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牙》-愛可以治癒最痛徹的絕望

根據傑克·倫敦的著名小說《白牙》改編,為其作品《野性的呼喚》姐妹篇,小說以深刻的哲理意味宣揚了人道主義精神,貶斥了貪婪、兇狠、欺詐的極端利己主義。這部小說首次出版至今,已成為翻譯超過89種語言的暢銷書。這部影片由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導演亞歷山大·埃斯皮加雷斯執導,講述了一隻叫白牙的狼誕生於荒野世界中,幼年所見的是弱肉強食的世界。後來,母狼帶著它一起 從荒野回到印第安主人身邊,成為了一隻雪橇犬,然而短暫的平靜生活之後,印第安主人因經濟壓力被迫將白牙賣給了詭計多端的史密斯。在史密斯的虐待和監控下,他成為了一隻兇狠的鬥狼。經歷了一段幾近亡命的鬥狼生涯後,新主人斯考特救了它。斯考特仁慈的愛使得白牙逐漸 從兇殘的野獸轉變成為忠實的寵物,並從壞人手中成功救下了斯考特一家。

《白牙》-愛可以治癒最痛徹的絕望

《白牙》的主題思想是傑克·倫敦希望重新開始溫暖家庭生活的寫照,主人公白牙的成長經歷是一個迴歸文明、迴歸道德的過程,這部新的小說反映了他當時的信仰:“愛可以治癒最痛徹的絕望。”

《白牙》-愛可以治癒最痛徹的絕望

傑克·倫敦(Jack London,1876-1916),美國小說家。生於舊金山。父親是破產農民,家境貧寒。傑克幼年時就曾以出賣體力為生,賣過報,當過童工,後來又當水手,到過日本。回國後在黃麻廠和鐵路廠做工。以後他又加入了加拿大的淘金者行列,但空手而歸,從此,埋頭寫作。他的早期作品有《野性的呼喚》(1903)、《白牙》(1906)等。1909年發表代表作、自傳體小說《馬丁·伊登》,描寫了一個出身於勞動者家庭的現實主義作家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坎坷命運,對社會做了尖銳批判。一生先後寫過150多篇短篇小說,其中優秀的有《墨西哥人》、《熱愛生命》、《在甲板的天篷底下》等。他筆下的人物形象具有鮮明的個性,故事情節緊湊,文筆生動,有相當感染力。他成名後因經濟上的破產和家庭糾紛,精神受到嚴重打擊,於1916年11月22日自殺。

《白牙》-愛可以治癒最痛徹的絕望

傑克·倫敦巧妙地運用陌生化手法,揭示了獸性之理與人性之愛。白牙迴歸獸性之理就充分體現了人性之愛的昇華。而正是這種獸性之理和人性之愛的反向流變,讓白牙在認識人類的過程中逐漸從陌生轉為熟悉,以使其能夠更加深刻地感悟與理解人類。白牙對人類的感悟與理解與人類當時的思維理念形成巨大的反差,這激發人類開始重新認識生命、認識自然,更重要的是重新認識人類自身,白牙讓人類懂得了關愛與尊重生態自然的道理。

本片極大的還原了小說的內涵,值得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