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從“半路出家”到“家喻戶曉”(四)

连载|从“半路出家”到“家喻户晓”(四)

连载|从“半路出家”到“家喻户晓”(四)
连载|从“半路出家”到“家喻户晓”(四)

庫玉祥

60後,曾做過6年搬運工人。通過自學考試獲得大學中文專業文憑。1990年加入公安隊伍,作過刑警,當過獄警,現為牡丹江公安文聯主席。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公安部全國公安文聯理事、牡丹江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已發表、出版各種體裁文學作品300餘萬字;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險象環生》《隱形罪惡》等五部,部分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

连载|从“半路出家”到“家喻户晓”(四)

03

2011年1月,磨刀石派出所改為陽明分局社區警務六隊。

劉竹林負責一個社區、三個行政村,即前進社區和團山子村、六里地村、前進村的戶籍、場所、消防和交通管理工作,轄區面積120平方公里,人口1613戶、5117人,其中最遠的自然屯離鎮上25公里,工作量佔到整個社區工作量的四分之一。為了儘快適應新角色,他把小小的警務室當成了自己第二個家,一週7天時間,有2天時間在鎮上社區,有3天時間下到偏遠村屯。在他的積極溝通和多方努力下,成立了陽明分局第一個標準化的駐村警務室,他本人被任命為前進社區黨支部副書記。

在工作中,劉竹林根據自己轄區實際情況,逐漸摸索出一套切實可行的社區工作法,即“四防”“三好”“兩堅持”。四防即根據農村時節和氣候變化,開展防火、防盜、防汛、防疫工作;“三好”就是當好警、辦好事、做好人;“兩堅持”即堅持入戶,堅持規範自己日常行為舉止。

劉竹林提出的社區工作法,是他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比如說他“辦好事”,就是要把高度的事業心和強烈的責任感,在工作中化為便民、利民的實際行動。

2011年春節期間,劉竹林在社區巡邏時發現一名蓬頭垢面的男子,雙手已經凍壞,奄奄一息。

劉竹林不顧男子身上的異味,把男子扶起到診所診治。可當時附近的一些診所都已經關門,他只好把男子拉到警務室,清洗了一下臉孔和殘肢,又餵食了一些流食,才慢慢清醒過來。

經多方努力,終於聯繫到其在吉林省長春市的家人,得知該人姓趙,是一名間歇精神病患者,走失已經半年多,家人多次來黑龍江尋找未果。

劉竹林向領導彙報後,將趙某安排到鎮上旅店,並指派專人進行看護。臨走時,他發現趙某又出現精神病發作跡象,不肯住店,還要跳樓。

已經十分疲憊的劉竹林放心不下,不停地安撫著情緒激動的趙某,一直到第二天趙某母親和弟弟趕來。

社區工作法,劉竹林自己做起來不易,有時讓群眾接受也不易。

農村柴草垛隨意堆放,容易發生火災,劉竹林就挨家挨戶規勸。一次,他見一家柴草垛零散地攤到路邊上,他上前動手幫著規整碼放。這家的男主人出門見他幫自家幹活,不得不動手並帶著怨氣說:“劉戶籍,你也管的太寬了,這哪是你乾的活呀?”

劉竹林不急不惱,憨厚一笑說:“我也是農村人,知道‘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辛辛苦苦幾十年,一把大火全燒完’的道理,你這些柴草都弄到街上了,萬一誰走道扔個菸頭著了咋辦?”

男主人無奈地笑下說:“好,我聽你的。”他接著把劉竹林推到一旁,用手撲打著劉竹林身上的草屑說,“劉戶籍,你忙你的吧。我肯定按你的要求去做。”

劉竹林就是這樣做群眾工作,使他與群眾沒有距離感。

根據劉竹林的社區工作法,牡丹江市公安局進一步總結出了“竹林八步社區工作法”,即帶著“三多”勤入戶,人口管理重服務,苦差事秀真功夫,決定成敗細節處。好人好事做一路,危難險急必救助,舍取之間論贏輸,依法辦事警威樹。並在全局進行推廣。

五年來,劉竹林負責的社區實現零發案、零火災。

连载|从“半路出家”到“家喻户晓”(四)

審核:李吉南 魏麗霞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连载|从“半路出家”到“家喻户晓”(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