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司馬懿最大貴人,若無此人,司馬懿早被曹丕滅族!

歷史上人們往往把司馬懿與曹操同視為欺侮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者”的典型。但不管如此司馬家最終得到了天下,成為了三國最後的贏家。年輕時的司馬懿本是個膽小謹慎的書生,因為有“鷹視狼顧”之相,回頭看了曹操一眼,從此和曹家結下了不解之緣。

他被曹操強行徵辟為官,一腳踏入曹家暗流洶湧的奪嫡之爭。他運用謀略幫助曹丕一次次通過曹操的考驗,將曹丕送上太子位。他盡心竭力輔佐曹丕成為開國明主,開創新政、扶持士族、抑制宗室,為魏國的穩定富強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一路走來,司馬懿經歷了不少的大起大落。

此人是司馬懿最大貴人,若無此人,司馬懿早被曹丕滅族!

而這主要正是來源於司馬懿的“鷹視狼顧”之相,正因如此,曹操認為不可與其兵權,否則久後必反 ,心裡很忌諱。因此對曹丕說,司馬懿不是甘為臣下的人,必會干預我們的家族之事。但因曹丕和司馬懿關係很好,總是迴護他,而得以無事,於是司馬懿勤於職守,廢寢忘食,遂使曹操安心。

而曹操死後,曹丕繼位,但他並沒有聽取曹操的忠告,且論自身的資質而言,也遠不及曹操的深謀遠慮,因此他不僅重用了司馬懿,且死前給予了司馬懿實際的兵權,這期間司馬懿簇擁曹丕廢帝立位,其實也是借曹丕之手推翻漢室政權,重新設立新的政權體系。不過儘管如此,司馬懿也沒有到大權獨攬的地步。

此人是司馬懿最大貴人,若無此人,司馬懿早被曹丕滅族!

好在這時,司馬懿遇到他人生中的最大貴人,可以說若無此人,司馬懿早被曹丕滅族。魏明帝曹叡即位,對司馬懿陷入了即信不過又離不開的糾結之中。曹丕雖任命曹真、陳群、曹休和司馬懿四位同為輔臣,可面臨著諸葛亮的威脅,能夠與之抗衡的只有司馬懿一人。

曹叡在位,司馬懿將自己的才華發揮到了極致,他先後被任命為大都督、大將軍多次抵禦住了諸葛亮的北伐。而之所以說諸葛亮是其貴人,主要是因為要不是諸葛亮伐魏,曹魏上下又沒有人可以抵擋他。司馬懿肯定是不會被重用的,所以他也明白他自己這次會被重用,都是因為諸葛亮的原因。

此人是司馬懿最大貴人,若無此人,司馬懿早被曹丕滅族!

也就是說只要有諸葛亮一日在,司馬懿就必定能夠得到重用,但是如果諸葛亮不在了,司馬懿也就沒有可用之處,便會被無情拋棄,這一點司馬懿早就看的一清二楚,諸葛亮似乎一直打勝仗,很熱鬧,但最終司馬懿還是保存著實力,還是沒有被打敗,這就足以可以證明這一點。

而在後來司馬懿與諸葛亮長達7年的北伐戰場上,更是奠定了結實的政權基礎及經驗,而著經歷三代託孤輔主的他。多年政治經驗的積累,促使他培養了一群可靠精幹的羽翼臣子,也終於在後期掃除曹爽黨群之後,成功的從曹魏政權的幕後走向臺前。如同當初曹操以魏代漢一樣,以晉顛覆了曹魏政權。

此人是司馬懿最大貴人,若無此人,司馬懿早被曹丕滅族!

控制了幾乎整個天下,但司馬懿至死並沒有立自己為王。司馬懿這一生主要乾了兩件事,一是在諸葛亮六出祁山時與其鬥智鬥勇,雖說不止一次被蜀軍打敗,甚至險些命喪火海,但最後好歹還是在五丈原熬死了諸葛亮,讓諸葛亮收復中原、匡扶漢室的雄心壯志化為泡影。

二是在曹操的孫子魏明帝曹叡時期發起了“高平陵事變”誅殺大將軍曹爽等宗室把持了魏國的軍政大權,為其孫子司馬炎代魏滅吳奠定基礎。 最終天下歸晉,司馬家成為了最後的贏家,統一了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