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这些信访干部创新“枫桥经验”架起干群“连心桥”

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这些信访干部创新“枫桥经验”架起干群“连心桥”

宜春市

民情家访日记架起干群“连心桥”

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这些信访干部创新“枫桥经验”架起干群“连心桥”

今年以来,宜春市积极学习借鉴、大力弘扬发展“枫桥经验”,在全市部署开展以“面对面沟通、心贴心服务、实打实帮扶”为主题的民情家访日记工作,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就地解决一大批信访矛盾纠纷,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效能进一步加强。

宜春市在市、县、乡、村、组五级分别设立群众工作机构。加强干部多层次、多样式培训。群众工作服务队定期上门入户,访民情、问民意、解民忧。通过“一月一自查、一季一排查、一年一考评”,把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市信访局依托政务外网开发民情家访日记管理系统,建立台账、流转办理和动态监管,紧扣民生保障、社会稳定、生产发展、生活困难、干部作风等类别,实现民情问题“线上线下”互联互通和“一站式”调解处理和深度分析。

全市创建“五进四访三结合”工作机制,即信访接待进村组、排查化解进村组、访贫问苦进村组、调查研究进村组、政策宣传进村组;坚持定点接访、重点约访、主动家访、事后回访;坚持与中心工作相结合、与民生工程相结合、与作风整治相结合。该市把民情家访日记打造成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平台、解决民生实事的平台、宣传政策法规的平台。面对面深入了解群众诉求、矛盾焦点和存在困难,综合运用民政救助、信访救助、就业帮扶等手段,帮助解决;结合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等中心工作上门宣讲政策,增强群众依法办事、依法信访的意识。

通过开展民情家访日记工作,干部与群众经常见面、经常交流,群众的怨气少了,对党和政府的意见少了,越级上访也大幅下降。1-11月,全市进京上访人次同比下降47.6%,赴省上访人次同比下降60.9%。同时,推动了中心工作高效开展,促进了干部作风改变和工作能力提升。

萍乡市安源区

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基层信访工作

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这些信访干部创新“枫桥经验”架起干群“连心桥”

近年来,面对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叠加的新情况和各类信访问题数量激增的新问题,萍乡市安源区积极探索实践“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通过组建“信访问题研判人才库”、基层“矛盾调解工作室”,推出“律师参与接访”等社会第三方参与矛盾调解的安源新模式,共同筑牢基层矛盾化解“第一道防线”。

组建“智囊团”增强信访积案化解的权威性

2016年以来,安源区在已建“信访问题研判人才库”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力量,越来越多的业务精、能力强、热心肠的社会“第三方”人才吸收进来,作为化解信访难题的“智囊团”,增加矛盾化解途径。目前,人才库已集中了司法、环保、医疗卫生、征地拆迁、民间调解、媒体等各个领域的专家以及部分优秀的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近100名,共计解决疑难信访问题200余件。

用好“调解员”增强解决矛盾纠纷的实效性

在安源区的“民间调解员”来自各个岗位,有普通群众,也有老党员、退休老干部,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有律师、法官,他们与各个街道、村(社区)进行配对,参与群众矛盾纠纷化解,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真正做到群众“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矛盾不上交”。

引入“法律顾问”增强化解信访问题的公正性

安源区积极创新群众诉求解决渠道,统筹各方力量,成立了联合接访中心,推出“律师参与接访”新模式,助力一大批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赞同。

安源信访矛盾社会治理的探索,从“信访问题研判人才库”到“矛盾调解工作室”,从“矛盾调解工作室”到接访室“法律顾问”,从专业人才到普通群众,都是依靠群众做群众工作的生动实践。

大余县

访前法律服务助推信访法治化

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这些信访干部创新“枫桥经验”架起干群“连心桥”

2017年开始,大余县在赣州市率先试行访前法律服务,通过改革信访流程,开展访前甄别指导、访中依法化解、访后跟踪评估,为来访群众提供优质、便捷、免费的的访前法律服务,探索了“一二三四五六”工作模式,打通法治渠道解决群众诉求“最后一公里”。

◆“一”即一个载体,创设“访前法律工作室”,选好专业法律团队。在大余县信访局设立“访前法律工作室”,成员由签约律师团队律师、信访干部和从公检法司抽调的业务熟悉、热心群众工作的干部组成。

◆“二”即两个保障,人员保障和经费保障。访前法律服务工作人员分别是公、检、法、司等部门+访前法律工作室律师团+心理咨询师组成。保障办公经费和信访津贴,保障律师团工作经费。

◆“三”即三个环节,紧紧抓住访前、访中、访后三个环节,实现法律服务的全覆盖。

◆“四”即通过访前法律服务工作,达到四个转变的目标。信访工作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变;信访出口从“单一”向“多元”的转变;信访人从“信访”到“信法”观念的转变;信访秩序由“乱”向“治”的转变,实现依法治县目标。

◆“五”即五项服务,包括信访快速通道服务、及时调解服务、维权导航服务、免费法律服务、心理疏导服务。

◆“六”即六项工作制度,包括登记接谈制度、会商制度、例会制度、跟进制度、衔接制度和考评制度。

一年多的实践证明,大余县创新方式,改变过去由信访部门接访包办的做法,将信访群众首先导入到法律工作室,工作室成员利用其熟悉法律法规的优势,提供法律咨询并甄别分流, 极大地提高了个体访、初信初访的办理效率,有效推进了诉访分离;通过法律工作室的桥梁纽带作用,有效缓减了群众与政府直接“对立”的冲突,提高了信访案件的化解效率。

玉山县文成街道

“五五三三”工作法维护辖区稳定

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这些信访干部创新“枫桥经验”架起干群“连心桥”

近年来,玉山县文成街道在服务全县重点项目任务增多、信访稳定压力日益加剧的大环境下,创新推出“五五三三”工作法,着力打造以“小事不过夜,大事不出村,难事不上交”为目标的“枫桥经验”升级版,切实维护了辖区社会稳定。

“五级网格”让信访工作“从源头做、全过程做、靠大家做”

文成街道科学构建街道、村(居)、村民小组、中心户到村民的五级网格。目前,文成街道共有网格员115名,辅助网格员870余名。所有网格成员均可联系到户,实现所有信访信息可以相互印证补充。通过充分发挥网格员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矛盾纠纷层层化解,实现信访工作常态化。

“五大机制”让信访工作“由上访变下访、由堵访变疏访、由非访变陪访”

实行“书记接访”制度,确保每天由一名“书记”在街道接访群众。实行“周一大接访”制度,每周一所有街道领导“走下去”接访。实行“包片挂村”制度,全街道分为三个片,由片长协同处理。实行“定期调度”制度,每月对综治信访工作进行集中调度、排名通报。实行“包案到人”制度,矛盾纠纷积案全部落实到责任领导和责任村(居),并跟踪到底。

“三大目标”让信访矛盾“快处理、管得住、见成效”

提出矛盾纠纷化解“小事不过夜、大事不出村、难事不上交”三大目标,只要发生矛盾纠纷,做到第一时间调解处理。各村(居)与街道签订信访“三大目标”责任状,对本村(居)信访矛盾纠纷化解负总责,促使信访工作责任制落实到位。

“三次问责”让信访干部“不侥幸、不马虎、不懈怠”

对因为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不力,严格进行信访责任追究。建立“三次问责“制度,让街道、村(居)干部时刻牢记自身职责,不侥幸、不马虎、不懈怠。

“五五三三”工作法,在保证该街道社会和谐稳定的同时,更织密了经济发展的“保护网”。近年来,该街道连续5年获得上饶市信访“三无乡镇”称号,成为玉山县唯一一个获得2017年“江西省综治先进单位”“江西省网上信访先进单位”称号的单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