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蹺翻打行當全,青衣花旦文武生——我眼中的王敬先

王敬先,1932年出生,原名李水仙,回族,原籍河南開封朱仙鎮, 1942年入西安獅吼兒童劇團學戲,因性格活潑、開朗、倔強被老師重點培養武功,學習刀馬旦。樊粹庭便為她編導了《紅珠女》、《金山寺》、《雷峰塔》等武功戲。1950年返回開封后,我就看了她不少戲。並且當時我家住在家廟后街,因為她是住在家廟前街同學的表姐,使我有機會認識了王敬先。她到開封的三個“打炮戲”是《梁紅玉》、《滌恥血》、《三拂袖》,曾轟動開封。之所以能得到很挑剔的開封觀眾的承認,就在於她武把子特好,一般武戲好的演員常缺乏一條好嗓子,而她這一條也佔了這一條(雖然還嫌弱一些),這“兩好”加在一起使她很快掛起來頭牌。

踩蹺翻打行當全,青衣花旦文武生——我眼中的王敬先

她與當時在開封小有名氣的王韻生、強庭梁(也是她在獅吼劇團的同學)聯袂主演 “全武行”的戲是神話劇《九曲黃河陣》。戲中展示了她超群的武功,一招一式,出手不凡,幾處打出手都完成的乾脆利落,準確無誤。令人驚歎不已的是,她居然像男演員一樣,能翻起一串串又高又飄的跟斗,躍起如燕,落地無聲,漂亮至極。還有她那令人眼花繚亂的槍花,優美瀟灑的劈叉,都給人強烈的美感。後來看她主演的《楚紅女》(非《紅珠女》,由開封本地武生馮佔順陪演)等武打戲,也充分表現了她的武功功底,例如她和幾個男演員一起表演的槍出手,之間配合默契,她以嫻熟的技巧,或用腳踢,或用槍桃,以她為中心,使十杆銀槍滿臺飛舞,臺下觀眾無不瞠目結舌,掌聲一片,贏得了一個“滿場飛”的綽號。之後另一出以武旦應功的小戲《打焦贊》同樣精彩。遺憾的是沒能看到她主演的另一出武戲《獅子樓》,沒看到她反串武松,從壘起的桌子上面翻滾下來的精彩表演。不過知道1956年參加省首屆戲曲會演期間,打破院團限制,身為一團主演的她曾為她的老同學、二團主演關靈鳳參賽劇目《穆桂英掛帥》配過戲,在劇中飾演楊文廣(王素君飾演楊金花)。

踩蹺翻打行當全,青衣花旦文武生——我眼中的王敬先

敬先(左)同王素君在一起參加王秀蘭的追悼會

她從小練功成習慣,婚後上妝要勒腰又不注意,致使胎兒受損,所以她不得不改唱文戲和刀馬旦的戲,吃功很重武打戲就很少演出了。她1953年與王素君合作的《陳妙常》,可以說是她文戲中最成功的一出。1956年參加省首屆戲曲會演時,她與王秀蘭、王素君合作《王金豆借糧》更是達到了她們藝術的頂峰。很多人看過她主演的《桃花庵》、《梁山泊與祝英臺》、《孔雀東南飛》等大戲,甚至還包括《櫃中緣》、《小飛飛》這樣的小戲,她扮演的人物依然血肉飽滿,演唱嗓音亮麗、純正,字正腔圓,頓挫有致,說不清楚韻味獨具的特點。

60多個的舞臺春秋,作為武旦、刀馬旦演員年輕時付出的太多了,以致她留下一身傷病。王敬先老師畢生為戲曲而奮鬥而奉獻,就已經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享受了。在此祝這位被譽為“河南關肅霜”的王敬先老師和她的老伴身體健康!

-

踩蹺翻打行當全,青衣花旦文武生——我眼中的王敬先

王敬先夫婦晚年生活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