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建建:一針一線用“匠心”縫製人生

明建建:一針一線用“匠心”縫製人生

算算時間,明建建來到濟南元首針織股份有限公司正好過去了整整14年。

從一名普通的縫紉工人,到山東省首席技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再到黨的十九大山東代表,明建建從女性眾多的紡織行業從業者中脫穎而出。

她告訴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目前公司正在籌備建立“明建建勞模創新工作室”,由她負責,帶領職工一起創新工藝,以增強員工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車間裡的“拼命三娘”

明建建的同事回憶說,自從明建建參加工作到現在,幾乎每天都會提早一個小時到崗。“她的榮譽,都是她自己努力得來的。”

2004年,在濟南紡織工業學校學習了一年的明建建被分配到了濟南元首針織股份有限公司,成為一名一線縫紉工。

“負責培訓的老師看我比較瘦弱,還說我一定‘幹不住’。”明建建回憶說,而事實上,當時與明建建一起進廠的幾名年輕女孩,都在工作幾年之後堅持不住離開了,最不被看好的明建建卻留了下來。

“學得慢,我就付出比別人多的時間來學。”從那時起,明建建養成了每天早到一小時的習慣,有時也常常為了熟悉一項操作加班到深夜。她告訴記者,操作檯上常年摞著高高的坯布,坐在縫紉機前就看不到人了。

“有次我在加班,一直到其他人都走了,主任以為車間裡沒人了,把電閘拉下來了。”明建建笑著說,“我嚇了一跳,喊了一聲,主任才知道原來我還沒走,又把燈重新打開了。”

幸運的是,明建建的付出得到了回報。

2006年9月,在山東省針織行業服裝製作工職業技能大賽上,明建建獲得了第三名,隨後又在全國技能大賽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2013年,明建建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既要有技術,也要能創新”

剛進公司時,明建建就給自己定下了目標。

“一開始工作,我很緊張,技術也不熟練,生產過不合格的產品。又看到別人進步比較快,其實壓力很大。”明建建說,“當時想得特別簡單,要掌握好操作技術,生產出讓客戶滿意的產品。”

而隨著對操作技術熟練程度的加深,明建建意識到,只做一名技術熟練工人,生產合格產品是遠遠不夠的。她開始思考怎麼讓產品操作流程更順暢,工藝更合理,同時又能保證產品的外觀質量。

這時,明建建接到一個製作樣品的任務。“樣品代表的是產品的標準,我必須要做到最好,否則就會影響到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明建建一邊研究工藝和麵料,一邊試圖創新,找到更合理的工藝流程。

與工友一起討論,反覆試驗,明建建摸索出了兩種不同特性布料融合的新方式,大大節省了產品的製作時間。

第一次的成功讓明建建認識到創新的重要性。從那以後,一個縫線線頭的接入法,一個產品裁片的縫合,還有在生產過程中一些機器零部件的創新制造,以及裁剪工序中怎樣排板才能更合理以提高他的裁成率,成為明建建和她的工友們共同研討的一個個新課題。

“提高創新能力,做新型勞動者”

2011年,明建建開始擔任車間縫紉組長,與此同時,她還有了一個新任務——負責新學員的培訓指導工作。

在每天的班前會上,明建建需要佈置好當天的工作,並針對前一天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講評,提出工作要求。在班中檢查時,對每一個工作細節,或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她都要對新學員進行講解,明建建結合工作實際,激勵大家不斷學習新本領,做有擔當的年輕人。必要時,她還親自操作示範,直到他們能夠熟練掌握操作技術。

自從明建建負責新學員的培訓指導工作以來,經她培養的技術能手大多成了技術骨幹。明建建也因此成了公司裡有名的“年紀小的老師傅”。

但她並不滿足於此。

明建建說,“我也希望我和我身邊的工友們,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增強我們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