶了现在的白发妇人后,父亲患病去世,母亲也日渐苍老,最后也去世了。

就是在改革开放后第十几年,他们的四个孩子已经上初中或者高中了。他们把以前存的钱取了出来想在镇上买一块宅基地,但是发现钱少得可怜。

这些从他们父母就开始攒下来的钱,现在居然不够买一块宅基地了。而在数年前,他们的这些钱,不但可以买一块宅基地,还可以把楼盖了。

因为什么,因为他们的钱贬值了。比如以前五块钱可以买一斤猪肉,现在要十七元。

他们的孩子上初中或者高中后,不用要大人在家专门照顾。他们夫妻就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双双外出打工了。

他们,曾经在过同一间厂打要,但是很多时候他们都是各处一地。毕竟很多厂都不同时适合他们。直至后来,白发男子去了另外的城市打工,因为那里有更适合他并且工资更高的工作。这样,他们夫妻俩一别又是二十多年!

小小说:夫妻一辈子分多聚少,老年终于相聚,匆匆一生,意义何在

3

现在,他们再次相聚,已经是白发苍苍、儿孙成群!白发男子看着妻子白发妇人——她苍老、憔悴。但在他的心里,仿佛并没有什么波澜,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两地分居,使他们觉得他们之间 只存在一丝亲情牵连而已。

她即日漂亮的容颜已经找不到一点儿痕迹——她年轻时是多么漂亮啊!她在割禾时,几个光棍都站在田边没头没脑地说话,其实是想看她,还边看边咽口水。那时他是最讨厌那些光棍来看她老婆的,但又不好意思赶人家。

经过他们二十多年的“奋斗”,他们已经在镇上买了宅基地,也盖了楼,没有装修就入住了。不知道他们把钱储蓄起来了还是为了供孩子们上学而伤的“元气”还没有恢复过来?

可是,他们的子女已经读书出来多年,除了一个小女儿未嫁之外,其它都已经成家立室了,按理说不用他们操心了。还是,他们又把钱存起来了?难道他们上次的家庭存款遭贬值的事还没有吓倒他们?

她说:“这么多年不在家,变化好大。老村里一户都没有了,全都搬走了。一些光棍也死光了。”

他说:“你看看我们年轻时的照片,简直是一对金童玉女啊,现在都已乌发染霜,你说变化能不大吗。”

之后,他们都说不出话来,沉默。这一辈子,他们真正在一起的时间太少。现在老年相见,在一起了,只觉得是两个又熟悉又陌生的人。这样分着过差不多一辈子的夫妻, 为了“生活”,不知道意义何在……

小小说:夫妻一辈子分多聚少,老年终于相聚,匆匆一生,意义何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