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後三集看哭,發現和《延禧攻略》異曲同工

《甄嬛傳》播完的時候,聽說有姐妹篇《如懿傳》,內心頗為期待。在等待開播的幾年內,斷斷續續看了小說《如懿傳》,只看到如懿封后。不忍再看下去。

今年暑期《如懿傳》播出,耐著性子看了前幾集,感覺實在粗製濫造。憤然不再看了。兼著惋惜周迅演瞭如懿,把自己多年來的古靈精怪的形象全毀了。

因為網上很多比較《如懿傳》和《延禧攻略》中“如懿斷髮”這一情節的,便想著再看一看。

《如懿傳》後三集看哭,發現和《延禧攻略》異曲同工

《如懿傳》後三集看哭,發現和《延禧攻略》異曲同工


查到是81集。打開看去。

果然是演得很出彩。

皇帝和妓女廝混,如懿前去阻攔。

一面是皇帝說操勞半生,為什麼不能要片刻的逍遙?一面是如懿說,正因為操勞半生,不能因為這片刻的逍遙毀了清譽。

兩個人都很氣憤。誰也說服不了誰。

那一刻的如懿,面對的並不是至高無上的皇帝,而是自己的丈夫。因此,沒有卑微和服從,只有坦白和失望。

同時,那一刻的如懿十分犀利,不但是壓抑了多年的委屈噴薄而出,而且一針見血地撕開了許多溫情脈脈的面紗。

比如皇帝說她,沒有孝賢皇后的謙恭柔順,如懿卻指出:孝賢皇后在世時,未見你對她如何好。她去世了,你又每每懷念,不過是在表演自己的深情罷了。

或許如懿,她早就看穿了皇帝的真面目,只是總想著有一天他能回頭吧。當她真實說出自己想法的一刻,她

已然放下,一切皆輕鬆了。她斷了發,給逝去的青櫻和弘曆。深宮之中,人人皆道她再無出頭之日,於她自己卻不過是解脫。

她沒有選擇死。而是策劃了復仇。用最後的力氣,策劃了令妃計謀的敗露,為令妃害死的亡靈縫製經幡。以至於上屆冠軍甄嬛對她的評價是“敬服”。

甄嬛是這樣說的:


《如懿傳》後三集看哭,發現和《延禧攻略》異曲同工


一入深宮數十載,看慣了人人為名,為利爭鬥,只有如懿,所為只是一個情字。

嫁給寶親王是情,做側福晉是情,為嫻妃被打入冷宮是情,做皇后也是情。因皇帝說萬人之上太寂寞,所以她寧願陪伴。

只是,沒有人相信她是無所求的。沒有人相信她計謀的背後,不過是想和她的少年郎到終老而已。

當一切塵埃落定。皇帝送還冊寶。她拒絕接受。

85集,皇帝終於忍不住來看她。她在院裡澆一盆綠梅,停下手來。面色平靜,毫無波瀾。皇帝問她可願意跟隨去木蘭圍場,她說自己身體不好,就不去了。皇帝說,希望待他從木蘭圍場回來,如懿可以重新接受冊寶。如懿依然平靜,問道:“可聽說過蘭因絮果?少時讀到,總覺遺憾。如今明白,花開花落自有時。圍場風大,一路保重啊!”她對他的愛,已死,情,卻不曾斷。只是這樣刻骨地傷過,再不可能重新執子之手了。

《如懿傳》後三集看哭,發現和《延禧攻略》異曲同工


她不要和他再有關聯。就連曾一起的畫,也要毀掉自己的那一半。如同他的生命中,從來不曾有過他……

最後這部分,周迅演得極好。演出了一個人的平靜、從容、無懼。那種來自內心的強大,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看得我老淚縱橫。看得我敬服。

我自然明白,這不會是一個深宮裡的真實的故事。

宮中所能容下的文藝腔,必是富貴中的。在一不小心就可能掉腦袋的環境裡,是不可能容得下這樣的情懷的。

但我仍然為之動容。


因為我想,走出深宮,走出這劇本身,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我們每個人,都活在別人定義的成功之中。而不知道,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麼。久了,也覺得那樣的追求不那麼重要。

甚至,當你並不追求他們定義的成功時,你被恥笑,不被理解,你成為一個人們眼中的LOSER。

只不過,即便是LOSER,知道自己要什麼的,和隨波逐流的,是不一樣的。

《如懿傳》和《延禧攻略》,雖然從兩個相反的方向講了兩位女主,但有一點是相同的,他們傾力塑造的女主,都是堅守初心的人。

只要堅守初心,即便失敗依然強大,不可侵犯,像如懿。

只要堅守初心,即便刷馬桶仍然志存高遠,如魏瓔絡。

人生說到底,都是一邊走,一邊丟失自己的過程。

假如《如懿傳》因為想表達這樣的主題而用力過猛,我選擇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