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味道,回味悠長

家鄉的味道,回味悠長

今年春節回家過年,又勾起了我對兒時過年的回憶,在我的記憶裡,春節是一年中最忙碌又最隆重最開心的節日。

春節前要做很多準備,具體來說就做是清潔衛生和準備過年的食品。陰曆20幾號,便開始打洋塵,這個有兩方面的意思,一是為了乾乾淨淨、清清爽爽過年,另外也有掃去一年的汙穢之氣,好迎接新年的到來。

打洋塵就是用掃帚掃去牆上房頂上的灰塵,這項工作完畢後就開始清洗所有床上用品,包括床單、被子、蚊帳等。

家鄉的味道,回味悠長

那時候家裡沒有洗衣機,在家洗大件的東西也不方便,我記得都是我和媽媽一起到長江裡洗衣服。冬天,河水刺骨,小手凍得通紅,最痛苦的是洗完衣服累得精疲力盡,我還得端著一盆衣服媽媽揹著一揹簍衣服步行近二十分鐘回家晾曬。

春節前要準備好多過年吃的食品。我們那個地方最有特色的年貨就是餈粑和臘肉香腸。那時我們家每年要打50斤糯米餈粑。打餈粑可是一個力氣活,需要壯勞力,往往都是鄰居幾家合在一起打餈粑,七八個壯漢輪流打,幾百斤糯米要打好幾個小時,場面熱鬧紅火。

家鄉的味道,回味悠長

最盼望的就是我們家最後一鍋餈粑打完後,我媽媽會給我們幾個小孩每人擰上一大團熱餈粑酟糖吃,熱餈粑吃起來鬆軟香甜,至今還讓我回味無窮。

春節除了打餈粑和做臘肉香腸外,我們那裡家家戶戶還要自己磨湯元。磨湯元面一般是用糯米加糯包穀(黏玉米)磨製而成。我們那時候不是用機器打,都是用笨重的石磨磨,一般我負責添磨,爸爸或哥哥負責推磨。

我們家春節一般都要做20-30斤湯元面,湯元餡料也是自己用花生、冰糖、黑芝蔴加白糖製作的,吃起來香甜可口。大年初一早上必須吃包心湯元,預示著一家來年團團圓圓、紅紅火火。

家鄉的味道,回味悠長

過年的重頭戲就是年夜飯,這頓年夜飯應該是一個多月前就開始準備了,有自己熏製的香腸、豬頭肉、豬肚、豆腐乾等。還有臘排骨燉蘿蔔、臘肉炒花菜、紅燒魚、瘦肉炒香芹和各種時令蔬菜。

這些菜現在看來很平常,但在當時物質匱乏的年代,這些菜平常是很難吃到的,感覺是把所有的好吃的都擺上桌。

印象最深的是每年最受歡迎的一道菜是我做的涼拌三絲,即用海帶絲、胡蘿蔔絲、萵芛絲做的涼菜,節日裡大魚大肉,這道菜清爽開胃,很適合下飯。一年忙忙碌碌辛辛苦苦彷彿就是為了這頓團圓的年夜飯。

家鄉的味道,回味悠長

年夜飯後就是放鞭炮,好多小孩聚在一起放鞭炮。我們那條街叫後溪街,有一條小溪蜿蜒穿過,青石板路邊兩旁住著幾十戶人家,男孩們膽大,放響亮的火炮,也有人放當時稀少的沖天炮和地拱轉花炮。

每當一道道禮花衝上天,在空中開出耀眼的花朵,都會引來我們小孩的陣陣歡呼雀躍,我們女孩一般都會花一元錢買十根小禮花,相互追逐著玩,那也是我們小孩一年最開心的時候。

如今,我們老家的那條後溪街所有的房屋因為在三峽水位線下已全部拆遷,兒時的玩伴早已不知去向,但兒時過年熱鬧開心的情景卻一直深深印在我腦海裡,家鄉的味道,回味悠長。

家鄉的味道,回味悠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