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珞丹不拍戏,跑去对话建筑师:我却被这12个男人“种草”

王珞丹不拍戏,跑去对话建筑师:我却被这12个男人“种草”

《丹行道》是王珞丹参与的明星制片人计划,这部纪录片共12集,每集约访一位建筑师,时长十分钟左右,画面统一是黑白色。

每集时短,所以,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狂刷,看完,只有一个念头:人生,若有一个建筑师的男友该多好!


01 他们有见地

12位建筑师,有柳亦春、华黎、董功、袁烽、青山周平、庄慎、郭锡恩、张轲等,他们有故事、有阅历、也有观点。

比如,柳亦春,龙美术馆的设计者、大舍建筑的创始人,八万吨筒仓的改造者。

龙美术馆,清水混浇的代表作,也是让柳亦春为业界记住的作品。在这里,王珞丹踩着滑板,在美术馆里游荡,快乐而惬意。

不仅是她,不少到过龙美术馆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发现:那就是馆子虽大,可是逛了两三小时,却不累。为什么?

因为,自由的走动下,人是不会感到累的。这是不是柳亦春的设计美学?

王珞丹不拍戏,跑去对话建筑师:我却被这12个男人“种草”

华黎,一个喜欢拙朴的、自然的、本真的男人。

他喜欢在乡村、在大自然设计建筑,所以,他设计了云南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半山林取景器、云南保山新寨咖啡庄园等——这些远离都市的建筑。

记得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里,G大建筑系的学生陈孝正,曾经对女友郑微说过,哪怕一毫米的偏差都不允许。因为,哪怕是一毫米的偏差,带来的都会是不可原谅的灾难。

华黎,很理想化,但是不影响他对建筑的看法。他认为,废墟一般是大家很难接受的,这说明建筑立在了那里,没有得到很好的经营,让它闲置,让它废弃。但是,建筑即便成为废墟,它依然有价值,依然可以打动你。

王珞丹不拍戏,跑去对话建筑师:我却被这12个男人“种草”

02 他们有阅历

好女人,是一本书,让你欲罢不能。

其实,看完《丹行道》,不由感叹,有阅历的男人,又何尝不是一本好书?

“海边图书馆”曾经让董功,一度成为网红建筑师。这做建在海边、面朝大海的图书馆给董功带来了巨大的荣誉同时,也让他有点不安。

王珞丹不拍戏,跑去对话建筑师:我却被这12个男人“种草”

网红,对于建筑师,不是一个好的形容词,他们不需要和娱乐发生关系。

作为建筑师,董功喜欢谈论的是:光线的变化,移动的美学,还有生活的感悟。单身是怪癖吗?独处是负面状态吗?这些问题,他有自己的看法。比如,他喜欢独处,哪怕是在婚姻状态里,也要有一个独处的时候,让自己沉浸在某个状态。

王珞丹不拍戏,跑去对话建筑师:我却被这12个男人“种草”

还有那个好脾气的袁烽。

看似温厚的外表,却有着一颗出世的心。

袁烽的金句有:“每个人一旦活在一个范式里,就会有一个约定俗成、固定的思维”;还有关于认可,一种是每天被人捧在手心的认可,一种是平时沉寂、但被认可就会是非常大的认可。显然,袁烽认可的“认可”,是后一种。

谈到速度,袁烽也说,如果用102天做得更好,为什么要52天完工,强调速度没有必要。但是,他自己也明白,处在大时代的中国,强调速度是当下不可回避的,而他要做的是,不能牺牲质量。

王珞丹不拍戏,跑去对话建筑师:我却被这12个男人“种草”

王珞丹不拍戏,跑去对话建筑师:我却被这12个男人“种草”

03 他们有调调

有人说,建筑师都嫁给了“建筑”,他们清瘦,他们熬夜画图纸两眼通红,他们不浪漫,没有小情小趣。但是,也未必。

《丹行道》第二期结尾,华黎坐在院落里,四周都是树木,他弹起了吉他,伴随着乐声,他唱起了歌。这是不是建筑师不为人知的一面?

王珞丹不拍戏,跑去对话建筑师:我却被这12个男人“种草”

王珞丹不拍戏,跑去对话建筑师:我却被这12个男人“种草”

喧嚣、浮躁的社会,黑白的画面把热闹挡在了外面。

消费主导一切的社会,我们很容易游离,找不到自己的初心。

就像现在的建筑速度,资本的推动力下,楼宇越建越快,房子越建越多,我们处在一个“疯狂的时代。”其实,不管是龙美术馆、海边图书馆,还是云南新寨咖啡庄园,每一个建筑都是与人、与社会的交流。而好的空间、好的场所,可以释放出一种氛围、一种力量,让人愉悦,让人享受。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