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8年乳業表現:高層換血、上游動盪……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周子荑)2018年已經過去,各個行業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年終盤點。回顧2018年我國乳製品行業,表面上看似“風平浪靜”背後卻“暗流湧動”。無論上游牧業、液態奶領域、奶粉細分行業都在上演著一出出大戲。上游幾家牧業公司不斷“搶鏡”,奶粉行業新政實施效果初現。此外,縱觀整個2018年,多個乳企都在經歷高層換血,或是經歷變革,或是加速調整。一切都在悄無聲息中發生變化,未來各個領域的廝殺或將更加激烈。


盤點2018年乳業表現:高層換血、上游動盪……


分化加劇

縱觀整個乳業,龍頭企業實力增強,中小企業仍處寒冬,整個乳製品市場分化加劇。乳業專家宋亮對中國商報記者介紹說,乳業市場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具體而言,當前乳業市場的總產值大概有3800億元,行業前五名的乳企產值達到2200億元,前五名的市場份額達到近60%,比2017年的50%提高了很多。

從乳業三季報來看,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伊利”)、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蒙牛”)兩大龍頭業績穩步增長。數據顯示,伊利前三季度實現營收608.46億元,同比增長16.73%;實現淨利潤50.47億元,同比增長2.24%。蒙牛上半年實現營收344.7億元,同比增長17%;淨利潤15.62億元,同比增長38.5%。

2018年前三季度,澳優乳業中國有限公司預計實現營收37.82億元,同比增加38.6%;同期淨利潤4.56億,同比增加106.5%。健合集團前三季度嬰幼兒配方奶粉實現收入32.7億元,同比增長23%。君樂寶乳業集團預計2018年整體收入增長28%以上。

不過,眾多區域乳企業績並不理想。數據顯示,河南科迪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前三季度營收和淨利潤的增幅分別為6.81%和4.7%;而廣東燕塘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則出現了淨利潤-38.97%的負增長;皇氏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出現了4416.3萬元的淨虧損。

對於行業兩極分化的原因,宋亮坦言,很多區域中小乳企一方面面臨外資乳企的壓力,一方面面臨伊利、蒙牛等巨頭渠道擴張的衝擊,加上自身的市場和渠道能力尚沒有升級,自然業績不斷下滑。

“而處境惡化最明顯的包括上游養殖為主向下遊擴展的企業、中小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企業和固態乳生產企業以及以巴氏奶為主的區域性企業。”宋亮如是說。

高層換血

2018年,貫穿行業的一件大事就是多個企業高層換血。資料顯示,貝因美嬰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貝因美”)和新疆西部牧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部牧業”)都進行了高層的“換血”。

貝因美於2018年3月15日宣佈聘任謝宏(貝因美創始人)為貝因美集團總裁併即日起生效。隨後,貝因美髮布公告宣佈聘任包秀飛擔任貝因美嬰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並於7月1日上任。

而西部牧業“保殼”的“掙扎”更為激烈。2018年10月10日,西部牧業連發八條公告,其中六條涉及公司人事變動。公告顯示,西部牧業收到副總經理陳建防、姜梅,財務總監張予惠的書面辭職報告,三人因工作調動,特申請辭去在公司及下屬公司擔任的任何職務,辭職報告自10月10日送達公司董事會時生效。

而除了貝因美和西部牧業,還有一家乳企同樣在2018年出現了高層大換血,這就是我國乳業排名第三的上海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明乳業”)。資料顯示,8月21日晚,光明乳業對外公告稱董事長張崇建和總經理朱航明因工作原因從光明乳業離職。此外,光明乳業同時宣佈,同意提名濮韶華為第六屆董事會普通董事候選人,任期至第六屆董事會任期屆滿止。

資料顯示,貝因美和西部牧業新任高層上臺後都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包括公司文化、銷售團隊、經營權等多個方面。光明乳業新任董事長濮韶華在近期對媒體公佈了光明乳業2019年將推出冷飲等新品,還將做一些跨界產品的嘗試。

上游動盪

2018年,幾家上游牧業公司都處於動盪之中。資料顯示,2018年上半年,西部牧業出現淨虧損4162萬元,這迫使西部牧業開始出售部分資產。2018年7月份,西部牧業曾兩次召開董事會,決定出售公司持有的總計16家全資和聯營的奶牛、肉牛養殖公司股權,兩次交易的轉讓價格分別較賬面價值高3118萬元和2887萬元。

而中國聖牧有機奶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聖牧”)出售資產等新聞更是頻見報端。資料顯示,2018年9月,為了減少開支,中國聖牧宣佈放棄部分牧場的認證;2018年上半年中國聖牧實現淨虧損11.86億元,同比下滑1003%;日前,中國聖牧再次發佈了盈利預警,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國聖牧將錄得約10億元的虧損。

此外,2018年12月23日,中國聖牧與蒙牛簽署投資協議,擬3.03億元向蒙牛出售內蒙古聖牧高科奶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聖牧高科”)的51%股權,其餘49%仍由中國聖牧持有。出售下游資產被看做是業績頹勢下中國聖牧放棄下游主導權的退守之舉。

而與中國聖牧同期出售資產的還有中國現代牧業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現代牧業”)。資料顯示,2018年12月31日,現代牧業發佈公告稱,其間接非全資附屬公司現代牧業(塞北)擬以626.79萬元的價格,向蒙牛附屬公司蒙牛(包頭)出售閒置資產。

不過,上游牧業大蕭條的境況在2018年底略有緩解,2018年10月份以來,原奶價格有所回調。據山東地區一位小型牧場主對中國商報記者坦言,2018年10月份之前奶價比較穩定,從10月份以後開始上漲。目前來看,企業對牧場收奶量兩噸以上時,收奶價在3.7元/公斤-3.8元/公斤,收奶量低於2噸時,收奶價在3.5元/公斤-3.6元/公斤,總體比去年漲了0.5元/公斤。

宋亮坦言,奶價的上漲對上游牧業有一定的利好,不過奶價上漲太慢且上游養殖成本太高,上游養殖行情不會有明顯改觀。

奶粉新政效果初現

上游養殖行業慘淡經營,而下游奶粉行業廝殺加劇。據瞭解,2018年是嬰幼兒配方奶粉新政實施的第一年,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底,共有1195個配方通過註冊,大約還有500多個配方還在審批中。

對於奶粉新政實施首年的效果,宋亮認為,奶粉新政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高行業准入門檻、規範企業安全生產和提高專業研發能力的作用,對於品牌限制也有效果,不過,這些優勢直接惠及到第一批通過註冊的奶粉企業身上。

“目前來看,嬰幼兒奶粉市場的主要變化包括奶粉行業的集中度明顯提高,消費者對於奶粉品牌的意識和忠誠度明顯提升,渠道經銷商逐漸退出市場等幾方面。”宋亮如是說。

確實,一位河南開封地區的母嬰店老闆對中國商報記者透露,他們門店的產品多是伊利、飛鶴、貝因美、聖元、完達山等大品牌。2018年以來,客戶感覺奶粉把控嚴格了,讓寶寶喝著更放心,在購買上也更放心、理性。“作為渠道商,我們也更容易推薦。”

而隨著大量的中小品牌退出奶粉市場,奶粉市場廝殺更加激烈。很多經銷商曾對中國商報記者透露,隨著很多大品牌全國化進程加快,反而感覺品牌貌似更多了,經銷商的日子也更難過了,無論國產奶粉還是進口奶粉,品牌都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