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只會讓你更加不幸

抱怨,只會讓你更加不幸

抱怨,只會讓你更加不幸


我先講述兩頭驢的故事,你會感興趣。

這兩頭驢呀,兩個人生態度。不,應該是“驢生態度”。

第一頭驢,愛抱怨。

話說,磨坊主人買了一頭驢和一匹馬,分配的工作是拉石磨。

驢心裡想,成天圍著磨道轉圈,這輩子完了完了。於是,它常常發出刺耳的哀鳴,抱怨枯燥抱怨勞累。磨坊主特別煩驢叫,就會鞭子狠狠抽打它。

驢的情緒更加低沉,沒多長時間,就變得骨瘦如柴。

馬呢?雖然和驢幹著一樣的活兒,不偷懶、不抱怨,賣力地工作,鍛鍊得膘肥體壯、四肢矯健。

終於有一天,唐王讓玄奘到西天取經,玄奘要選一匹坐騎,經過千挑萬選,這匹馬脫穎而出。

於是,唐王下詔,將馬賜予玄奘,封號白龍馬。

那頭抱怨的驢呢?仍舊小磨坊裡圍著石碾不停地轉啊轉啊……

第二頭驢,不小心掉到了一個很深的陷阱裡。

主人認為,從陷阱裡救驢不划算,就拍拍屁股走了。此後,每天都會有人往陷阱裡面倒垃圾。驢很生氣:真倒黴呀,就連死也死得如此窩囊。

幾天之後,驢的思維發生了轉變,它決定改變“驢生態度”:每天都把垃圾踩到腳下,並從垃圾中找些殘羹來維持體能。一段時間後,它重新回到了地面上。

那隻拉磨的驢一生沒有走出小磨坊,是因為愛抱怨;這隻掉進陷阱的驢最終擺脫困境,是因為不抱怨。

好,驢的故事講完了,我們再說說人,說說人的“抱怨”。

抱怨的人,可以把自己的憤怒無限放大:從雞蛋裡挑骨頭,然後挑出雞蛋殼,然後說雞不下蛋只會下雞蛋殼,然後說全村的公雞都有嫌疑,然後將罪責歸咎全村人,一查譜系發現全人類竟然都是親戚。於是,抱怨的人就對準所有認識的和不認識的、相關的和不相關的人開火......

這種抱怨呀,其實是一場可怕的自我欺騙,他(她)一定是懦弱的,自己沒有任何擔當,推脫責任,自欺欺人,活得痛苦而卑微。

所以說,人生和“驢生”其實沒什麼兩樣,越是無能的人越愛抱怨,越抱怨越糟糕,越糟糕越愛牢騷,越牢騷越喜歡找藉口,藉口越多越推卸責任,越推卸責任越無能,越無能越不幸......

《論語·憲問》裡,孔子感嘆:“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孔子周遊列國十幾年,推銷他的治國理論,卻沒有一個國君重用他。但是,孔子面對如此失落的困境,依然能喊出“不怨天,不尤人”的聲音。

人生起起落落,風風雨雨,一輩子曲曲折折,坎坎坷坷,誰都避免不了。抱怨命運,不如改變命運;抱怨生活,不如改善生活。

如果你研讀馬雲的人生,在他前37年裡,他的人生就充斥著兩個字:失敗。

37歲之後,馬雲突然飛黃騰達了,秘訣就是四個字:永不抱怨。

不抱怨是做人的一種美德,是一種明智的處事原則,是一種品質,更是一種境界。

別抱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