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苦中苦的許家印,不忘故鄉恩,返鄉支持教育與醫療事業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話用在許家印身上再貼切不過了。許家印的前20年,可以說是最苦的。

1958年10月,許家印出生在聚臺崗村一戶貧困的農民家庭。第二年,因患病沒錢也沒地方醫治,母親去世,許家印成了“半個孤兒”,靠年邁的奶奶照顧長大。看著舊屋斑駁的牆壁、坑窪的地面、破舊的床板、竹製的揹簍,許家印打開話匣子:“我們從小吃地瓜和地瓜面長大,鋪的、蓋的、穿的都是補丁摞補丁,現在大夥生活好了,吃的、穿的、住的都越來越好。”

1978年,許家印考上大學,靠國家每個月給的14 塊助學金讀完了大學。正是這樣的童年,讓人明白許家印為何拼命回報鄉梓,又為何對扶貧事業念念不忘。飲水思源,不忘初心,一切源頭,一切初心,都要從這裡尋起。

許家印畢業後在國企打工十年,在民企打工五年。1996 年成立恆大,趕上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從七八個人發展成為現在有 14 萬員工的世界 500 強企業。

“我和恆大的一切,都是黨給的,國家給的,社會給的。飲水思源,一定要回報社會,一定要多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是許家印說得最多的話。

登門拜謝恩師,吃憶苦思甜飯,考察捐贈10多億元為家鄉建設的項目,再捐贈6.5億進一步支持家鄉發展……這兩天,許家印回趟河南老家,刷爆了朋友圈。情繫桑梓,回報家鄉,這是許家印的返鄉之旅,也是感恩之旅,更是慈善之旅!

吃的苦中苦的許家印,不忘故鄉恩,返鄉支持教育與醫療事業

"沒有國家的恢復高考政策,我就離不開農村;沒有國家每個月給我14塊的助學金,我就讀不完大學;沒有國家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就沒有恆大的今天。所以,我和恆大的一切,都是黨給的,國家給的,社會給的。飲水思源,我們一定要回報社會,一定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一定要多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在第十屆"中華慈善獎"表彰大會上,作為獲獎代表發言時這樣講述自己的扶貧初心。

吃的苦中苦的許家印,不忘故鄉恩,返鄉支持教育與醫療事業

許家印的慈善之路也正是起源於家鄉,1998年,恆大剛剛起步,許家印就為家鄉聚臺崗村捐出100萬建了家印小學,捐出80萬重修了唯一一條水泥路,後來又捐款500萬,翻新村裡道路,為全村安裝自來水和排水系統。2016年以來,許家印捐贈8000萬元,為家鄉建設了太康縣醫院高賢分院。目前,該醫院已經建成交付。許家印現場決定,擬再捐贈1億元,為醫院添置先進醫療設備。與此同時,許家印還捐贈3500萬元,為太康縣建立了一個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基地,通過產業助力家鄉扶貧事業。這一基地,目前已經幫助2100多名貧困群眾實現脫貧。

吃的苦中苦的許家印,不忘故鄉恩,返鄉支持教育與醫療事業

在所有的一切中,許家印投入最大、傾注最多的還是教育。通過高考完成人生跨越的許家印,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早在2002年,許家印就投入1億元創辦周口第三高級中學(原恆大中學)。這一中學,目前已培養出15000多名大學生,其中3000多人考入清華、北大等重點高校。2011年,許家印將這所學校無償捐贈給當地政府。

吃的苦中苦的許家印,不忘故鄉恩,返鄉支持教育與醫療事業


愛心不分時間,慈善不分地域,公益永遠沒有終結。對於許家印來說,飲水思源,幫助更多的家鄉父老或是參與到全國精準扶貧的攻堅戰中,也許就是對於衣錦還鄉這四個字的最好詮釋。

吃的苦中苦的許家印,不忘故鄉恩,返鄉支持教育與醫療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