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國悲觀之中,他們為何“決不繳槍!”

举国悲观之中,他们为何“决不缴枪!”

“繳槍的不殺!”日寇吶喊著,所有的炮口、槍口都瞄向一個凹地。

“我們繳過槍嗎?同志們!”凹地內的八路軍連長何文奎,帶著戰士們向正面高地衝了上去,百餘名戰士的聲音匯成一句話:“決不繳槍!”

1940年12月,第十八集團軍司令部野戰政治部發布《百團大戰中組部總結戰績》指出:百團大戰自1940年8月20日發動以來,至12月5日止,整整3個月又15天。

举国悲观之中,他们为何“决不缴枪!”

我出生在山西一個並不算偏僻的小山村,小時候常常聽老人們講起“百團大戰”的故事。尤其是在農閒之時,或圍爐夜話,抑或是村頭院壩,冬日暖陽,老人們穿著大棉襖,手卷一支旱菸,講“百團大戰”的故事更是津津有味。

那時候聽老人們講日寇的殘暴行徑,還沒讀幾天書的我只想到兩個字“畜生”。當老人們再講到打擊日寇的八路軍時,我覺得他們就像神兵天降,什麼妖魔鬼怪、什麼魑魅魍魎統統不是八路軍的對手。

彈雨傾瀉而下,衝在最前面的戰士倒下了,日寇機槍噴射出的子彈穿過連長的胸膛,連長揮舞著拳頭,用盡最後一口氣高喊著:“我們兄弟沒有繳過槍呀!衝!”

連長倒下了,日寇再一次狂吠:“繳槍的不殺!”身受重傷的二排長不管不顧、頂著槍林彈雨把連長的駁殼槍和先前犧牲戰友們的步槍搶了回來。

“我們繳過槍嗎?”戰士們從未想過把自己的槍,用自己的雙手送給敵人。

举国悲观之中,他们为何“决不缴枪!”

那時,宜昌淪陷,日寇一邊集結數百架飛機對陪都重慶實施無人性轟炸,一邊對國民黨政府實行政治誘降,一些人覺得抗日已無出路,悲觀消極情緒日漸增長。

在此之前汪偽已經舉起雙手向日寇繳械投降了,身在重慶的一部分國民黨人也開始動搖,準備舉手向日寇繳械投降。就在這亡國滅種的危急時刻,“百團大戰”的勝利打消了一些人悲觀、失望、動搖、妥協的情緒,增強了人們對抗戰必勝的信心。

举国悲观之中,他们为何“决不缴枪!”

“百團大戰”各路戰線捷報頻傳,使得國際國內的媒體一改往日悲觀沉寂的面孔,變得異常活躍起來。《新蜀報》發表社論說,我們遠處大後方,每天看到如雪片飛來的條條捷報,真是興奮感動得流淚!這次華北各路的空前大勝利,意義非常重大。此次勝利只是全面勝利的開端,是我驅逐倭寇,收復失地的前奏。

今天是“百團大戰”勝利78週年的日子。如今,故紙已黃,重新翻閱它們除了幸喜、敬畏,我時常在想這樣一個問題——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反法西斯情緒低迷的境遇之下,在多數人認為抗日無出路的狀況之下,八路軍的將士們為何依舊寧死不降,誓不繳槍?

打開時光機回到那段歲月,我愕然發現,“百團大戰”的勝利,是用無數個這樣的故事書寫出來的。在波瀾壯闊的戰場上,原來八路軍並非什麼天降神兵,寧死不降,誓不繳槍只因血肉之軀內多了一些神秘的力量,蘊含了一顆偉大的內核。

這顆偉大的內核就是,這支軍隊從創立之初,內心就蘊涵著對人民群眾的無限敬愛,在基因裡就深深烙下了“人民軍隊”的屬性。只有人民的軍隊才能與人民感同身受,只有人民的軍隊才會把人民的苦難當成自己的苦難。

举国悲观之中,他们为何“决不缴枪!”

人民子弟兵看著自己的父老鄉親乾坤倒懸,生於水深火熱之中,豈能有繳械投降的道理。他們有的只是團結一致、抵禦外辱,把日寇趕出中國的鐵一般的堅定信念,他們有的只是還父老鄉親朗朗乾坤的決心意志。

日寇解不開這一奧秘,他們奇怪每一次端著刺刀和機槍進入村莊,逼問人們“抗日分子”在哪裡?得到的回答永遠都是“不知道”。日寇不解,難道這些人不怕他們的刺刀和機槍嗎?日寇為了解開這一疑惑,為了證明他們的刺刀和機槍是可以征服一切的利器,一次次在中國抗日軍民身上施展他們的暴行。

真可笑,他們沒想到任何試圖以武力迫使抗日軍民折服的想法都是愚蠢的。平漢路東面有一個叫柳陀村的地方,這是一個被日寇和汪偽漢奸血洗的村子。八路軍一個姓胡的通訊班班長被日寇五花大綁帶到村子的壩子裡,日寇讓他指出村長、婦女隊長,還有村子裡的保衛隊隊長,胡班長不說話,日寇用繩子勒著他的脖子,反反覆覆幾次勒個半死,胡班長就一句話“不知道”。

最後,日寇綁走了59名青年男女,幾天後,望都縣民兵發現了他們的遺體,所有人頭髮被日寇燒光,無論男女手足皆被卸下,眼睛被挖掉,慘不忍睹。

举国悲观之中,他们为何“决不缴枪!”

“我們柳陀村是越燒越旺,越殺越旺,天塌地陷也不會向鬼子低頭!”日寇的暴行沒有嚇倒柳陀村的村民,卻激起了更多人誓死抗敵的決心。埋葬完殉難烈士的遺體,柳陀村倖存之人擦乾眼淚,踏著烈士的足跡再一次走向抗日的道路。這就是中華民族不能被征服的象徵。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發動百團大戰的先決條件之一。只要軍隊在實際行動上,尊重廣大人民的利益,就能獲得群眾的愛戴和擁護,就能夠在群眾的援助下,戰勝與克服任何困難。

燒不掉的抗日決心,殺不完的復仇兄弟,鬍子花白了,扶著我的柺棍也要和日寇拼命!國仇家恨交織,人民群眾渴望簞食壺漿以迎“王師”,這“王師”便是真正抗日的隊伍。

在這種境遇之下,“決不繳槍”或許只是“百團大戰”勝利所體現出的精神之一,但是它煥發出了全國全民族抗戰到底的信心,讓中華兒女看到了抗戰的希望,從而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愛戴和擁護。

举国悲观之中,他们为何“决不缴枪!”

長大後,我參軍入伍到部隊,軍史館裡陳列著關於“百團大戰”的物件,有繳獲敵人的步槍山炮,也有部隊先輩們奮戰時砍捲刃了的大刀……

政委說,我所在部隊的前身剛成立沒多久就參加了“百團大戰”,就是在那場為時3個多月的大戰中,這支部隊砥礪了敢打必勝、決不繳槍的鐵血底蘊。

後來,這支部隊秉承“人民軍隊”屬性,在淮海戰役、解放兩廣、西南剿匪,以及邊境自衛反擊戰中立下赫赫戰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