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遊客稀少,這個千年石窟成中國名氣“最小”的世界文化遺產

提到甘肅旅遊,最先想到的就是絲綢之路,再是敦煌月牙泉和莫高窟。但作為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甘肅的歷史跨越了八千餘年,所遺存的文化寶庫可不僅僅只是月牙泉和莫高窟,就單一條絲綢之路就已經留下許多文明遺蹟,而這八千餘年的歷史,使得這塊西北土地更是豐富多彩。

因遊客稀少,這個千年石窟成中國名氣“最小”的世界文化遺產

但每一個來到甘肅旅遊的遊客,想必都不會錯過月牙泉和莫高窟,尤其是這莫高窟,它的名氣享譽中外,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但在中國,關於石窟的文明遺蹟有很多,其中最有名氣的有四個,除了敦煌的莫高窟,還有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以及甘肅天水的麥積山石窟。這四大石窟不僅是中國的瑰寶,更都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因遊客稀少,這個千年石窟成中國名氣“最小”的世界文化遺產

只是比起莫高窟、雲岡石窟和龍門石窟,這甘肅天水的麥積山石窟的名氣並不大。同為甘肅著名石窟,麥積山石窟不同於莫高窟以壁畫驚豔世人,但它以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世界,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雖說我對中國古代文化尤為興趣,卻一直沒有機會去看看這四大石窟,不曾想看得第一個石窟就是麥積山石窟。

因遊客稀少,這個千年石窟成中國名氣“最小”的世界文化遺產

麥積山位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是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酷似麥垛而得名。其石窟始鑿於東晉十六國的後秦時期,歷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不斷的開鑿營建。如今保存大小窟龕221個,造像7800餘身,壁畫1000餘平方米。是公元5-18世紀佛教沿絲綢之路關中盆地西出口地帶傳播和發展的典型佛教石窟寺。

因遊客稀少,這個千年石窟成中國名氣“最小”的世界文化遺產

該石窟是古代絲綢之路文化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不同時期鑿刻的佛像就可以清晰的看出當時文化環境的差異,且有的佛像還具有異域風情。在當時,麥積山位於東西南北交通的要衝地理位置,既受到中原北方等主流石窟的影響,也受到南方和西方文化的輻射。

因遊客稀少,這個千年石窟成中國名氣“最小”的世界文化遺產

雖說是冬季探訪,還下了一場大雪,但白雪皚皚的山林之間,遙望石窟和僅觀每一尊佛像都令人歎為觀止。一眼望去,蒼穹之間,這古老的藝術、建築、宗教等多方面的古代文化不僅令後世驚歎瞻仰,更是困惑在如此陡峭的崖壁上,古人是如何完成佛像鑿刻的?

因遊客稀少,這個千年石窟成中國名氣“最小”的世界文化遺產

在開放的石窟中所看到的那些佛像主要是泥塑為主,但也包括石塑、石胎泥塑和木雕,總歸為四類,數量共有7800餘身。其中泥塑的內容最為豐富,題材也十分廣泛,重要的時代特色非常鮮明,如後秦和北魏的佛像形象就極為分明,其造型差距甚大。

因遊客稀少,這個千年石窟成中國名氣“最小”的世界文化遺產

整個石窟分東崖和西崖,東崖的石窟以涅槃窟、千佛廊、散花樓上的七佛閣等最為精美,其中七佛閣上方的壁畫也具有神秘感,如一匹紅色的馬在不同的方向看,其馬首的朝向也有所改變。

因遊客稀少,這個千年石窟成中國名氣“最小”的世界文化遺產

而西崖則聚集著萬佛堂、天堂洞、121窟、123窟、127窟、165窟等最有價值的洞窟。其中天堂洞是兩崖上最高的石窟,窟內全是大型的石刻造像,中間一尊,高1.95米,左右兩尊,高1.28米,每尊像約有二、三噸重。

因遊客稀少,這個千年石窟成中國名氣“最小”的世界文化遺產

如果說敦煌是一個大壁畫館的話,那麼麥積山則是一座大雕塑館,以其明顯的反映中佛殿建築形象的石窟形式、最早期的經變畫等遺蹟成為絲綢之路佛教藝術自東向西影響轉折性階段的重要文化遺產。

因遊客稀少,這個千年石窟成中國名氣“最小”的世界文化遺產

因此去甘肅旅遊千萬別錯過麥積山石窟,否則真的挺可惜的。儘管我還沒有去看過莫高窟,但昔日也在書上對其有所目睹,只是這麥積山石窟卻真的是中國四大石窟中第一次有所耳聞,慚愧之餘,不禁為這千年遺產又感到自豪。

因遊客稀少,這個千年石窟成中國名氣“最小”的世界文化遺產

這裡的雕像,大的高達16米,小的僅有10多釐米, 每一座佛像都十分精緻,其服飾的精美程度令人久久移不開目光,而佛像周邊的石窟牆上的一些壁畫也教我驚訝不已。

因遊客稀少,這個千年石窟成中國名氣“最小”的世界文化遺產

曾在新疆的吐峪溝千佛洞就見識過古人的壁畫藝術魅力,雖遭德國人大肆切割盜掘,但從殘留的壁畫遺蹟上仍是看出整塊壁畫的精美。如今在麥積山石窟看到這般震撼的塑像和壁畫,激動之情難以掩藏。

【以上圖片經允許拍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