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從“半路出家”到“家喻戶曉”(二)

连载|从“半路出家”到“家喻户晓”(二)

连载|从“半路出家”到“家喻户晓”(二)
连载|从“半路出家”到“家喻户晓”(二)

庫玉祥

60後,曾做過6年搬運工人。通過自學考試獲得大學中文專業文憑。1990年加入公安隊伍,作過刑警,當過獄警,現為牡丹江公安文聯主席。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公安部全國公安文聯理事、牡丹江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已發表、出版各種體裁文學作品300餘萬字;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險象環生》、《隱形罪惡》等五部,部分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

连载|从“半路出家”到“家喻户晓”(二)

01

已年過五旬的劉竹林,出生在磨刀石鎮團山子村。父母都是從山東闖關東過來的地地道道的農民,兄弟姊妹共8個,劉竹林排行第5 ,地少人多,家境十分貧寒。

好在堅韌的父親堅持培養孩子唸書。父親對劉竹林說,要想改變命運,只有學習。

劉竹林從小就刻苦學習,1984年,劉竹林考入牡丹江師範學校,成為村裡第一個中專生。在校期間,劉竹林連年獲得學校獎學金,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優秀團幹部。畢業後,劉竹林放棄留在牡丹江市的機會,申請回到上初中時的學校——山洞學校任教。他是全科老師,初中開設的所有科目,包括音、體、美都教過。他就像一個超人,不知疲倦、毫無保留地釋放著自己的熱情和青春。

因為教學業績突出,劉竹林被抽調到磨刀石鎮中學執教。

教師的工作雖然乾的有聲有色,但劉竹林仍舊有著揮之不去的情節,那就是想當一名警察。他這個願望源於父親曾在建國初期當過一段時間公安兵,他從小就聽父親無數次講起那段人生最美好的時光。

1992年12月20日,屬於劉竹林的人生重要轉折時刻終於到來,公安部門為加強派出所基層基礎建設,面向學校,從教師中選拔優秀人才,劉竹林在眾多的應聘者中脫穎而出,被磨刀石派出所聘用,從事內勤工作。不過那時還沒有落實編制。

為單位寫新聞稿件、材料綜合工作,整理、規範散亂多年的卷宗檔案,制定派出所相應的規章制度。劉竹林幹得如魚得水。

性格內向,塊頭不夠壯實的劉竹林,那時在在同事眼裡,似乎也就能在辦公室搞搞材料。殊不知,他對公安工作炙熱的情懷,在關鍵時刻,更能彰顯出捨我其誰的壯舉。

1997年3月1日晚21時,一村民急匆匆地進了派出所,對值班的劉竹林說:“著火了,快去救火!”

劉竹林問:“誰家著火?”

村民說:“於秀英家。”

劉竹林知道於秀英是寡居老嫗,且住著草房。他焦慮地衝出派出所,找上鎮上三名民辦消防隊員趕到火災現場。

火借風勢,即將把草房吞噬。

劉竹林和消防隊員救火間,旁邊的鄰居說,於秀英還在屋裡。他不顧個人安危,兩次衝進火場尋找於秀英,都被烈焰擋了回來。

劉竹林把外衣淋溼,披在頭上,再次衝進火場。他忍受著窒息、炙烤,冒著屋架隨時坍塌的危險,在廚房和兩間屋內搜尋,終於在濃煙中的炕上看到了模糊的身影。他近前見於秀英已昏迷,他吃力地背起於秀英,又一個趔趄險些跌倒。他明顯感覺體力不支,他下意識地艱難往外挪著腳步。

當劉竹林揹著於秀英出了草房,身後的一根倒下燃燒的房架砸中了他的右小腿。

劉竹林的右小腿至今還留有燙傷的傷疤。

劉竹林在那次火中救人事件後不久,即被破格錄用為正式民警。一年後開始擔任磨刀石派出所戶口內勤兼外勤戶籍民警,開始了他“劉戶籍”的警察生涯。

连载|从“半路出家”到“家喻户晓”(二)

審核:李吉南 魏麗霞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连载|从“半路出家”到“家喻户晓”(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