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梵高的五个误解,你中招了吗?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是19世纪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他的作品深深影响了20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和表现主义。

在短暂的一生中,他创作出了150多幅作品,其中《向日葵》、《星空》、《麦田群鸦》等更是世界闻名。为了看一看原作,世界各地的艺术爱好者前往挂有梵高作品的博物馆,在他的画作前留下感动的泪水。

关于梵高的事迹,我们多少有些耳闻,或许还有不少误解。以下是五个最常见的误解,你曾经有过吗?

一、梵高一生穷困潦倒?

很多人一提起梵高,就有这样一个印象——“他的画,生前无人赏识,所以他一直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

事实上,梵高的一生虽谈不上富有,但也绝对算不上穷:

1853年,梵高出生在一个牧师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牧师,家里还有三个做艺术经纪人的叔伯。长大后,梵高曾在桑特叔叔的介绍下,进入当时欧洲最大的艺术经纪公司古匹喜荷兰公司,做了几年店员,最后还进了巴黎总公司。

可惜,两年后,梵高放弃了这个稳定的工作,因为他想做一个牧师,他想救赎人类的心灵,于是,他就去了一个矿区做牧师。在这儿,梵高看到穷人们做着危险的工作,过着艰辛的生活。然后,他又有了一个想法——我要比穷人还穷,否则我就不配向他们传播基督的福音。可惜教会并不认可这种做法,教会认为梵高这样衣衫褴褛地生活在穷人中间是会破坏教会形象的,就把他赶了出去。

此后,梵高开始专职画画,画那些生前卖不出去死后价格上天的作品,不过即便如此,他也算不上穷困潦倒,因为他的弟弟提奥——一个成功的艺术品经纪人——一直有给他生活费。

二、梵高是个绘画神童?

说梵高是天才是没有问题的,但说梵高是神童就很不靠谱了。

因为梵高画画是很晚的事,此前他一直想做牧师嘛。生在虔诚的基督教新教家庭,梵高小时候受到的都是圣经教育,他想做的是救赎人类。

不过,在矿区布道时,他曾经拿起铅笔描绘矿区里、田野里辛苦工作的人们,那一张张素描可算是他的早期作品。但梵高正式走上绘画之路还是在被教会驱赶之后,也就是27岁之后。

我们再看一眼他的生卒年,1853到1890,也就是说直到他37岁去世,他的绘画生涯只有短短10年。在这十年里,梵高给我们留下了《向日葵》、《星空》、《房间》、《自画像》等伟大作品,不得不说是一位天才。

三、梵高的画都像《向日葵》那样明亮鲜艳?

其实,这里有个转变过程。

梵高早期作品(1883-1885)受农民画家米勒的影响,画风是沉黯的。绘画的主题主要是底层的人们,如矿工、农民、妓女,画的都是他们艰辛卑微的生活,如《吃马铃薯的人》、《哭泣的人》《忧愁》等。

直到1886年,梵高31岁时,在弟弟提奥邀请下,梵高返回巴黎。当时,印象派画家如雷诺阿、莫奈正在以他们色彩鲜明的画风、大胆的笔触撼动西方古典绘画传统。提奥给梵高介绍了许多印象派画家,渐渐地,梵高的画风发生了变化,色彩变得鲜艳明亮起来,并学习了“点描法”,以小笔触繁复组合,好像光点在色彩中流动,产生迷离的感觉。

四、梵高是印象派画家?

面对工业化、城市化的到来,印象派画家采取的是歌颂的态度。他们的画主要描绘中产阶级幸福、高雅的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而一直关注底层人的生活,想要救赎人类的梵高会加入中产阶级美学吗?

他并不认同印象派画家的理念,而是和塞尚、高更等人形成另一个圈子。他们游离于主流价值观之外,对工业化、城市化怀有疑虑,担心城市附近的农民会因此失去家园,到城市里打零工,劳苦终日而无所得。他们的画作对抗工业化、城市化,反对媚俗。后来的评论家称他们为“后印象派”。

五、梵高是自杀身亡的?

在巴黎呆了不到两年,1888年,梵高搬到了法国南部的阿尔,并写信邀请好朋友高更来和自己一起居住、创作,高更答应了他。在等待高更的日子里,梵高创作了十余幅《向日葵》还有《房间》等如今闻名世界的作品,都是送给高更的礼物。

高更来了之后,两个人相处并不愉快。由于都具有鲜明的个性,二人经常争吵,而且互不相让。有一天,高更发现梵高手里拿着剃刀瞪着他,亦步亦趋地跟在他身后。终于有一晚,高更不敢回家了,梵高在绝望之中割掉了自己的耳朵。邻居们听闻自己家附近住了一个疯子,联名签署了一份文件交给警方,要求把梵高送进疗养院。

在疗养院的几个月,也就是在生命最后的几个月,梵高创作出了《星空》、《麦田群鸦》等。关于他的死亡,一般的说法是,梵高在麦田里开枪射中了自己的腹部后,拖着受伤的身体跑回了家。没有立即死亡,而是拖延了两天,等到弟弟提奥来了之后逝世。但是,也有人认为梵高死于他杀。如《梵高传》作者史蒂文·奈菲和格雷戈里·怀特·史密斯认为,梵高生前是一个自杀反对者,他可能被一个小流氓所杀。但是由于没有确凿的证据,梵高是自杀还是他杀,仍然是一个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