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石板,我愛你

「那年那月」石板,我愛你

1980年夏天,村裡來了嘣爆米花的商販。我們大家很是歡喜,因為有機會可以撿些零食吃了。

圍在一大幫孩子中間的炮彈型的神器,加上火,一邊用鼓風機吹火,一邊用搖把旋轉機身,大約十分鐘,那中年漢子躬身站起,雙手抬著‘炮彈’,轉身放在一個大網籠子裡。

忽然大聲呵斥‘小孩子走開’。遠遠地看過去,像炸彈飛起,‘嘭’的一聲,驚天動地,煙霧四起。

玉米粒像變魔術,頃刻花開遍地。

只是籠子是鐵絲做的,很堅實,抵擋住爆炸的威力,小部分米花外散,是我們爭搶的目的。

亂紛紛的爭撿到一把,很是遐意。正望著手裡的爆米花自喜,肩頭捱了一記。

抬頭怒氣未消,原來是紅紅笑臉嬉皮的站在那裡。‘打我嘛?’

‘告訴你一件事,老師教你明天上學去。’

當做獎勵,我分了幾粒玉米花給她。

驚喜不迭的跑回家,大聲把喜訊告訴媽媽。終於要當小學生了,我也很渴望長大。

因為是第一次上學,用品都要自己準備,這一夜,媽媽爸爸都來幫忙,我跑來跑去的到處欣賞。

媽媽找來幾塊舊的布,挑些厚的,剪成方塊,用縫紉機,縫了一個書包,帶子很長,雙肩能背的那樣。

很是喜歡。

爸爸的工作更賣力。找了一塊生鏽的鐵皮,有一把特製的剪刀,剪了一個正方形,一角打上眼,用鐵絲掛起,成了,是我寫作業的工具,我叫他石板,因為正規的石板應該是化石做的,四周鑲木框,只是太貴,買不起,土造一個,應應急。

第一天上學,很是新奇,一切都是神聖的,雖然簡陋無比。

大隊的舊倉庫當了教室,裡面有一張講臺,和一面塗了墨汁的牆。

學生是沒有課桌椅的,自帶的蒲團,席地而坐。

老師拿著兩本書走了進來,小腦袋們紛紛抬起。

那時候最渴望的是書,夢想著自己有一本。

因為學費很貴,一年要兩塊錢的書費,我是知道買不起的,只能夢想。

a,o,e,我們依然快樂的學習。

一天很快過完,我把石板裝進書包,排著隊,興高采烈的趕回家去。走到門口,覺得不對,低頭一看,哎呀,石板割破了書包的底,嘭的一聲掉在地上。

撩起書包看看,又撿起石板,悻悻的進了家門。

當晚讓父母返工,重新縫了書包的底,又用磨石打磨了石板的邊,這下稍稍放了心。

接下來的三年裡,我一直用著這塊石板。

3年級的時候,全班考試第一名,獎勵是一支鋼筆。

爸爸感覺我很給他增光,也花了銀子給我買了本子。

我告別了用石板的經歷,繼續我熱愛的學習。

那時的物質真的很艱辛,但對童年的回憶,依然美麗。

石板,我愛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