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棉花居然可以用在戰場上打仗,你知道嗎?

明朝洪武年間,剛剛開啟建國霸業的朱元璋,開始甩開膀子實行一場治國大略:全民種植棉花。歷史學者對比深有研究。此新規規定全國每個超過五口人的家庭要種植半畝棉花,為防止全國上下不配合,朝廷在各省安排督辦,挨家挨戶的進行檢查,種的好的有獎勵,不進行種植的將治以重罪。自此開明初期的中國大地,種植了大量的棉花,當時還在元朝屬於奢侈品的棉花,硬生生的被明太祖朱元璋的策略給解決了,而且富了明國的經濟,使棉織衣物普遍進入尋常百姓家中。然而朱元璋怎麼也沒想到,種植棉花不僅富了國,而且也強了兵。

古代棉花居然可以用在戰場上打仗,你知道嗎?

種植棉花

隨著棉花產量遞增,外加棉紡織業的的日益紅火,軟軟的棉花竟然成了明清兩朝的新寵,潛移默化的催生了一場裝備革命。在之後500多年的戰爭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尤其惹眼的是一款棉紡的盔甲,棉甲有什麼好處呢,他的防護強大,質地輕盈。然而棉甲能做盔甲嗎,這個70年前的老兵們都很有發言權。那時候的抗日戰士常用一種棉被桌的神器,三床以上的棉被溼透後鋪好土扣在八仙桌上,就能迎接50米開外的日軍步槍子彈,八路軍老兵郭靜才證實:這種棉被桌被子彈打中後會感到微微陣痛。

古代棉花居然可以用在戰場上打仗,你知道嗎?

抗日武裝敵後根據地

其實棉花所做的棉甲到元朝就已經出現了,然後經過明朝棉紡工業的迅速發展,棉甲的工藝也更成熟。明朝資料記載:棉花7 斤,用布盛於夾襖內,粗線縫緊,入水浸透,取出鋪地,用腳踏實,以不胖脹為度,曬乾,棉甲則製成。精銳騎兵部隊棉甲則由棉布包裹鐵絲牛皮,成多層防禦的棉甲。比起宋元時期的鐵甲,棉甲製作容易,價格低廉,且不像傳統重型鎧甲需要量身定做,方便大批量生產,重量輕等優點。

古代棉花居然可以用在戰場上打仗,你知道嗎?

棉甲

棉甲所起的作用非常顯觀,在冷兵器時代尤其重要。隆慶年間,明朝士兵身穿棉甲對陣關外達達部落士兵,將達達士兵殺得片甲不留,編外野草盡收。崇禎年間,明朝將軍袁崇煥帶領士兵阻擊後金時,身穿暗棉甲的他身上多處中箭中刀但是都無任何傷害。就是這個軟綿綿的棉甲,在明清兩朝戰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古代棉花居然可以用在戰場上打仗,你知道嗎?

棉甲

雖然棉甲在戰爭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棉甲的發展卻不是那麼簡單的。棉甲的發展離不開我們的老敵人-日本。早在明朝早期年間,明朝海軍裝備著棉甲對抗著中國沿海的倭寇,可到了明朝嘉慶年間,倭寇手中的武器卻將明朝的棉甲軍吃了大虧,就是火銃。在完全吃透葡萄牙火神槍的製造方法後,擁有鳥銃的倭寇殺傷力極大,有資料記載,倭寇不僅射速精準,鳥銃的穿透力和破甲裡更是驚人,這可讓穿著棉甲的明朝士兵吃了血虧。在吃了血虧之後,不少明軍將領開始研究棉甲怎麼能夠防禦鳥銃,這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戚繼光,找到了一個新的辦法,那就是繼續用棉花,棉花都不頂用,戚繼光怎麼辦呢?他的辦法叫做剛柔盾。木盾牌外釘上牛皮包裹的三斤棉花,四周蓋上布袋裝的五斤棉花,然後用油厚塗,這件高達五兩白銀的剛柔盾就製作完成了,但你別看這件東西價格昂貴,作戰卻十分強大,四五十步以外足以抗擊倭寇的鳥銃且無失敗。靠著這件神器,戚家軍擺開陣勢,以極少的傷亡給倭寇造成極大的打擊。

古代棉花居然可以用在戰場上打仗,你知道嗎?

棉甲

明末清初,清軍的棉甲最初是從明軍手中繳獲,後來又自己加以改進產生的。八旗盔甲都是很厚的棉甲。將採摘的棉花打溼,反覆拍打,做成很薄的棉片,把多張這樣的棉片在綴成很厚很實的棉布,兩層棉布之間是鐵甲,內外用銅釘固定。就是現在看到的八旗甲冑了。棉甲對火器的防禦效果非常好,鐵甲則對傳統的弓駑具有防禦能力。而且遼東氣候寒冷,棉甲還有防寒的作用。

古代棉花居然可以用在戰場上打仗,你知道嗎?

棉甲

在清朝後續的戰爭中,無論是對老毛子的戰爭還是對其他的戰爭中,棉甲在戰場上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這就是棉花也能打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