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梵高的五個誤解,你中招了嗎?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是19世紀荷蘭最偉大的畫家。他的作品深深影響了20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和表現主義。

在短暫的一生中,他創作出了150多幅作品,其中《向日葵》、《星空》、《麥田群鴉》等更是世界聞名。為了看一看原作,世界各地的藝術愛好者前往掛有梵高作品的博物館,在他的畫作前留下感動的淚水。

關於梵高的事蹟,我們多少有些耳聞,或許還有不少誤解。以下是五個最常見的誤解,你曾經有過嗎?

一、梵高一生窮困潦倒?

很多人一提起梵高,就有這樣一個印象——“他的畫,生前無人賞識,所以他一直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

事實上,梵高的一生雖談不上富有,但也絕對算不上窮:

1853年,梵高出生在一個牧師世家,祖父和父親都是牧師,家裡還有三個做藝術經紀人的叔伯。長大後,梵高曾在桑特叔叔的介紹下,進入當時歐洲最大的藝術經紀公司古匹喜荷蘭公司,做了幾年店員,最後還進了巴黎總公司。

可惜,兩年後,梵高放棄了這個穩定的工作,因為他想做一個牧師,他想救贖人類的心靈,於是,他就去了一個礦區做牧師。在這兒,梵高看到窮人們做著危險的工作,過著艱辛的生活。然後,他又有了一個想法——我要比窮人還窮,否則我就不配向他們傳播基督的福音。可惜教會並不認可這種做法,教會認為梵高這樣衣衫襤褸地生活在窮人中間是會破壞教會形象的,就把他趕了出去。

此後,梵高開始專職畫畫,畫那些生前賣不出去死後價格上天的作品,不過即便如此,他也算不上窮困潦倒,因為他的弟弟提奧——一個成功的藝術品經紀人——一直有給他生活費。

二、梵高是個繪畫神童?

說梵高是天才是沒有問題的,但說梵高是神童就很不靠譜了。

因為梵高畫畫是很晚的事,此前他一直想做牧師嘛。生在虔誠的基督教新教家庭,梵高小時候受到的都是聖經教育,他想做的是救贖人類。

不過,在礦區佈道時,他曾經拿起鉛筆描繪礦區裡、田野裡辛苦工作的人們,那一張張素描可算是他的早期作品。但梵高正式走上繪畫之路還是在被教會驅趕之後,也就是27歲之後。

我們再看一眼他的生卒年,1853到1890,也就是說直到他37歲去世,他的繪畫生涯只有短短10年。在這十年裡,梵高給我們留下了《向日葵》、《星空》、《房間》、《自畫像》等偉大作品,不得不說是一位天才。

三、梵高的畫都像《向日葵》那樣明亮鮮豔?

其實,這裡有個轉變過程。

梵高早期作品(1883-1885)受農民畫家米勒的影響,畫風是沉黯的。繪畫的主題主要是底層的人們,如礦工、農民、妓女,畫的都是他們艱辛卑微的生活,如《吃馬鈴薯的人》、《哭泣的人》《憂愁》等。

直到1886年,梵高31歲時,在弟弟提奧邀請下,梵高返回巴黎。當時,印象派畫家如雷諾阿、莫奈正在以他們色彩鮮明的畫風、大膽的筆觸撼動西方古典繪畫傳統。提奧給梵高介紹了許多印象派畫家,漸漸地,梵高的畫風發生了變化,色彩變得鮮豔明亮起來,並學習了“點描法”,以小筆觸繁複組合,好像光點在色彩中流動,產生迷離的感覺。

四、梵高是印象派畫家?

面對工業化、城市化的到來,印象派畫家採取的是歌頌的態度。他們的畫主要描繪中產階級幸福、高雅的生活,對未來充滿希望。而一直關注底層人的生活,想要救贖人類的梵高會加入中產階級美學嗎?

他並不認同印象派畫家的理念,而是和塞尚、高更等人形成另一個圈子。他們遊離於主流價值觀之外,對工業化、城市化懷有疑慮,擔心城市附近的農民會因此失去家園,到城市裡打零工,勞苦終日而無所得。他們的畫作對抗工業化、城市化,反對媚俗。後來的評論家稱他們為“後印象派”。

五、梵高是自殺身亡的?

在巴黎呆了不到兩年,1888年,梵高搬到了法國南部的阿爾,並寫信邀請好朋友高更來和自己一起居住、創作,高更答應了他。在等待高更的日子裡,梵高創作了十餘幅《向日葵》還有《房間》等如今聞名世界的作品,都是送給高更的禮物。

高更來了之後,兩個人相處並不愉快。由於都具有鮮明的個性,二人經常爭吵,而且互不相讓。有一天,高更發現梵高手裡拿著剃刀瞪著他,亦步亦趨地跟在他身後。終於有一晚,高更不敢回家了,梵高在絕望之中割掉了自己的耳朵。鄰居們聽聞自己家附近住了一個瘋子,聯名簽署了一份文件交給警方,要求把梵高送進療養院。

在療養院的幾個月,也就是在生命最後的幾個月,梵高創作出了《星空》、《麥田群鴉》等。關於他的死亡,一般的說法是,梵高在麥田裡開槍射中了自己的腹部後,拖著受傷的身體跑回了家。沒有立即死亡,而是拖延了兩天,等到弟弟提奧來了之後逝世。但是,也有人認為梵高死於他殺。如《梵高傳》作者史蒂文·奈菲和格雷戈裡·懷特·史密斯認為,梵高生前是一個自殺反對者,他可能被一個小流氓所殺。但是由於沒有確鑿的證據,梵高是自殺還是他殺,仍然是一個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