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国悲观之中,他们为何“决不缴枪!”

举国悲观之中,他们为何“决不缴枪!”

“缴枪的不杀!”日寇呐喊着,所有的炮口、枪口都瞄向一个凹地。

“我们缴过枪吗?同志们!”凹地内的八路军连长何文奎,带着战士们向正面高地冲了上去,百余名战士的声音汇成一句话:“决不缴枪!”

1940年12月,第十八集团军司令部野战政治部发布《百团大战中组部总结战绩》指出:百团大战自1940年8月20日发动以来,至12月5日止,整整3个月又15天。

举国悲观之中,他们为何“决不缴枪!”

我出生在山西一个并不算偏僻的小山村,小时候常常听老人们讲起“百团大战”的故事。尤其是在农闲之时,或围炉夜话,抑或是村头院坝,冬日暖阳,老人们穿着大棉袄,手卷一支旱烟,讲“百团大战”的故事更是津津有味。

那时候听老人们讲日寇的残暴行径,还没读几天书的我只想到两个字“畜生”。当老人们再讲到打击日寇的八路军时,我觉得他们就像神兵天降,什么妖魔鬼怪、什么魑魅魍魉统统不是八路军的对手。

弹雨倾泻而下,冲在最前面的战士倒下了,日寇机枪喷射出的子弹穿过连长的胸膛,连长挥舞着拳头,用尽最后一口气高喊着:“我们兄弟没有缴过枪呀!冲!”

连长倒下了,日寇再一次狂吠:“缴枪的不杀!”身受重伤的二排长不管不顾、顶着枪林弹雨把连长的驳壳枪和先前牺牲战友们的步枪抢了回来。

“我们缴过枪吗?”战士们从未想过把自己的枪,用自己的双手送给敌人。

举国悲观之中,他们为何“决不缴枪!”

那时,宜昌沦陷,日寇一边集结数百架飞机对陪都重庆实施无人性轰炸,一边对国民党政府实行政治诱降,一些人觉得抗日已无出路,悲观消极情绪日渐增长。

在此之前汪伪已经举起双手向日寇缴械投降了,身在重庆的一部分国民党人也开始动摇,准备举手向日寇缴械投降。就在这亡国灭种的危急时刻,“百团大战”的胜利打消了一些人悲观、失望、动摇、妥协的情绪,增强了人们对抗战必胜的信心。

举国悲观之中,他们为何“决不缴枪!”

“百团大战”各路战线捷报频传,使得国际国内的媒体一改往日悲观沉寂的面孔,变得异常活跃起来。《新蜀报》发表社论说,我们远处大后方,每天看到如雪片飞来的条条捷报,真是兴奋感动得流泪!这次华北各路的空前大胜利,意义非常重大。此次胜利只是全面胜利的开端,是我驱逐倭寇,收复失地的前奏。

今天是“百团大战”胜利78周年的日子。如今,故纸已黄,重新翻阅它们除了幸喜、敬畏,我时常在想这样一个问题——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反法西斯情绪低迷的境遇之下,在多数人认为抗日无出路的状况之下,八路军的将士们为何依旧宁死不降,誓不缴枪?

打开时光机回到那段岁月,我愕然发现,“百团大战”的胜利,是用无数个这样的故事书写出来的。在波澜壮阔的战场上,原来八路军并非什么天降神兵,宁死不降,誓不缴枪只因血肉之躯内多了一些神秘的力量,蕴含了一颗伟大的内核。

这颗伟大的内核就是,这支军队从创立之初,内心就蕴涵着对人民群众的无限敬爱,在基因里就深深烙下了“人民军队”的属性。只有人民的军队才能与人民感同身受,只有人民的军队才会把人民的苦难当成自己的苦难。

举国悲观之中,他们为何“决不缴枪!”

人民子弟兵看着自己的父老乡亲乾坤倒悬,生于水深火热之中,岂能有缴械投降的道理。他们有的只是团结一致、抵御外辱,把日寇赶出中国的铁一般的坚定信念,他们有的只是还父老乡亲朗朗乾坤的决心意志。

日寇解不开这一奥秘,他们奇怪每一次端着刺刀和机枪进入村庄,逼问人们“抗日分子”在哪里?得到的回答永远都是“不知道”。日寇不解,难道这些人不怕他们的刺刀和机枪吗?日寇为了解开这一疑惑,为了证明他们的刺刀和机枪是可以征服一切的利器,一次次在中国抗日军民身上施展他们的暴行。

真可笑,他们没想到任何试图以武力迫使抗日军民折服的想法都是愚蠢的。平汉路东面有一个叫柳陀村的地方,这是一个被日寇和汪伪汉奸血洗的村子。八路军一个姓胡的通讯班班长被日寇五花大绑带到村子的坝子里,日寇让他指出村长、妇女队长,还有村子里的保卫队队长,胡班长不说话,日寇用绳子勒着他的脖子,反反复复几次勒个半死,胡班长就一句话“不知道”。

最后,日寇绑走了59名青年男女,几天后,望都县民兵发现了他们的遗体,所有人头发被日寇烧光,无论男女手足皆被卸下,眼睛被挖掉,惨不忍睹。

举国悲观之中,他们为何“决不缴枪!”

“我们柳陀村是越烧越旺,越杀越旺,天塌地陷也不会向鬼子低头!”日寇的暴行没有吓倒柳陀村的村民,却激起了更多人誓死抗敌的决心。埋葬完殉难烈士的遗体,柳陀村幸存之人擦干眼泪,踏着烈士的足迹再一次走向抗日的道路。这就是中华民族不能被征服的象征。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发动百团大战的先决条件之一。只要军队在实际行动上,尊重广大人民的利益,就能获得群众的爱戴和拥护,就能够在群众的援助下,战胜与克服任何困难。

烧不掉的抗日决心,杀不完的复仇兄弟,胡子花白了,扶着我的拐棍也要和日寇拼命!国仇家恨交织,人民群众渴望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这“王师”便是真正抗日的队伍。

在这种境遇之下,“决不缴枪”或许只是“百团大战”胜利所体现出的精神之一,但是它焕发出了全国全民族抗战到底的信心,让中华儿女看到了抗战的希望,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

举国悲观之中,他们为何“决不缴枪!”

长大后,我参军入伍到部队,军史馆里陈列着关于“百团大战”的物件,有缴获敌人的步枪山炮,也有部队先辈们奋战时砍卷刃了的大刀……

政委说,我所在部队的前身刚成立没多久就参加了“百团大战”,就是在那场为时3个多月的大战中,这支部队砥砺了敢打必胜、决不缴枪的铁血底蕴。

后来,这支部队秉承“人民军队”属性,在淮海战役、解放两广、西南剿匪,以及边境自卫反击战中立下赫赫战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